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阿济格,阿巴泰,他们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清亲王贝勒,原本也都是合适人选……
想到这里,多尔衮心中不由得便叹气了。
济尔哈朗肯定是可以的,但是他要守海州,更为紧要的地方,没法去草原;
豪格的话,地位身份是绝对够的,但是这个人有点蛮,不适合独当一面,最为关键的是,豪格对于皇位一直耿耿于怀,要是把他派去了草原,指不定搞出什么幺蛾子,不稳妥!
想到这个,多尔衮就想起豪格还假装大圣皇帝附身的事情,脑海中就直接将豪格人选剔除了!
想来想去,最终多尔衮看向底下站着的一个年轻人,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广略贝勒爱新觉罗·褚英的第三子,如今已经是多罗贝勒的爱新觉罗·尼堪。
尼堪如今已经三十七岁,在大清的年轻一代中,算是能力最出众的了。比上不足,那比下绝对有余的。
没有其他可用人选之下,多尔衮最终选定了尼堪前往草原,并且临时封了尼堪为多罗郡王,爵位仅次于和硕亲王了。这么一来,尼堪面对草原各部族的时候,身份地位也已经足够。
如果他这一次能在草原上有所作为,完成预定目标的话,就算加封为和硕亲王,都不是不可以的了!
最终,多尔衮派了尼堪领一万骑军作为他的直属骑军,前往草原协调各部族,整合各部族的牧场和精锐军队,对抗明军的侵袭。
对此,尼堪也第一次独领一军,信心满满,甚至夸下了海口,完不成摄政王交代的任务,就提头回盛京。
他却不知道,如今草原上指挥骑军拿东部蒙古部族练兵的,是在原本历史上,踏着他的尸体名垂后世的李定国。
商量完了草原上的事情之后,根据洪承畴的提议,最好是在宁锦一线,也对明国展开打击,这样才能打乱明军的进攻节奏,变被动为主动。
可是,这又是一个让多尔衮头疼的事情。
要想攻打宁锦一线的明军,并且能打疼他们,这样才能打乱明军的进攻节奏,这谈何容易啊!
虽然说,大清如今在北方开荒种田,粮草方面,确实是勉强够用,也能承担一次战事的消耗;但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今的明军,那是兵精粮足,绝非当年的关宁军可言了。
按照多尔衮的预测,他其实一直以为以关宁前线的明军实力,是可能会进攻海州并且进而觊觎辽阳等地,但是没想到的是,关宁一线的明军一直按兵不动,也只有吴三桂所部在朝鲜打倭军的时候,才有羊动牵制了大清一下而已。
缺乏关内的消息,让多尔衮很是难受,也不知道明国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打算?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宁锦一线的明军,真得算实力雄厚,周遇吉、刘文秀、阎应元等将领,都是非常能打的。
多尔衮有点担心,如果只凭大清的兵力去攻打宁锦一线的明军的话,没有足够的优势,可能会打得两败俱伤,这就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
或许,就希望倭国那边多出点兵?
他正这么想着呢,就听到手下来报,说倭国大目付柳生十兵卫已到盛京城外。
这个柳生十兵卫,之前比武的时候来过一次,有点嚣张,被大清教训了之后稍微好了一些。不过就多尔衮来说,印象不是很好。
可此时,听到柳生十兵卫来了,顿时就大喜,二话不说,立刻领着大清的亲王贝勒,高规格出迎。
他万万没想到,柳生十兵卫竟然也是来商量出兵攻打明军的事情。
这一下,王八对绿豆,双方就对上眼了。
听说倭国这边能出动至少三十万军队,这让多尔衮是喜出望外。
大清这边,满打满算,一共也只有十来万军队而已,这下好了,至少在兵力上是足够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三十万倭国军队的粮草,他们自己拿不出来,还是需要大清这边提供才行。
这就让多尔衮有些为难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粮草物资。
还是洪承畴,看出了多尔衮的为难之后,便向他进言道:“主子,如今既然倭国军队能达三十万之多,那不如改下之前定下的策略,联合草原各部,我们共计能凑出四五十万军队,向明军发起一个总攻,以兵力上的优势,打一个大胜仗!”
听到这话,多尔衮心中一动。他的手中,从未有过如此之多的兵力,不好好用用,也确实有点可惜,于是,他便连忙追问道:“怎么个打法?”
柳生十兵卫知道洪承畴是大清这边的诸葛孔明,有不少鬼主意的,便也看着洪承畴,听他怎么说。
只听洪承畴回答多尔衮道:“奴才以为,明军肯定没有想到,会有将近三十万的倭军参战,因此,我们两国援军可先以我大清兵力为主,进而围住锦州,迫使明国宁远、山海关一线的明军救援,而后埋伏中的倭军拦截其后路,全歼救援锦州之明军,如此便能打疼明军。”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又补充说道:“此战,攻城为下,围城打援为上。”
这个战术,其实就是建虏对大明的惯用战术,不管是以前皇太极时代围攻锦州,最终导致祖大寿第二次投降的那次战事,还是说,后来发生的松锦之战,都是如此。
换句话就是说,最终还是野战决定战事的胜负。
想起还有事情没回答的,洪承畴便又接着说道:“把蒙古各部族迁往东边之后,也让他们进贡一些牛羊,补充辽东大军的物资,并且要是有可能,让蒙古各部族的联军,主动攻打归化城;能打下最好,打不下也能吸引明国的注意,有利于锦州战事的获胜!”
说到这里之后,他便不再说了,只是看着多尔衮,等他定夺。
多尔衮听了,仔细想了下,最终脸上便露出了一丝微笑,点点头赞同道:“不错,如果用此策略,出其不意之下,沉重打击明军,胜率还是很大的!”
点评了一下之后,他便看向柳生十兵卫,咨询他的意见道:“倭国这边如何?孤预估,到时候吸引明国援军的兵力,大概在两万到五万之间。”
一听这点兵力,柳生十兵卫当即露出胸有成竹的样子,一拍胸脯说道:“三十万对五万,优势在我,怎么打都能赢!”
说完之后,他话锋一转,又说出他的顾虑道:“只是,三十万大军的调动,我怕明军会提前获悉消息;另外,锦州那边,我倭国的地形不熟悉,也是一个问题。”
这确实是个问题,三十万大军的调动,绝对不是小规模军队调动能比的。
并且计划中的这一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围城打援。而围城打援的关键,是明军不知道有兵力庞大的倭军等着他们。
要不然的话,明军知道有三十万大军埋伏,肯定就不敢救援锦州了。
考虑了一会,多尔衮便对柳生十兵卫说道:“这样,你们找个借口,把兵力向朝鲜北方集结。然后,我们加强海岸线的巡查,尽量隔断和海上明军的联系。只要我们做好了这点,动作快一些;就算到后来,被东江军发现了什么,等他们再把消息传回明国,再传到宁锦前线,相信也为时已晚了!”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又补充说道:“这样,孤再派五千骑军去朝鲜,帮着你们巡查海岸线,封锁朝鲜北部海岸,如何?”
柳生十兵卫听了,想了下便点点头说道:“可以!”
他这边过来盛京的用意,就是要联合大清这边打一次大的,要打疼了明国,打得明国不敢再派军队跑去倭国本土!
如今遇到大清这边,刚好也有这样的目的,要打疼明国。双方的用意,不谋而合,就少了很多自私自利,从而达到最大成都的精诚合作!
对此,柳生十兵卫也还是满意的。
于是,双方便对接下来秋季发动对宁锦作战的战事,又开始了细节上的合计。在洪承畴的参谋之下,一直商量了将近两天,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之后,才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不管是对大清来说,还是对倭国来说,他们都要确保接下来对明国的这次战事,不但要胜,并且还要是大胜,只有这样,他们接下来的路才能走宽了!
最后,当多尔衮亲自送柳生十兵卫出城的时候,拉着他的手,真心说道:“孤已经下了严旨,沙俄和瓦刺的联军,必须在秋季攻势之前,攻打明国西部,吸引明国的注意。而在这东线,我们两家已经花了这么大心思,投入了这么多的兵力和物资来保证这次战事的进行。此战,必胜!”
柳生十兵卫不习惯被男人握手,不过此时,为了表示两家的亲密无间,他也握着多尔衮的手,点头附和道:“没错,此战必胜!”
随后,他便赶回朝鲜去了!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