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黄琼更是惊得目瞪口呆,邓演的酒庄如今几乎垄断了京师的贵族市场,疯狂揽钱,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可私底下他们都知道,这其实就是陛下的产业,只不过打了南顿侯的幌子,掩人耳目罢了。

可现在,陛下难道要自断财路?

狠,真的狠,陛下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啊!

不过由此也可证明陛下治理国家的决心,但他心中却五味杂陈,皇帝若是太过强势,势必会与世家利益相冲突。

目前看来,表面上陛下所做的事情都照顾到了各世家,行事风格也并不是十分强硬。

但他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一连串的事件合起来,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

不行,他得好好清理下思路,把其中的前因后果仔细考虑清楚。

场中二十五名考生,也都在低头寻思,大汉这几年的确国运不佳,许多地方都风不调雨不顺。

地震、冰雹、干旱、洪水、蝗灾……轮番上阵,粮食欠收也导致了土地兼并加剧。

按照现在的话说,东汉晚期进入了小冰河时代,所以气候变化才会剧烈而不稳定。

可由此带来的口粮短缺问题,却严重地影响到了大汉的社会稳定。

再说禁酒,大汉开国之初,相国萧何便制定了“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的禁酒令,并堂而皇之写入了《汉律》。

虽然此令至今未改,但已经形同虚设,上至贵族,下至黎民,无不好酒成风。

而汉武帝时,更一度颁布榷酒制度,也就是与盐铁一样,将酒的经营权收归国有,由朝廷来控制,不准私人酿造和买卖。

榷酒制度实行了整整十七年之后,武帝最终废除了这道法令。

究其原因,当年武帝榷酒制只是为了筹集军费,一旦与匈奴的战争告一段落,这条规定便宣告作废。

毕竟酒与盐铁等不同,不属于生活必需品,而且消费者以贵族和皇室为主。

一旦到了歌舞升平的盛世,谁不愿意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但现在的国情,与汉武帝时代相去甚远,重提禁酒令和榷酒制度,虽然乍听有点意外,再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

此时一名年轻的考生,越众而出,拱手答道,“回陛下,在下渤海高洵,认为应该恢复榷酒制,实行严厉的禁酒令。”

到底是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样的大场合,丝毫也不怯场,落落大方,姿态不卑不亢。

这个渤海高洵,刘志也比较有印象,他是二十五名上品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年方二十四岁,且生得身长玉立,一表人才。

本人出身于中等世家,是渤海郡有名的神童,据说七岁能文,十岁赋诗,一看就是那种少年意气飞扬之辈。

“如今天下粮食短缺,而酿酒之风盛行,更加剧了此种情况,榷酒制可有效遏制此风。

禁酒令更是国之律法,本就该严格执行,不但节约口粮,还可有效防止酒后闹事,一举多得。”

众人都微微一笑,这高洵仗着年轻记性好,只不过把汉武帝时实行榷酒制的理由大致重复了一遍。

这也算是投机取巧,巧的就是必须第一个站出来说,落于人后就用不着开口了。

果然是锋芒毕露,朝气蓬勃啊。

刘志点点头,并未给予任何评价,压了压手掌,示意他退下。

“诸位可有不同见解?或者有何补充?”

一名三十多岁的考生走出来,拱手道,“山阳张俭禀陛下,在下以为如今天下之势与武帝时相去甚远,不可强行颁布榷酒制。”

他的话,获得了大多数朝臣的注意力,说心里话,他们谁也不愿意禁酒。

因为酒已经成为大汉贵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说起来不是必需品,可他们却不可一日无酒。

酒税本就偏高,再收归国有,实行专营的话,那价格肯定会扶摇直上。

“武帝时匈奴为患甚剧,而诸侯王不服朝廷调度,为千秋计,盐铁酒收归国家乃权宜之举。”

有些话张俭不好宣诸于口,说得很含糊,不过众人都是心知肚明。

在刘志的认知中,汉武帝最大的功绩还不是抗击匈奴,而是皇权集中。

当时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其封国纯粹就是国中之国,大王更是集封国的军政财权于一身。

导致朝廷法度虚设,政令不通,而且财富都集中在了诸侯王手上,国库中反而空空如也。

在这样的困境之下,横空出世的推恩令,惊艳了史册,也是堂堂正正阳谋的巅峰之作。

不动声色,便将各诸侯国冰消瓦解,而且在他手上,第一次有了比较完善的封建朝廷官制,设立了中朝,尚书台和刺史等等职位。

盐铁酒的专卖制度,使国库日渐充盈,也奠定了他征伐四方的底气。

“且当时的酿酒业本就不发达,如今全国各地,凡有井水处便有酿酒者,强行停止,恐会激起民愤。

因此,在下认为,可严格执行禁酒令,不许无故群饮,然后增加酒税,让民间减少酿酒。”

张俭曾经为官,后因故离职,其思想与高洵相比,明显地要成熟稳重得多。

但他的建议依旧让部分大臣露出不屑的神色,酒税本就高昂,何况民间能有几个酒坊,这不是变相从世家大族口袋里掏钱吗。

刘志的眼光环视了一圈,见陈寔不动声色,似乎没打算参与第一个策论。

其实这个题目本就个坑,无论怎么回答都不讨巧,考验的是他们在朝堂上的应变能力。

见无人再作答,刘志便越过这个话题,开启了第二个策论题目。

“大汉近年气候多变,旱涝灾害频发,而大多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担负起灌溉和饮水作用,问可有解决之道?”

又是一个贴地气的民生问题,让在座的大臣们,神色渐渐都凝重起来。

这些问题陛下与其说是在考验殿试考生,不如说是在问策满朝文武。

汉代很重视水利兴建,修建了着名的成国渠、龙首渠、白渠、六铺渠等等。

但基本上都是在西汉时期修筑的,东汉时期也进行了一些维修,直到顺帝时,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朝廷认为暂时不需要大型的水利工程,所以将兴修水利的任务下放给了地方,由各地自行负责。

直接的后果就是,几十年来,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再也没有维修过,而气候又反常,水灾频发,毁坏了很多原有的水利设施。

这一切,朝廷并非不知道,只是当今天下问题太多,朝廷权力更迭频繁,光是处理地方叛乱和边境问题,就够让人焦头烂额了。

在此情况下,吃力不讨好的水利维修事宜,根本鲜有人关注。

即使是有忧心民生的地方官上书,但因为缺乏朝中势力的支持,人微言轻,也无济于事。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全国现有的水利设施大多数都已经瘫痪了。

地方政府也不是个个都听之任之,也有心忧天下想为百姓们做点实事的,只可惜能够服劳役的人口越来越少,地方财政又负担不起,有心无力,也无可奈何。

但现在,皇帝借着这样的场合突然提起,所释放出来的讯息,很显然是在投石问路。

“陛下,在下南阳岑晊,认为朝廷应该将水利权限重新收回,集中人力物力,统一安排。”

说话的人亦是一名三十多岁的儒生,气度不凡。

“尝闻黄河泛滥,沿途百姓深受其苦,抛家弃子无处容身。

而以一县一郡之力根本难以完成这般浩大的治理任务,非国家无以胜任。”

黄河在汉代多次决堤,当年汉武帝时决口后,甚至长达二十年泛滥成泽。

后来武帝下决心治理黄河,将之改道而行,并疏通了河道,使得此后多年未有决堤发生。

大汉朝廷最后一次治理黄河,是在汉顺帝中期,此后权力下放,如此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便再无人提起。

偏偏近年来天气失常,虽未有发生大规模的决堤,但依然岌岌可危,为两岸百姓带来了不少影响。

看来这位南阳岑晊,平日里还是很关注民生的。

紧接着,又有数位考生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但总体来说,都赞成由朝廷统一调度,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区别。

就在众人以为不会再有任何新见解之时,一直没发言的陈寔站了出来。

“颍川陈寔见过陛下,昔太史公作《河渠书》,言水利乃民生国计之根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武帝时动则数万人兴建水利,至今百姓仍得其惠,水利之权收归朝廷,是势在必行。

然如何调度安排,却不可遵循旧例,需分轻重缓急,大事小事。至于劳役,亦不能强行摊派,可按受益多寡而出。”

果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刘志眼中一亮,仔细地听他继续说下去。

“例如,河道或者沟渠沿途灌溉之土地,每一百亩出一名人丁服劳役,这样公平公正,修建时事关切身利益,自然就会加倍出力。”

简简单单的一个主意,便解决了修建水利工程的人手短缺问题,以前都是按照人丁抽劳役,数量不足很正常。

现在按照田亩抽劳役,那些土地大户们自然无法再逃避应负的责任。

但这计谋说得光明正大,哪怕那些大户们百般不愿,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推脱。

妙,真是妙极了,哈哈。

看着殿中各位大臣们的神色,刘志只觉得心中十分爽快畅意,这些人,个个家中都有良田千顷,若是此计为皇帝采纳,他们都要多出数百劳役名额。

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呢,你说他们心里能痛快吗。

只不过这些人个个都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表面上依然不动如山,但刘志天天与他们打交道,早就摸透各人的脾气习惯。

仅仅从微表情和小动作,就能猜到一部分的情绪。

殿中陈寔还在侃侃而谈,“再者,事有轻重缓急,朝廷水官经过调查考证之后,给各地方官府下达任务,事小则限期自主完成。

事大便将命令下达到州牧,若是需要数州配合,朝廷可委派水官和御史同往督促协调。”

这些建议全面周到,有理有据条理分明,绝不像一名政务新手所为。

陈寔的简历刘志早已关注过,他一直担任各种地方小吏,熟知地方民情与官府运作模式。

身为社会普通底层人民,他最清楚黔首百姓的苦楚,也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刘志有理由相信,关于水利兴建维护的事情,陈寔绝不是第一次考虑,他应该早就苦苦寻求过解决之道。

所以今日才能出口成章,道出如此完美的方案。

“好,说得好。”

见皇帝高声叫好,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之情,众臣心中便知道,这陈寔是绝对入了天子的眼,之后仕途亨通,前途不可限量。

“颍川陈寔锦心绣口,定为策问第一,诸位以为如何?”

刘志的话听着是在征求意见,但语气笃定,毫无商量之意。

之前的殿试,名义上是由天子主持,实际上当皇帝的只是来亮个相,基本上都是由太尉来提问。

但刘志坚持要由自己来考核,黄琼又担心皇帝猜疑忌惮,便俯首同意了这个决定。

现在,众臣即便有不同意见,但陛下才是主考官,他提的问题,答案标准自然也只有他才能制定,旁人无法置喙。

一阵沉默之后,太尉黄琼首先表态了,“陈寔之策甚妙,堪当第一。”

他这一发话,其他人也就陆续表态,基本上都表示赞同。

“既如此,那颍川陈寔便为此次殿试魁首。”

皇帝一语定乾坤,陈寔依旧姿态沉稳,不卑不亢地谢过皇恩,这份从容淡定的气度,让人瞩目。

其他的二十四名考生立刻向他表达了祝贺之意,不管是否真心信服,至少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失了风度,被人瞧不起。

“第二名,南阳岑晊,第三名渤海高洵。”

第二和第三名就本不在群臣关注点上,陛下说是谁就是谁,不会有人不识趣地提出异议。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我吕布重生后,登峰造极大唐第一熊孩子穿越异界开局患上了失忆症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娘娘,你也不想让皇上知道吧!庆余年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公子出巡战国小大名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孟德,我真是弱鸡,不信你问志才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明末之木匠天子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大唐自己的娘子自己养江山,美人三国之雄汉重铸从嬴政开始:历代君王陆续降临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综武:之大秦仙朝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大宋:我祖父是亡国之君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系统再拉也得用着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帝王之名明朝的现代化改造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三国:越世霸主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王室的弃儿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穿越:开局我竟然是乞丐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穿越秦二世胡亥,开局忽悠始皇帝挂开大了,一个三国怎么受得了?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趣味三国传奇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三国:与宏哥称兄道弟,再筑大汉魂回东汉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汉末:帝国宏图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