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中的猴子,如来骂道:“你这个泼猴,从来不曾离开我的手掌。”
猴子说道:“你一个筋斗云去了天尽头,见五根柱子,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号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吗?”
如来说道:“不用去,你只需低头看看。”
猴子睁圆火眼金睛,低头一看。
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第二个记号,猴子也发现了。
猴子大吃一惊,说道:“怎么会有这种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出现在他手指上?莫非他有未卜先知的法术?我不信,等我再去看看。”
说罢,猴子想纵身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被推出了西天门外。
如来佛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
就这样,猴子被压在了五指山下。
众神与阿傩、迦叶见此,全都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如来佛祖镇压了猴子,刚想带着唤傩、迦叶回西方大雷音寺,就听到天蓬和天佑走出灵霄宝殿说道:“请如来佛祖稍等,陛下大驾到此。”
佛祖闻言,回首看去。
果不其然,看见了玉帝的八景鸾舆,九光宝盖。
白亦也走了出来。
若猴子知道,他被如来镇压的时候,他的师兄白亦就在凌霄宝殿中看着,有能力救他却没出手,不知他会有何感想。
玉帝走到如来的面前,说道:“麻烦你了,如来,做的不错,朕很满意,在天庭停留一日吧,朕要做一场筵会奉谢诸仙。”
如来不敢推辞,只能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麻烦二字万万不甘,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
如来看向了白亦,问道:“想必,这位就是白亦圣人吧?”
“然。”白亦对如来微微点了点头。
白亦和如来聊了起来。
在这之后,白亦和如来还探讨起了佛法。
另一边,玉帝传旨,即着云部众神,去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
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调设各班座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这场筵会,叫安天大会,蟠桃会与之并到一起。
……
时间流转,距猴子被镇压过去了四百多年。
在这四百多年的时间里,白亦是经常带着吃喝去看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猴子。
什么?有人看着猴子,不让别人靠近。
呵呵,那是对别人,对白亦没人敢说什么。
倒是猴子,跟白亦说过很多次,想让白亦把他从五行山下放出来。
白亦自然没有答应,他把猴子放出来,猴子还会跟唐僧去西天取经吗?
白亦只是跟猴子说,你命该如此,被五行山压满五百年后,会有一个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和尚,他会把你放出来,你就忍到那时吧!
……
这一日,观音菩萨带着木吒来了。
先是跟猴子聊了一会儿,之后观音菩萨说出了到此的目的。
“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
对此,猴子说道:“如来把我压在此山,快五百了,不能脱身,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放我老孙出来。”
白亦跟孙悟空说过,观音菩萨就会来看他,目的是想让他皈依佛门,只要他答应,之后从这里见过的东土大唐和尚,就会把他从五行山下放出来。
因此,观音还没有说出他到这来的真正目的,猴子心里便清清楚楚了。
不过,尽管他知道,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愿意被别人驱使。
观音菩萨摇了摇头,说道:“你这厮罪业深重,把你放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好。”
见空手套白狼不行,猴子直接表明了,说道:“菩萨,我已知悔了,我愿意保那东土大唐和尚去西天取经。”
观音菩萨闻此言,满心欢喜。
她还没说唐僧,猴子便主动提到了。
猴子是怎么知道的,观音菩萨想到了白亦。
在这四百多年里,三界的神鬼仙佛是无人不知白亦圣人,观音菩萨也没少跟白亦打交道。
随后,观音对孙猴子说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适之,你既有此心,待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的圣僧到此,他会放你出去,你做他的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
说到这儿,观音又说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
“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
观音又一喜,说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也不需要再给你起法名了。”
见猴子诚心归佛教,观音没有久留。
观音与木吒离了此处,一直东去。
不出一日,来到了大唐的国都长安。
从云中下来,观音师徒二人变作两个游憎,入长安城里,不知不觉到了晚上。
见街旁有一座土地庙祠,师徒二人走了进去,吓得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道是观音菩萨,连忙磕头跪拜。
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以及满长安城各庙神抵,都来参见观音菩萨。
“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
观音说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暂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
在观音和木咤来到长安城的第二天,白亦也到了长安城。
长安城,他来了不知多少次了。
在猴子被镇压到五行山下后,他经常出现在凡间。
西汉以后的新朝、东汉、三国,一直都隋朝,他都亲眼见证过。
如今,已是唐朝,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
现在这个时间线,唐僧还没有出世。
不过,也用不了多久了。
观音和木吒来长安城,想来就是看着金蝉子顺利投胎转世。
这一日,传出招贤文榜,颁布天下,各府州县,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长安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