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112步步设局,以连横破合纵(4k)
杜预已经和韩非商议好关于对商於之地的处理。
商於之地归苴国所有,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韩国,且韩国向苴国借取钱粮。
解决完这些事情他回到了丹阳,此刻的丹阳已经可以称的上是苴国第二建城。
至于第一,肯定是賨方!
这是经过很仔细的考究,王猛和杨雄最终联手铸就的城池,规模肯定是要比賨方小一点。
不然很容易被人告发有图谋不轨之心,为了避嫌只能这样,不过这样也足够就是了。
如果规模继续扩大,将来守城将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四周还可以建立小城池。
总而言之,这里还是很不错的,很是气派,看上去大气恢宏的。
而且吸引了很多因四周战乱而来的百姓,这街道看上去也是颇为热闹。
“看起来你们师兄弟两人都是可以成就一段佳话呢!”杜预笑着说道。
“这城还是多亏了西城太守以及王上的鼎力相助,不然此城难以建成。”王猛叹道,这城池是他和杨雄亲自搞出来的,可以说都是心血。
这要是被毁了的话,损失肯定是少不了的。
“......”杨雄选择保持了沉默,如果他做的事情都被爆出来的话,佳话不知道有没有,但是谈论点一定很多。
他和李冰共同拿下文伯职,又同文仲翁救下文伯职,然后通过文伯职沟通到充侯,再和充侯坑害文伯职,最后设计使春申君黄歇身死,期间还和杜甫去了万渊山一趟。
不得不说最后杀死春申君还要多亏了司马相如相助。
当然这其中自然是缺少不了苴王的暗中布局,可以说每一处都恰好,很巧的。
计划越是进行下去,就越能够感受到苴王的存在感,他还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却又好像什么都做的只差一步,等着有人之人来将那最后一步完成。
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
可能苴王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个非常之人吧!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杨雄确实是做了这么多事情,甚至可能更多。
“报!”这时一名士兵急切地骑马过来,将竹简呈上,“吴起将军被困鸡父,巴东侯被越军俘虏!”
“嗯。”杜预接过竹简说道,“退下领钱吧!”
他迅速翻阅一遍竹简,大致明白情况,就是来求援的。
他不由皱起眉头,现在他身边没有谋士,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先整军才是。
“杜侯,让我师弟随你一同前去如何?”杨雄问道。
“可以。”看着王猛的面板,杜预点了点头,他主管南阳之地的军政大权,也就是说他出兵不需要经过苴王的命令,可以直接出兵。
这一点就很方便。
就是外交上不是独立的,不过根据现在苴王的行动,应该也会或多或少地给他一些。
虽然要那么多的外交权也没有什么用就是了。
单就目前杜预所知道的情报来看,确实是没有什么用处。
很快,点起兵将从水路出发。
......
“寡人说过,你会为寡人所用的。”
賨方,苴王看着抵达賨方的白起说道,至于嬴稷已经自动被他忽视了,毕竟年纪是有些小了,虽然有些聪明,但是还是需要培养的。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呢!”
苴王看上去很高兴,这和白起的平静形成很鲜明的对比。
“......王上。”白起很生硬地说道。
不过苴王没有在意,对于如何安排白起他早就有了打算,再次编练一支新军,地点就设在西城好了。
对此,白起表示他没有任何异议。
接下来就是嬴稷,对于嬴稷他还没有什么想法,就只好让嬴稷跟着自己好了。
然后齐国的使者段干朋求见。
苴王心中虽有疑惑,但是也并没有感到什么意外,现在天下都在动,就齐国不动的话说不过去呢!
“外臣见过大王!”段干朋拱手道。
“使者多礼了。”苴王笑着说道,“不知外使千里迢迢赶来是有什么要事呢?”
“我王请苴王伐吴。”段干朋说道。
“难道寡人没有伐吴吗?”苴王疑惑地问道,看上去他似乎真的是不理解段干朋的话,但是实际上他还是很明白的。
齐国此刻应该已经对吴国动手了。
只是既然齐国已经动手,那么对齐国虎视眈眈的燕国自然是要动手的,齐国胆敢出手必然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因此燕国不会取得太大的战果。
而现在齐国想让苴国加大力度,这就说明齐国想从吴国身上得到更多的利益。
不过这样也好,两面施加压力,如此之下,吴国必然会快速崩溃,只是这样似乎并不符合苴国的利益呢!
如果想要灵姑浮的话,就必须要让吴国灭亡越国,然后灵姑浮逃出投奔苴国才行,这样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苴王想着,段干朋出声道:“王上可知最新的战况?”
“哦?”苴王挑眉道,“看来使者这是知道喽?”
“自然。”段干朋说道,“如今贵国和楚国都被困在鸡父,若是再不出兵支援,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原来如此!”苴王点点头。
现在吴国这情况是很难让吴国灭亡越国,那就只能换一个思路来,让齐国灭亡吴国和越国!
苴王缓缓问道:“不知贵国可有意于吴越之地?”
“不知苴王这是何意啊?”段干朋装糊涂道。
“纵横家们称自己的活动要么是合纵要么是连横,如今天下各国都是采用联合众弱以攻强国,而连横之术却是少有人用。”苴王说着,他的意图已经很是明显了。
只是段干朋依旧选择装傻,这种东西他必须听不懂才行!
必须要让苴王先挑明才行!而不是要说这种若有若无的话,不然齐国在外交上会失去上风的。
而且还会让出很多利益,为国争利,寸步不让!
看着齐使似乎是没有听懂他说的话,苴王只好继续说道:“寡人想与齐王会猎于三晋,战后称并东西二帝,不知道齐王可否愿意?”
“啊!”段干朋装作大惊失色的样子,不过他确实是被震惊到了。
他原本以为苴王只会和齐国联盟,在吞并吴越楚之后共同面对中原各国的压力,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苴王竟然提出了称帝!
这是要进一步破坏规矩打破周礼啊!
“如今齐国的实力乃是天下第一,而苴国的实力可以称的上是天下第二,两国联手,谅这天下诸国也拿我们两国没有任何办法。”看见齐使大惊失色的样子,苴王笑了笑继续说道。
然后他感觉到身后有人抓着他的衣角,是嬴稷。
“瞳儿,先带稷儿下去。”苴王挥挥手。
温瞳带着嬴稷离去,房间内只剩下苴王和段干朋。
“齐使,请!”苴王微笑道。
两人相对而做,但是说实话,段干朋还是一点不够格。
主要是这种事情肯定是需要齐王点头的。
这已经不是段干朋能够答应的了的,这需要两位王亲自见面谈一谈才行。
不过会猎于三晋,这苴王是想干什么呢?段干朋不由猜想道,毕竟他们还在说吴楚越三国呢!
想着,段干朋深吸一口气,他问道:“不知苴王对待吴楚越三国如何看?”
“齐苴二国联手,难道还有天下各国生存的空间?”苴王反问道。
“......这。”段干朋有些害怕了。
他要跟苴王谈论吴越楚三国,结果这苴王竟然和他谈论天下各国,这野心可不是一般地小啊!
“怎么?”苴王略带疑惑地看着段干朋,他表示自己不是很清楚,难道他的话还有什么问题吗?
说的还不够明白吗?
面对苴王的疑问,段干朋嘴角抽搐,这是人能够说出的话吗?
三言两语间就能决定其他国家的命运,看来这苴王很自信啊!就是不知道这苴国的实力究竟如何。
不过既然苴王敢这么说,苴国的实力定然不弱,若是如此,以后又当如何制衡呢?
段干朋想的有些头疼,他连忙说道:“在下需要回去与我王商议,此事重大,依外臣之见,还是两位大王见一见方可妥善处理。”
“那样的话实在是太慢了!”苴王有些不满地说道,“先去齐国想要鲸吞燕国却被天下阻止,难道如今的吴越之地比不上燕国的苦寒之地吗?”
确实!
燕赵多苦寒之地,如果齐国能够吞并吴越,那么确实比吞并燕国要好上许多,这个确实是很划算的。
而且接下来的情况苴国应该会将楚国吞并,这样苴齐两国都涉及到灭国,那么自然会被中原各国针对。
若是齐国不吞并吴越,那么苴国也不会吞并楚国,这样的话齐国就是在瞎折腾,根本划不来。
苴王的表现如此明朗,显然是谋划已久,思虑片刻,段干朋出声道:“在下定会劝说齐王,只是此事能否成功,还要看齐王是如何想的。”
闻言,苴王微微一笑,不是因为段干朋松口,而是因为段干朋对齐王的称呼是齐王而不是我王,这就说明有机会的。
他已经在楚国那里物色到一个很合适的人选,现在看来齐国这边也很快有了呢!
不过现在的战况到底如何了呢?
苴王表示他不知道,不过他也不会为战况而担忧的,所谓上善伐交,通过不断地外交拉拢盟友分化敌人再运用压倒性的优势取得战争胜利难道不好吗?
非要想着如何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伐谋至于吗?
真的是不至于的。
太累了,没有人会永远有精力去思考这些东西的,等到老了的时候,总会遭受到后起之秀的打击。
至于兵形势,没有人是永远处于自己的顶峰时期的,等到年老力衰的时候,还能不能达成一样的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都还是以后的事情,想着苴王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齐使不妨休息片刻便启程禀报齐王吧!”
“此事若成,齐国将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强国,从此如昔日桓公一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苴王说的话很好听,段干朋也是这样想的。
不过接下来的话,让段干朋明白苴王想要做什么了。
“段大人有没有兴趣来寡人这苴国当个一官半职某个后路呢?”
看着苴王勾起的嘴角,段干朋顿时感觉如芒在背,他是答应呢还是答应呢!
苴王没有看着段干朋,他知道段干朋会答应的。
先前合纵攻魏之时,便是段干朋出手,而魏国会拉拢齐国便是因为魏国的段干木。
这两人之间肯定是有关系的,至于是什么关系那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个举措对于齐国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过鉴于齐国最终要鲸吞燕国,这个举措倒也是无可厚非。
毕竟没有人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暴露自己的真正意图。
一旦如此,必有所图。
苴王也相信齐国会与苴国合纵。
虽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齐国选择齐宣,但是最终的结果证明了还是需要用连横来破坏合纵。
如今苴国主动抛出橄榄枝,齐国自然会接下去的。
如今的齐王明显不是一个傻子,所谓的傻子都是用来迷惑世人的。
“承蒙王上如此看重臣下,只是如今形势不许,待到时机到来只是,臣定然前来,还望王上能够不嫌弃在下。”段干朋说道。
言辞之中,已经很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苴王很是满意。
“城北有一座府邸,寡人看倒是和段大人很搭呢!”苴王幽幽说道,“看在这么有缘的份上,寡人就做主将那交予段大人好了呢!”
半推半就下,段干朋收了下来。
这时从鸡父来的士兵赶到,将具体的战报呈上。
苴王细细翻阅,思索片刻后,下令让严颜、张任、司马相如出兵协助,一切听从杜预的调遣,并让司马相如协同白起快速编练出军队。
同时,白马地区的曹操加紧练兵,随时准备支援秦国。
秦国都已经送来了白起和嬴稷,那么不论三晋会送来什么,苴王都不会罢兵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秦国几乎没有人知道白起的能力,这才让苴王得到,不过就算是知道也没有什么用。
至于三晋,人才倒是不少,但是肯来的却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