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手稿,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不时地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十条劳动保障法虽然简单,但确实触及到了大明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劳动报酬还是劳动安全,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足以看出朱慈烺的深思熟虑和为民请命的决心。
崇祯对自己的好大儿很满意,无论怎么说,自己的儿子能够草拟出这大明劳动保障法十条是非常有才华的。
崇祯放下手中的纸,抬起头,目光中满是赞赏地看着朱慈烺。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烺儿,你提出的这十条劳动保障法,真是深得朕心。
这不仅是为了皇家制造局的工人们着想,更是为了整个大明的劳动者着想。
你的这份仁心,朕甚感欣慰。”
崇祯对于朱慈烺提出的劳动保障法十条首先是肯定的。
朱慈烺听到崇祯皇帝的赞赏,心中一喜,连忙谦虚地回应:“父皇过奖了,儿臣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这劳动保障法的实施,还需要父皇的支持和朝廷的推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崇祯皇帝点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这劳动保障法的实施,确实需要朝廷的支持和推动。
但是,推动起来,怕是没有那么容易,现在民间雇佣工人,大都是每日需要工作六个时辰,有得还多,大明劳动保障法出台后,这些工人工作时间减少了一半。
这些商家作坊怕不会同意,而这些商家作坊在朝中或者当地官府都是有关系有代言人的………”
崇祯说到这里,没有继续说下去。
看来,朱慈烺的穿越,让崇祯彻底看清楚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嘴脸。
崇祯所说的无非是官商勾结,钱权交易,这种情况别说在现在的大明了,就是在几百年后的华夏,也是遍地都是。
朱慈烺习以为常。
但是,让朱慈烺略微开心的是,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觉醒或者说醒悟远远比努力更重要。
因为思想和意识会指导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崇祯摇了摇头,有点无奈,不过随即他又抬起头看向朱慈烺,坚定的说道。
“不过,烺儿放心,大明劳动保障法利国利民,这种事情,朕必须支持!
朕会尽快召集朝臣商议此事,争取早日将这劳动保障法推广至全国。”
朱慈烺听后,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建议得到了崇祯皇帝的重视和支持。
朱慈烺站起身,再次行礼道:“多谢父皇支持,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为大明百姓谋求福祉。”
朱慈烺一边感谢,但是他知道崇祯的担心也是事实,大明劳动保障法的推行,肯定是会得罪很多人,触动很多人利益的。
但是,朱慈烺是谁,来自于后世的灵魂。
虽然说,古人很聪明,但是,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原因,古人的见识和手段自然是没有朱慈烺多的。
对于推行大明劳动保障法会遇到的困难,朱慈烺心中也有了一些简单的解决办法。
朱慈烺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他深深地知道,这十条劳动保障法若要在大明落地生根,绝非一日之功。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朱慈烺微笑着对崇祯皇帝说:“父皇,儿臣有几个办法,或可助大明劳动保障法顺利推行。”
听到朱慈烺的话,崇祯眼中光芒闪动,自己的好大儿总是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崇祯皇帝好奇地看着他,问道:“哦?你有何良策,说来听听。”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缓缓道。
“首先,我们可以从皇家制造局开始试点,让工人们先享受到劳动保障法的福利。
这样,一来可以树立一个榜样,二来也可以让其他商家作坊看到,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人待遇,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收益,反而可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忠诚度。”
朱慈烺所说的意思就是让皇家制造局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树立榜样效用。
崇祯皇帝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但是崇祯又提了一个新的问题。
“如何防止商家作坊暗中抵制,甚至贿赂官员,阻挠劳动保障法的推行呢?”
朱慈烺微微一笑,回答道:“父皇,儿臣以为,朝廷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劳动保障法的执行情况。
这个机构直接对父皇负责,不受其他官员的干涉。
同时,还可以鼓励百姓举报那些违反劳动保障法的商家作坊,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这个办法确实可行,但是无论如何,朝中官员如果反对,大明劳动保障法根本就无法通过,后面的这些策略自然也无法推行!”
崇祯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父皇,儿臣认为可以给民间的商家作坊一些甜头!”
朱慈烺很清楚,和商人不能讲什么民族大义,为国为民,只能谈利益。
“哦?你说说看?”
崇祯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奇的看向朱慈烺。
“父皇,如今大明税务司已经遍布整个大明的州县,税务税收工作步入正轨,商税现在是这些商家作坊的主要税种之一。
儿臣以为可以对坚决执行大明劳动保障法的做法的商家和作坊在商税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让商家有利可图,这样自然可以让大明劳动保障法有推行的基础。”
朱慈烺顿了顿,继续说道。
“同时,对于不遵守劳动保障法的商户和作坊进行罚款和查处,威恩并施!一严一宽,有正有反,儿臣相信,这样一来,在大明推行劳动保障法会更加顺利!可以更好的保障大明劳动人民的权益,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请父皇明断!”
朱慈烺说完之后,便看向崇祯皇帝,等待崇祯皇帝的态度。
崇祯听到朱慈烺的话后,并没有表态。
朱慈烺看到崇祯这般,心中便知道崇祯在想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