看着刘瑾的事情尘埃落定,事关利益相关的三方都松了口气,封爵位就封爵位吧,好在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大家都还能接受,也不算太吃亏。
只是刘瑾的事情可以妥协,接下来的事情就不能退让了,更有可能会造成文官集团的又一次分裂和动荡,所以李东阳和谢迁宁愿自己苦苦支撑着内阁的运转也不肯轻易提起请求陛下增补阁臣的事情,怕的就是引得下边的这些重臣互相内斗,那可就出大祸了。
刚刚经历过前任首辅被罢黜的打击,如今的文官集团真的没有能力再承受一次新的伤害。
只可惜,这个世界上总是不乏有人喜欢火中取栗,妄想通过投机取巧,用最小的代价过去最为丰厚的利润。
殊不知向来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投资和收益成正比的,要想不劳而获,或者是少劳多得,必定是不可能的。
就算凭着一时的运气获得了收益,那也迟早会失去,不是你的东西,给你你也拿不稳。
当然,更多的人都是在火中取栗中被火烧死了,或者在投机取巧中被鸡给啄死了。
“陛下,如今刘健被罢黜,逐出了朝堂,内阁之中只剩下了李东阳和谢迁两位阁老,为了避免二位老臣过度劳累,况且按照祖宗之法内阁也应该有三人以上共同做决断,所以臣肯请陛下增补阁臣,既为二位阁老分忧,也让内阁重新恢复生机,更好地运转起来,为我大明更好地发挥作用。”
说话之人立马就被大家围观了起来,想了半天才发现这个不怎么露脸的户部给事中陈洋植,是那远在云南的云南布政使熊海波的弟子。
此人估计是怕自己的恩师不在朝中,远离朝廷,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更进一步的机会,这才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想要给自己的恩师争取机会。
殊不知正是由于他的莽撞和急切,让那些原本还对熊海波有好感,打算支持或者观望一波的人全都萌生了退意,毕竟这么急切的提出了,暂且不说你家恩师能不能入选,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一些。
朱厚照也没想到会有人如此迫不及待,不过自己送上门来了也好,你们越是着急,对我就越是有利。
本想开口直接让大家提名初次廷推出来的人选,自己再裁定,突然又想到按照惯例只有正二品的官员有资格被廷推,况且现在南京吏部尚书王养廉还没有到京城来,现在就举行廷推肯定会吃亏,要是连个提名候选都弄不到,事情可就搞砸了。
“你说的没错,内阁的人手现在确实是少了一些,给两位阁老增加了不少压力,的确应该考虑一下增补阁臣。”
“但在此之前,朕觉得先把朝中的空缺补起来才是,毕竟这是基础嘛。”
“鉴于前任刑部尚书江若琉横行不法,已经服诛,所以这刑部尚书的职位也就空了下来,在增补阁臣廷推人选之前,先将这个刑部尚书的空位给补上吧。”
“大家可有什么好的人选?都说说看。”
一听又要选刑部尚书一职,虽然这是个正二品的实权肥差,但大家都表现的兴致不是很高,甚至有几分敬而远之的意味。
原因无他,短短两年内,大明朝的刑部尚书一职已经换了两位人选了,而且无一例外,这两人最后都被处以了极大的惩罚,全都是身首异处。
这群官员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封建色彩和思想的,对于这个“不吉利”的职位,大家是真的有些怕了,谁爱要谁拿去便是,扛得住是你自己的命,扛不住死了也是自己活该。
于是,大明朝建国以来朝堂上好又一个奇观出现了,面对一个正二品的尚书职位,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毛遂自荐,更没有人愿意出来举荐自己的好友,恩师,生怕被人误会自己在公报私仇。
偌大的奉天殿内又陡然安静了下来,没人愿意担任这个风险极大,阵亡率极高的职位,让朱厚照觉得有些好笑。
你们怕死没事,总有人不想不死不活呆在南京的,做人嘛,要么荣华富贵的生,要么壮壮烈烈的死,半死不活的日子,自己算是过够了。
朱厚照对着一人点了点头,立马就有人站了出来,开始打响了第一枪,此人就是当初倭国使者来大明之时上书写了一本《民与夷孰重邪》的御史魏直。
“陛下,臣有一人想要推举,还望陛下能够一听。”
“爱卿但说无妨。”本就是自己人,朱厚照自然是一脸的客气。
“回陛下的话,臣举荐现任的南京吏部尚书王养廉担任空缺下来的刑部尚书一职。王养廉王大人为官多年,稳重老成,在南京执掌吏部多年,从未出过任何的问题,此等公正严明之人,要是出任刑部尚书一职,必定也能够恪守本心,尽职尽责。”
听到王养廉这三个字,老臣们倒是若有所思,仿佛想起了前些年的那场纷争,至于那些年轻的官员,就是不太懂了,这人是谁,为什么到了南京,又为什么会被突然提拔举荐,都是一头雾水。
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问题,当初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就是此人牵头,带领南京的大小官员共同上书请求朱厚照迁都南京城,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说,不管这个人是谁,有一点至少是可以肯定的,这人已经背离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转投到了陛下的麾下。
要是真的让此人出任了新的刑部尚书,这个刑部尚书的职位,好像真的成了陛下用来拉拢人心培植势力和养狗的专属职位,更是让大家敬而远之了。
对于所谓的“执掌南京吏部多年,没有过任何的差错”,大家就有些不能忍了,你一个南京坐冷板凳的官员,平日里就连基本的公务都没有,没事情可以做,又怎么会出岔子呢?
要是在南京都还能犯错,那就真的是智商有问题了,情商更是大大的有问题,一般都是不会做人受到当地官员排挤或是得罪了勋贵才会连南京都待不下去的。
毕竟能被发配到南京养老的,大多都是犯的错不大,而是得罪了人,不方便直接处理的,才搞这么一出明升暗降的戏码出来,基本到了南京以后也就不会有人去招惹和踩上一脚了。
“此人朕倒是早有耳闻,确实稳重老成,既然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的职位相互重合,共同点,也不少,要是大家没有疑问的话,不妨就这么定了吧,毕竟空着一个尚书的职位,也不像话。”
大家都早就已经习惯了刑部尚书一个职位是朱厚照的自留地了,再者今天的主题是廷推,是阁老,要是现在惹怒了陛下,到时候圣裁的时候陛下怀恨在心,故意不选择自己推荐的人选,那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再对比一下刚刚发生的事情,就连刘瑾一个太监都可以封爵位了,再妥协一步,将一个短命鬼的职位让给一个在南京养老的官员,自然就没多大的问题了。
“陛下圣明!”
“臣附议。”
……
满朝文武都没有表现出相左的意见,朱厚照也就送了口气,只要第一步迈出去了,将此人从南京调了回来,那么到时候廷推阁老的初步人选,也就好办了许多。
“那么便由吏部和礼部共同操办一下这件事情吧,给南京那边下一道调令,将王养廉尽快调过来任职,也好赶快让刑部恢复运转。”
“至于廷推一事,大家就好好思考一下,等下次早朝的时候将自己心中瞩目的人选提出来,到时候再由大家一同商议吧。”
听到陛下没有再动什么歪脑筋,也没有再打什么小注意,还给了大家两天的时间考虑,众臣都谢了恩,散了朝。
……
很快,“三伯并封”的盛事就传遍了整了京城,最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那位为国为民,还赶走了刘健那个大奸臣的刘公公居然也获得了太监加封“亲档伯”的殊荣。
再联想到前段时间大明日报上对刘公公的各种记载,还有刘公公的奋斗史以及目标,再加上那一句“不忘本心,方的始终”,更是给了无数人前进的动力。
毕竟一个太监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加封爵位的殊荣,自己四肢健全,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甚至就连不少读书人,都将刘瑾当成了“身残志坚”的榜样,以此来激励自己好好读书,努力参加科举考试,而刘健的名声,也相对的变得更臭了。
南京吏部尚书王养廉即将结束坐冷板凳的生涯,出任京城的刑部尚书,这则消息更是给了南京城里无数人希望,只要还有回去的机会,让自己干什么都行啊。
很快,王养廉就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就是魏国公都亲自给王养廉送去了贺礼,而南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则开始以他为首,抱团取暖。
希望这位大人到京城以后,能在有机会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这群南京城里的战友。
而王养廉,想到了陛下交给自己的任务以及组建南京文官集团的大事,还有那要让自己进入内阁的许诺,也是开始了自己的运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