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琦问。
姚舞摞起两个碗,抓起两双筷子,放入空盆里。端起盆说,“因为你不是娘们。君子远庖厨。”
“这话不是字面的意思。”宋琦不跟姚舞争了,转而收拾桌上的花生壳。
“我来。”姚舞拿着簸箕和抹布走来。
“那我真就坐一边了啊。”宋琦说。
“去吧,你歇一会儿。沙发上或我屋床上,你选吧。”姚舞说着话,把饭盒盖扣在饭盒底部,放到茶几上。因为饭盒里的花生没吃完,盖上盖容易变味。
宋琦选择了沙发,因为一来在沙发上可以看到姚姚忙碌的身影,二来沙发上能感受到刚才和姚姚的激情。
……
短暂的缠绵后,宋琦与姚舞出现在芙蓉家门口。
“当当当”敲门声。
“小蓉,你同学来了?”二妈杨雪梅问芙蓉。
“应该是。”芙蓉说完冲门说道,“来了,来了。”
今天二妈没有象往常一样睡午觉,而是坐在客厅沙发上织着毛衣。
不仅她俩没有睡午觉,柳家除了芙蓉的姐柳翠微外,都没歇息。
此刻,柳爸正在厅角小几旁跟小静讨论着报纸上的新闻。
“柳伯伯好、二伯母好、三伯母好。”姚舞挨个叫人问好。
“小舞,真好啊。最近都吃什么了,又胖了。看我们家小蓉,越来越瘦了。”杨雪梅拉着姚舞的手亲热的说。
“柳伯好,两位阿姨好。”宋琦鞠躬问好。
“二妈,这就是我同学宋琦。”芙蓉做着介绍。
“小宋啊,坐。”二妈拉着姚舞坐到沙发上。
全家都不午睡,难道是特意在等我?刚才芙蓉的介绍中那个“就”字,让宋琦感到异样。
果然柳爸开口显露端倪。“听小蓉她们说,你还懂音乐?”
“有些乐器会一点点儿。”宋琦答。
“小琦的‘一点点儿’可不好衡量。”三妈小静笑着说,“书法,他也说会一点点儿。”
柳爸和小静对视而笑。
“做曲呢?”二妈杨雪梅问。她早上刚见识宋琦的“大小韭菜”和《兰亭集序》,明白小静说的“一点点儿”。
“会一点点儿。”答完,宋琦也笑了。
“这个‘一点点儿’就谱出《韶华皈》。”三妈小静显然做了功课。
见宋琦只是腼腆的在笑,二妈杨雪梅说,“小静说《韶华皈》是你谱的曲,我还不信,十几岁的孩子绝无可能。得经历多少岁月沧桑、风霜洗礼才能谱出《韶华皈》那样让老人返老还童的曲调。”
“二阿姨,我社会阅历浅薄得很,谱《韶华皈》也只是按词填曲。所以不是我谱的曲好,而是词写得好。”宋琦说。
“是这样。小蓉她二妈是所宣传科的,前些日子,所宣传科和市青少年宫联合创作了一部少儿歌舞剧,准备献礼六一儿童节。”柳爸喝了口茶,接着说,“青少年宫主要负责主体的内容及歌词部分,所宣传科负责曲调。小蓉她二妈对宣传科同志配得曲,整体还是满意的。对个别部分的音乐与唱词配合不是很满意。”
“想让你看看,帮着修改修改。”芙蓉把他爸的话说完。
“我试试。”宋琦看着芙蓉答道。
芙蓉开口了,宋琦怎么也不能拒绝。但客气话总要说的:“我才学疏浅还孤陋寡闻。还剩一个月的时间,我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二阿姨的要求。所以……”
“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小静说话了,“半个月前,我已经请我三哥去帮二姐了。”
“谢谢你啊,小静,你三哥可帮了我大忙了。”二妈杨雪梅拉着小静瘦的的手说。
宋琦看着芙蓉,芙蓉看看她爸。
柳爸笑着说;“那就这么定了。改天让小蓉把大纲和唱词及宣传科同志谱的曲都交给你,你看着润润色。”
“不用改天,大纲和唱词现在都有。”二妈杨雪梅起身去了卧房。
不一会儿,端着半尺厚的8开纸出来。
“只是曲谱在宣传科,下班才能拿回来。”二妈杨雪梅把一摞纸交到宋琦手上。
宋琦大概翻看了一下,是复印件。讲述儿童夏令营进山遇险自救、被救的故事。故事生动惊险,唱词天真活泼。就连虎狼猫狗、蚊虫鱼蛇都有唱词。
“我得先有你们谱的曲,才能按你们的思路去修改。”宋琦合上第一页分三行印着“大型舞台剧、《潶坔夏令营历险记》、集体创作”字样的8开纸,说,“如果单拿这些,我整体谱出来的,不一定会令你们满意。”
“宣传科谱的曲,下班拿回来,让小蓉给你送去。”二妈杨雪梅说。
“好。”宋琦抱着一摞纸站了起来。
“还早吧,现在就去学校?”小静看看手表说。“才一点十分。”
“就是,你们客厅再玩一会儿吧,我们回屋去。”二妈杨雪梅说。
“不了,二伯母,我们去学校看会儿书就到点了。”姚舞说着和宋琦、芙蓉站到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