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事都会出现一些例外,独立支队这件事也许就是个例外。
首先,这支队伍里面加入组织的人太少,加入组织的人少,就不利于组织对队伍的掌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在红军时期就说出来了。抓不住枪杆子,就等于抓不住政权,这一点,直南特委和晋豫冀特委领导都心知肚明。
其次,这支队伍里面,有超过八成的高、中、低级军官都是从国民党那边过来的,不像其他八路军游击队部队,几乎百分百的大小军官都是老红军或者老革命出身。
最后一点,就是整个独立支队太强大太富有了,完全不像是一支八路军游击队的部队。现在外面都在传说,磁北根据地随便拉出去一支区小队的民兵,装备都比八路军正规部队强,那机枪都是一挺一挺的。
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在人聚集的地方,必然会形成一种类似江湖的社交和交流网络。它揭示了人际关系复杂、权力争夺和利益竞争等现象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
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虽然单纯,但也只对那些没有接触过的外界新东西新事物,没有见过世面,或者是没有出现过的一些行业而言。像权力争夺和利益竞争这种老祖宗玩了几千年的手艺来说,那都是遗传在骨子里的,不用人教,时机合适的时候他自己会从脑子里蹦出来。
这些世俗的东西,加上独立支队的特别(比较富裕),就让一些人觉得这支队伍不是太像革命队伍,革命队伍应该一穷二白,大家都差不多才对。再说了,你独立支队确实也不那么单纯,有些灰,是应该整顿一下了。
当然,这些人并不是对孙义成个人有什么想法,或者对独立支队这个支队长的位子有什么想法,毕竟孙义成的出身和他的哥哥身份摆在那里的。
领导们虽然没有剥夺孙义才独立支队队长的想法,但派下来的人就不一样了,俗话说的好,一样米养百样人,对于上级精神的领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方法,有了不同的理解方法,想法自然也不同,也就会有不同想法处理事情的手段,这个刘建明政委,就是一个有不同想法的人。
刘政委是广东潮州饶平县人,也是一位老红军,当年南昌起义的队伍路过饶平县时加入红军队伍的。刘政委在红军队伍里作战勇敢,多次受伤,本应该提拔很快,但由于不识字没有文化,所以哪怕是到了延安,最后也被分到了直南特委工作。
红军领导中,有很多不识字没有文化的人,唯独刘政委几次升迁后又被降了下来,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刘政委不喜欢学习,很讨厌识字。其他红军原本也不识字,当上领导后会强迫自己去学习文化。
可刘政委不一样,组织多次找他要他加强文化学习,他就是不愿意,一次甚至将上面派来给他教字的老师打了一顿,自此以后大家就不再管他学习的事了。
红军到达延安,全国统一抗战开始,刘建明也是靠着老资历才继续做八路军的干部。按理说这次到独立支队当政委,应该轮不到他一个不识字的人来,但事情就有那么怪。
一些直南特委和晋豫冀特委领导们觉得像独立支队这样党员太少,部队人员成分又杂的队伍,应该派一位老红军老革命,且应该是从南方过来的人才行,识不识字倒是其次的。
于是,刘建明就走马上任独立支队的政委一职了。恰巧代理支队长孙义海,因为敌情的变化,被二八六旅又要了回去(知道孙义成从延安返回),刘政委几人就是在整个独立支队没有主要领导的情况下到达了新庄,比孙义成早到了十天时间。
八路军的队伍里面,政委是干什么的呢?政委,就是政治委员的简称,简单来讲就是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指挥枪是组织的一贯原则,而政委就是党在部队的代言人。
刘政委到了独立支队后,首先就把蒋金德、王子海等几位独立支队的高层领导召集起来,以政治学习的名义让他们交出了大队长的权利,然后让随他而来的几个人中的两位,顶替了蒋、王二人,出任第一、第二大队的大队长。
让刘政委没有想到的是,他明明已经将两个大队的原大队长调离了出来,随后反馈回来的消息却让他大为不满:第一、第二大队的基层军官并不买两位新队长的账,甚至连两位副大队长也都以各种借口理由不配合工作。
这种情况让刘政委很是生气,愈发认定独立支队里面不干净,军官士兵拉帮结派,完全不像是一支共产党领导地方队伍。
于是,他决定在独立支队来一次整顿,将那些不服从命令的家伙挑几个刺头拉出来以军法论处,杀一杀独立支队官兵的傲气。还好他的想法被同来的人劝住了,对于独立支队来说他们毕竟是新人,况且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又不是他们,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
见此情形,刘政委又想到一个办法,决定在各大队建立得一个学习班,专门将那些不配合的军官找出来进行学习培训。名义上是学习班,其实就是一个批斗会,对那些不同政见者进行批评。
说来也是好笑,刘政委本身最讨厌学习,现在为了教育这些基层军官,他自己也不得不拿出这手来,并且亲自组织、参与这次的政治学习。
这就是孙义成刚回来的几个小时,和几位前来汇报工作,其实是抱怨的干部了解到的最近才发生的事情。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他倒也不会去计较什么,但有一件事让孙义成心里特别不舒服,那就是在他在延安学习的时候,晋冀豫特委领导以支援兄弟部队为名,从独立支队抽调走了两个中队五百余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