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这么强硬,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巴里亚京斯基还抱有希望,此外英法的条件过于苛刻也让他非常没面子。他宁愿冒险多等一等看看高加索地区的进展,也不愿意耻辱地低下头颅。
于是乎压力一下子全都涌到巴里亚京斯基那边去了,作为高加索战区的司令官,加上亚历山大二世新近派遣给他的一万余人的增援部队,他统领着大约6万人的部队。
这点儿人马确实不算多,甚至比他对面的敌人土耳其人还要少万把人。但是没有联军支持的土耳其军队确实不是俄军的对手,不客气地说俄军以一敌二还是做得到的。
从接到亚历山大二世的命令开始巴里亚京斯基就积极地在做准备,进入12月中旬积蓄了一个月力量的他突然向土军发起了猛攻,一时间将土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到了十二月底,土军被歼灭了近两万人,俄军的兵锋直指特拉布宗,土军在高加索地区即将崩盘!
如此一来不管是拿破仑三世还是帕默斯顿感觉就像吃了苍蝇。好容易在塞瓦斯托波尔将俄军逼入了绝境,可以逼着亚历山大二世签城下之盟。可突然间软肋就被捅了一刀,救土耳其人吧,感觉有点不值当,不去救他们吧,一旦他们在西线崩盘了,将影响整个中亚地区的格局。
讲实话,不管是拿破仑三世还是帕默斯顿都有点沮丧,因为他们暂时也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兵力帮助土耳其,毕竟国内反战的呼声一天高过了一天,继续增兵扩大战争规模那国内真的会炸锅。
一番紧急磋商之后,帕默斯顿和拿破仑三世达成了一致,继续谈判,看看俄国人是什么反应再说。
亚历山大二世对此当然有反应,巴里亚京斯基的胜利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也一扫过去几个月的颓势,让他感觉自己又有牌可打了。几乎就在收到胜利消息的当天,他立刻给亚历山大公爵写信,告诉他探一探法国人的态度,看看这场胜利能为俄国争取什么样的有利条件。
讲实话这给亚历山大公爵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他更倾向于快刀斩乱麻的解决问题,可以牺牲部分巴尔干和黑海利益换取和平。本来他也跟法国人和奥地利人谈得差不多了,俄军将退回瓦拉几亚,并割让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西部部分领土给奥地利。
除此之外,俄国将承认土耳其对保加利亚的主权,并且放弃在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继续驻军。
总体上说,除了损失一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领土之外,俄国付出的代价不算重。
可随着巴里亚京斯基的胜利,亚历山大二世的心理期望自然会更高,很可能拒绝割让土地给奥地利,也拒绝将驻军撤出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
可不答应这两个条件,奥地利人以及英法都不会满意。毕竟奥地利人折腾了半天就是觊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就是想将俄军挤出上述地区。
至于英法,如果俄军不退出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也不会相信俄国真的放弃了对土耳其的侵略。万一他们转身回家俄军又杀个回马枪呢?
而且土耳其人对此也不会放心,毕竟瓦拉几亚离保加利亚太近了,俄军驻扎在那里就相当于用枪顶着他们的脑门。
可亚历山大二世的命令又摆在那里,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跟法国和奥地利谈,只不过谈判很不顺利,不管是法国还是奥地利都强烈反对俄军继续驻扎,甚至明着说不答应这个就没必要谈,于是乎谈判一下又陷入了僵持。
就在亚历山大二世等待着英法和奥地利做出让步的时候,1月10日,奥地利驻俄国大使突然照会俄国外交部,告诉俄国人他们将下达最后通牒,如果亚历山大二世不能在1月15日前答应之前的和谈条件,那奥地利将加入联军对俄国宣战!
这个情况给了亚历山大二世当头一棒,毕竟他刚刚才觉得自己又有了底牌可是赢得更好的条件,谁知道一眨眼曾经的盟友就背叛,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几乎完全摧毁了俄国人对奥地利的所有好感。
亚历山大二世当晚就直截了当地对皇后说:“从今天开始,奥地利就不再是朋友,而是敌人,迟早有一天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背叛我们的结果是什么!”
只不过这种狠话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转过天来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
“陛下,奥地利的背叛确实很无耻也很让人愤怒,但是愤怒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涅谢尔罗迭一开场就摆明了态度,“一旦奥地利真的对我国宣战,那意味着我们将腹背受敌,米哈伊尔公爵在瓦拉几亚的大军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有被全歼的危险!”
亚历山大二世看了看涅谢尔罗迭但并没有说什么,显然这种程度的警告没办法让他回心转意。
涅谢尔罗迭不由得心中一沉,愈发地对俄国失望起来,曾几何时尼古拉一世的死去让他多少看到了一点希望,他希望亚历山大二世能比他的父亲理智些听劝些,但最近这段时间的观察让他很是沮丧,显然亚历山大二世也不是什么好伺候好说话的主儿。
就在老首相沮丧不已准备挂冠归去的时候,财政大臣基谢廖夫说话了:“陛下,我丝毫不怀疑您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坚持战斗到底的决心,如果您决定战斗到底我将誓死追随!但是我必须提醒您,财政已经极其紧张,甚至比1812年还要困难,我们几乎已经没有钱可以继续维持这场战争了。”
他深情地望着亚历山大二世说道:“农奴已经有了不稳定的迹象,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暴动的苗头,如果奥地利和普鲁士也加入联军,那意味着我们将同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开战,这将是毁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