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十地连环聚灵大阵
祖师峰。
主事殿。
放眼望去,主事殿并无什么特殊。
除了修建大殿的梁柱要比其他地方更为考究些许。
但实际上,孙平却在这里感受到了与别处截然不同的灵气浓度,先前来时有雨禾运用阵法遮掩倒也没察觉出什么。
主事殿作为掌教修行、处理宗门事务的地方,自然有着羽化山最浓郁的灵气环境。
洞府与洞府之间并不相同。
比如孙平修行的云雨洞府就是一处简单的三阶灵脉,它靠着阵法牵引羽化山主灵脉的灵气,也勉强达到了四阶灵脉的程度,因而孙平习惯于在云雨洞府修行。
其他几脉修行的地方也大抵如此。
唯独祖师峰上的主事殿直接勾连羽化山底下核心的四阶灵脉,再配以一些聚灵法阵,甚至能够接近五阶灵脉的水平。
对于修士修行不可谓不重要。
不过灵脉虽好,但整个道场的修行文明都偏于简陋,更高的灵脉他们反而发挥不出更大的优势。
接近五阶灵脉水平的主事殿,对于雨禾来讲也只是一处灵气更充裕的修行之地,因而在雨禾死后,其他几脉的宗师也丝毫不见争抢主事殿的修行资格。
但放在孙平手里却大不一样。
越高阶的灵脉不止意味着更充足的灵气,它还对修士布置的阵法有更高的容错性。
比如一处二阶灵脉,可能只能布置一两道聚灵法阵稍作加强。
但到了正常四阶灵脉的程度,不止聚灵法阵可以多布置十余道,还能稍作精进布置一些奇门异阵。
奇门异阵的传承不说羽化山,便是更厉害些的玉龙观里也无一道。
孙平这里倒是有,是一道伪三阶阵法十地连环聚灵大阵。
为什么唤作伪三阶阵法?
伪字颇具考究。
越级布置出的阵法便是伪阵,他们大多比起正常同阶阵法差了几分意思。
也只分成两类,一类是精巧的小型阵法,这需要完备的同阶布阵理念配合低一阶的阵法材料,一般多是高阶阵法师炫技偷工减料所致。
孙平掌握的十地连环聚灵大阵属于第二类,即巨型叠阵。
凡事虽不是事事如此,但量变大多能引发质变。
巨型法器一般比灵器更贵,巨型叠阵也是如此原理。
用量虽不精巧,但涉及的总值却要超出高阶灵阵一截,这就是孙平掌握的奇门异阵之法。
“主事殿原有三处聚灵阵,我只需要加固一二,再另外布置七处聚灵阵,而后勾连起来形成阵路,十地连环聚灵大阵便算成了!”
孙平默默想道。
其实主事殿内原本的聚灵阵便也有些简陋,不去加固根本不足以作为叠阵阵基。
边想着,
孙平已经开始从储物袋里不停取出各类灵材。
这是个新储物袋,原先那个被他藏在云雨洞府内的某处隐秘角落,里面东西装得满满当当,孙平只将赤枭旗等几件有用的物什取了出来放到了新储物袋里。
新的储物袋也并非空空如也。
至少基础的灵石孙平也存了几十万在里头备用,其余符箓、丹药也是够用的量。
修筑主事殿的大阵本就是造福羽化山的事情,孙平也不可能枉做好人,他又抽空去了一趟宝库将所需的材料准备妥当。
孙平不可能倒贴灵石、灵材,为了羽化山千秋万代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他觉得自己能为羽化山布置上这一份大阵便已算是件大功德,没收五脉的灵石费用更是德上加德!
完整的十地连环聚灵大阵不止有着十余倍于聚灵阵的功效,更兼有一套抽取灵脉灵气防护的运转机制,但后者却被孙平砍去了,倒也不是能力不够。
而是没有必要。
孙平从始至终都清楚在道场内自己只是个过客,天师道才是道场的主事人。
作客不能喧宾夺主,大阵也只该做好自己的本事,老老实实当做孙平往后数十年修行的洞府便好,无需忝作防护大阵,为日后埋下祸端。
少了防护机制,这等叠阵布置起来自然简易不少。
只数天功夫,大阵便是好了。
孙平前世修行不缀,资质、见闻上差了许多,却在修真百艺上有些建树。
那也算是实打实的二阶阵法师,再加上孙平如今远超前世的神识水平,配合叠阵之法搭建这门大阵时也算得心应手。
嗡嗡——
在孙平的操作下。
十地连环聚灵大阵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启。
只一刹那周遭灵气霎时浓郁了三四倍有余,这还是孙平刻意收敛的情况。
此刻,孙平嘴角露出笑意,思忖道:“有这宝阵,看来我离着道场结丹更近了一步!”
结丹不止需要结金丹、合适功法,也与筑基时一样需要一处灵机氤氲的良地。
“止!”
孙平双手再次结印,将这大阵停止运作。
此时的主事殿还未归属于孙平管辖,他可不愿意平白便宜了其他几脉的宗师。
“当务之急便是积累真气,早些步入后期。”
孙平粗略算过,自己距离筑基后期还差二三十年的积累,若是早些换处修行环境,这个过程能被缩减到十余年。
相比于寻常出身的筑基道人,那几乎称得上是神速。
但比起那些大宗世家子,这也并非什么能拿出来炫耀的大事。
孙平现在六十余岁。
真按照原先的路子,二十多年入后期,又二十多年筑基圆满,那他也就堪堪追上唐劈山、龚玥儿几人的水平。
依着唐劈山露出的三言两语,对方在天帝庙里的定位便属于勤修不缀的庶子,享受的也并非是最好的资源。
这说明大尧修真界能够比过他们的天才仙苗大有人在!
所以孙平一刻也不敢懈怠,结丹之前的速度能快一步便要更快一步。
“积累真气前,还需先将自己的法统确定,莫要让这羽化山成了制约我修炼的累赘,而应是助我修行的宝地!”
孙平下意识眯了下眼。
现在的羽化山说不上孙平自家私有,而仍是羽化天师传下千余载道统的正经宗门。
他前任云雨、龙雨二人身上都各自有天符山留下的手段底蕴,自然不在乎羽化山这点小猫小狗两三只的东西,但孙平却不能像他们那般洒脱。
他只是散修出身,黑魂真人也只给了他一道紧急传讯的符箓与几册玉简而已。
散修不易。
所幸孙平现在已经上岸。
但入了大宗门楣,孙平也得多做些事情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迟早被丢在一旁,空顶个大宗弟子的名头,实际上修行的环境与待遇还不如那些个小宗门的核心弟子。
这一点孙平前世就深有体会,他不是没有想过去哪家势力当个客卿,只是实力太差,纵是当上客卿也只享受最基础的俸禄,却得时常被人打断修行。
因而也就萌生了长期闭关的打算。
“嗯……”
孙平点点头,似是认可自己心中萌生的主意。
旋即走出主事殿,遥望见整处羽化山山脉的模样。
“七峰十二谷”!
祖师峰算是最高的那座灵峰,余下丹、器二峰稍矮了五六十丈的高度。
丹、器二峰常年有宗师驻守。
一般是一峰两宗师。
先前雨辰谷内未到的五脉宗师便是留守在丹、器二峰,二峰上皆有一座铸铁大炉,终年不熄需要宗师把握火候,而后不停炼制门下弟子需要的丹药。
这是羽化山存在的根本。
丹峰上留守的是雷脉雷辕、小风一脉的荷风。
器峰上留守的是电脉的电坛、电圭两名宗师。
再加上雨辰谷聚集的十三名宗师。
整个羽化山自玉龙江之役后,拢共便只有十七位宗师。
小小的羽化山不算大,但规矩也是颇多。
大雨一脉担任掌教,大风一脉负责看守藏经阁,余下三脉共掌丹、器二峰,底蕴最浅的小雨一脉则被排除在外。
“三、三、三、三、四!”
孙平嘴里念道:“拢共十六人,倒也算是平均。”
风雨雷电四脉各有三名宗师,小风一脉则多了一位,再算上孙平冒充的云雨宗师,整个羽化山十七名宗师之数便是如此。
“我若是要彻底掌握羽化山,最保险的便是在外再拉来十六名宗师之数。”
宗师在道场里并非大白菜,以往没有《羽化功》的时候,整个道场七宗之外诞生的散修宗师每隔五六年才会冒出来一两个。
当然,现在有了《羽化功》。
这种野生宗师的出现会越来越频繁,只是如今只局限在寒翎府一地范围,尚未扩散到整个天龙道场。
……
数千里外。
玉龙观主峰上,尘泥道人便急匆匆地向着一个枯槁老叟汇报情况。
“禀陀普师叔,寒翎府最近出了不少散修宗师,您看……”
枯槁老叟嘴角未动,腹语呜咽道:“你先去抓个瞧瞧,事出反常必有妖,说不得便又是那玉蛟龙作怪!”
尘泥道人领了旨意,当即退了下来。
他双目微动,心底却是想起了孙平,他当即从腰间尸袋里取出一具迷你小尸,随意写了一页玉帛书信放在小尸身上。
旋即,迷你小尸便朝着羽化山方向快速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