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我要让老员工下岗了?”
沈旭东自然且平静的语气,一下子打在了凌厂长的心上,让原本想继续打感情牌的凌厂长都神情轻松了几分。
“您不是说要股份制改革么?那不就相当于成民营企业,没铁饭碗了么?我听说很多民营企业只要年纪大了,干活手脚不麻利,都会被赶走。而且听魔都那些改革的企业,下岗的工人都是一大片,我也以为。。”
凌厂长听沈旭东的意思,是不准备大规模让老员工下岗,因为不清楚他具体想法还是问了嘴。
“凌厂长,您真觉得厂里需要下岗的是普通工人么?还是说您认为我只会朝普通工人开刀?”
沈旭东淡淡的看着凌厂长,虽然棉纺厂变成如今这副模样算是时代的大势,也是长久以来国营厂管理的松懈和政策堆积的原因。
但棉纺厂如今走下坡路的可不光是因为生产以及经营问题,更多的责任作为厂长的他肯定也是有相当大的部分。
“凌厂长,你实话说,厂里的人员编制有多少?作为管理层的干部有多少?一线员工有多少?空编制以及七七八八不干活的人有多少?”
沈旭东这一连串的提问,让凌厂长脸上有些出汗,并且神色有几分愧疚。
“沈书记,咱们厂编制应该有4000人左右,至于管理干部以及具体一线员工很难统计,有些空编制是因为不少人停薪留职不在厂里干了。”凌厂长稍微解释了几句,可能是一直在厂里的原因,对于厂里许多不合理的情况都已经习以为常。
“我派人调查过棉纺厂,虽然没看过你们厂具体的财务以及编制情况。但是你们厂实际每日出勤的在厂里的绝对不超过三千人,至于一线的参与生产的员工绝对不超过一千五百人!”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相当于1\/3的工人养着全厂人,你觉得我这次股份制改革是冲着这些一线工人么?我冲的就是你们厂臃肿的管理层,还有七七八八的理都理不清的编制问题,真正做到按劳分配!”
“不可能!沈书记咱们厂管理层算上中下层以及车间管理者,撑死也就三四百号人!”凌厂长一副沈旭东搞错的样子。
“算上办公室人员呢?我说的管理层可不包括车间管理者,他们其实空闲时间也需要参与劳动,这点我清楚。”
“我口中的管理层是指厂里的各个科室,其他的我不清楚,但光你们厂后勤那块就有37个办公室,近700号人。”
沈旭东这块数据最初是根据小卓统计的情况来的,后边跟吴书记谈过后又专门找同志过去聊过,确认过厂里的一些具体情况。
这方面其实找工人一打听就清楚了,毕竟一线工人对于整个厂最了解,清楚的知道厂里真正工作的多少人,有多少人是看都看不到的。
而且这年头其实坐办公室的也算是干部,一般就叫干事。放到后世可能就是普通打工者,但在这年头把这些人算到管理层中也不算过分。
凌厂长听到这儿是哑口无言,他开始还想辩解几句,想着说厂里管理还算认真,他们厂领导每天也是在厂里关注着厂里的生产销售等方方面面。
但听到沈旭东给出的厂里客观数据,凌厂长也是第一次从外人的角度观察自己带领的棉纺厂。
回想起82年开始,厂里刚刚改制,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的经营一年比一年红火,招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少人就是在那时候开始,关系进来的也好,还是厂里提拔的也好,反正有些心思的都陆续调入了办公室。
直到85年,厂里到经营达到了顶峰,市里县里给厂里的招工计划指标也越来越多。
也是从那时候起,厂里的办公室成立的越来越多,不少有关系进来的同志都想着去办公室不愿意去一线干活,慢慢都调入了这些办公室中,在经历几次没怎么起效的改革后,科室就更加臃肿。
原本厂里生意红火,效益好的时候其实就算吃白饭的人多些问题也不大,毕竟蛋糕做的足够大嘛。
不管是什么企业,只要做大做强了,总会有部分这种人,哪怕是政府这种人也不少。
沈旭东自己最初去奉玉市综合办时也整日想着摸鱼,不过他好歹还是干活的,可棉纺厂这些干部就说不准了。
这些企业一旦经营出现问题,需要节衣缩食时,问题就会直接暴露出来,并且加剧企业的倒闭。
现在也只有极少数有魄力的,转得过弯的厂长,才能剪除腐烂枝叶,带着国营厂能够在这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做大做强。
凌厂长别的不说,但性格上绝对是有些偏软念旧情,对于剪除枝叶尤其是这种背后多多少少有些关系的同志,肯定是做不出来这些事。
其实都不用要求开除他们,只需要让这群多余的人重新参与企业一线生产,那这家企业的就能活过来一大半。
沈旭东股份制改革的思路也在这儿,因为棉纺厂实际来说算不上大型国营企业,顶多是中型或者中大型国企。
并且因为门槛不高,技术也没有太大优势,所以股权分配“民营化”更为合适。
将棉纺厂改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权力也就是股权分配到实际的工人手中,重新分配蛋糕,管理层由股东大会设立董事会并重新构建一套现代的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也是采取优胜劣汰的形式。
其实这套模式在90年代初中期对中小型企业还比较普遍,到了后期或者末期中小型国营企业股份化改革就有些变味。
因为开始逐步推行“抓大放小”的政策,即国有大型国企实行“公司化”和中小国企实行“民营化”的策略。
一般当地政府对小国营厂都是打包卖给了企里目前的管理层,或者是卖给了某些民营老板进行兼并等等,只要能安置消化厂里目前的职工,许多条件都很灵活,有些半卖半送的意思。
事实上不少地区这种”抓大放小”的模式有他的弊端,并且许多地方政府的半卖半送是实实在在的“送”,真的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好在大型国营企业主要是改制形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国有独资公司,将企业内部重新调整改制为“公司化”。
不进行股份化的原因也简单,不少行业不允许民营。
并且因为体量太大,若是彻底“股份制”让基层工人掌握权力,他们并没有实际管理的眼界和格局。
一旦大国营企业选了个不适合经营的管理者或者发展方向,若是之后再经历一两轮调换后,这企业的家底直接败光所以很难实现彻底的股份制。
沈旭东与凌厂长又谈了不少关于改革的事宜,沈旭东最后也跟凌厂长有了三个保证。
第一,但凡是目前实际在岗的一线员工全部保留。
第二,棉纺厂原管理层和办公室重新进行改制,若是不愿意继续留在棉纺厂的同志可以实行工龄买断,但愿意继续留的,沈旭东不会强制要求下岗。
第三,原有编制但不在岗人员以及停薪留职的人员,若在正式改革前重新上岗并且愿意遵守改制后公司新的规定,则保留其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