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前,柯岩在大学学的是历史,有关李三古堆和楚幽王的研究文章,以蔡廷祥的为最多。这原因即是他和他的团队接触寿县楚文物最多。
蔡廷祥为此曾感慨地对柯岩说(当然是穿越后的柯岩了):“若我们自己能组织挖掘,这一段历史会更加清晰,中华文明又可添浓笔重彩的一笔。”
带着这样的遗憾,蔡廷祥与柯岩、柳曼他们回到了南京。他和他的团队准备潜心研究,扎扎实实搞出一些成果来。
可惜国难来了。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打破了蔡廷祥的美梦。那一年,他被迫撤向重庆。
所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蔡廷祥及他的团队建国之后才出成果的。
楚国是战国时代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立国久远,实力雄厚,一直以来都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诸侯国之一。
即使只经过了昙花一现的吴起变法,楚国的国力也有了不小的飞跃。《史记》上说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可见,如果当时吴起变法成功的话,那统一天下的是否秦国那就不一定了。
很遗憾的是,楚悼王死后,旧贵族联合起来,将吴起射杀,楚国的崛起之路戛然而止。
此后的楚国一直没有大的起色,军政大权掌握在昭、景、屈三大家族手中,体制一直比较落后。
所以,历史学家韩非曾说:“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确实是一针见血的评价。
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古代,成吉思汗领导下的半奴隶制的蒙古,灭掉了封建化程度很高的宋朝。
所以说,在许多情况下,体制的落后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大事儿,最重要的是政通人和。
而楚国长期以来最缺的也就是政通人和。
在楚国内部,长期以来各个大家族互相牵制,利益纠葛不断。
一代昏君楚怀王继位后,楚国内部更变得糟糕透顶,在政治、军事、外交上一再失误,楚国从吴起时积累起来的优势丧失殆尽。
秦国崛起后,楚国和齐国是东方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有一段时期,齐、楚联合制秦,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张仪到楚国游说后,昏庸的楚怀王被张仪骗得团团转,竟然下令与齐国绝交。
当楚怀王明白自己被张仪骗了之后,他不是设法弥补与齐国的关系,而是兴兵攻秦。
其结果是楚军大败,白白丢失了六百里的国土,富庶的汉中郡也被秦国夺去。
楚怀王恼羞成怒,头脑一热,竟倾全国之兵与秦国决战,结果再一次一败涂地,楚国国力被严重削弱。
在政治上,楚王更是昏庸。
楚怀王身边不是没有贤人,屈原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屈原的经历想必大家都知道,怀王听信谗言不用屈原,屈原最终投江自尽。怀王身边的人才,遭遇大抵如此。
怀王以后,楚国在政治上并无多大起色,贵族依旧腐败,国王依旧昏庸。而此时的秦国却在昭王统治下蒸蒸日上。
秦、楚多次发生战争,楚国大多是失败方。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了楚国首都郢,焚毁了楚国先王的陵墓,楚国被迫迁都于陈。
此后,趁合纵的机会,楚国收复了部分失地,但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楚考烈王时期,楚国曾一度复兴。但这与楚考烈王基本无关,而与当时楚国的实际统治者春申君有关。
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当时他和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被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当然战国四公子虽然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但他们本质上是各国的旧贵族势力,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一股势力。
战国四公子中,以信陵君最贤,春申君最奢。《史记春申君列传》曾这样写道:“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说的是司马迁见到春申君晚年修建的住宅时,已经是汉武帝时期,距离春申君生活的年代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但司马迁仍然看到了保存较完好的宫殿,依然还觉得宫殿盖得太奢侈了。
由此也可见楚国贵族的腐败非一般国家的贵族可比。
楚考烈王的执政能力几乎为零,而且因为没有生育能力,没有太子,而被野心家染指,演绎出一段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记。
因此后,楚国的大权都集中在了春申君手里。在当时,只要一个国家有了明君加集权的组合,就能变得强大。
反观楚国呢,因为没有实现明君加集权的组合,而是转移了,成了春申君加集权,这有些类似于吕不韦在秦国的专权。
因此,楚国一时也变得比较强大。
虽然春申君让楚国再次有了起色,但春申君在执政期间犯了两大错误,这两大错误在葬送了春申君的同时,也葬送了楚国的未来。
当时春申君手下有一个门客叫李园,他贪图荣华富贵,把自己的妹妹献给春申君,希望能受到重用。
李园的妹妹非常漂亮,春申君就把他纳为妾。当李园得知妹妹怀孕后,就建议春申君把她献给楚王,这样,将来继位的就会是他的儿子,他就能长久地保住自己的相国地位。
春申君听后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就找机会将这位小妾送给了楚考烈王。
到了产期,李园的妹妹生了一个儿子,楚考烈王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这个儿子立为太子。
李园的妹妹也母以子贵,被立为王后,李园一下子就成了王亲国戚,自然也就受到重用了。
李园受到重用后,势力逐渐壮大,但他担心春申君会泄露天机,就准备派人刺杀春申君。
可是春申君手下门客众多,有人看穿了李园的阴谋,就告诫春申君应该有所防范,但春申君没有听他的劝告。
这个门客见春申君不听,就知道春申君离死不远了,为了防备自己受到连累,他就逃走了。
这个门客走了十几天后,楚考烈王就驾崩了。
春申君入宫奔丧,被李园派人刺杀了,还被满门抄斩。
春申君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却登上了王位,这就是熊悍,史称楚幽王。
此后的楚国内忧外患:内部政局不稳,权力争夺激烈;外部秦国不断进攻,蚕食楚国大片领土。
秦王嬴政九年,楚幽王去世,其同母弟弟继位,是为楚哀王。
不久,楚哀王被其兄负刍杀死,负刍自立为王。
此时,秦国已灭掉了韩魏,燕赵只剩残余势力,秦王认为灭楚的时机已到。
公元前226年,秦王派王贲对楚国进行试探性攻击,王贲顺利拿下楚国十余座城市。秦王觉得楚国没有想象中强大,便决定兴兵对楚国进行最后一击。
在探讨对楚作战问题时,秦国内部发生了分歧。
分歧有两个,一个是到底先打楚国还是先打燕国,另一个就是兵力问题。
秦国大将李信认为,“楚地广,齐地狭,楚人勇,齐人胆怯,请先从事于易”。
但李斯和秦王早就定下了灭六国的战略方针,因此李信的意见未被采纳。
秦王说打哪就打哪,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灭楚需要多少兵力的问题上,李信和王翦有不同的看法。
老将王翦认为,楚国地大,人口众多,地形复杂,若灭楚,必须倾全国之兵。
但年轻的将领李信却认为,灭楚国有二十万秦军就足够了。秦王对李信自信的回答十分赞赏,而对王翦却不太满意。
结果二十万秦军就把楚国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