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佶儿身上的衣服怎还这么少?”落霞先生用他的大手覆住我的小手,慢慢将我冰凉的小手暖了回来。
雅颂先生温和地说:“从今日起,由我二人教佶儿念书可好?”
可我最想做的事情不是念书,我低着头小声问:“什么时候父王才来接我回泰王府?”
雅颂先生叹口气,他轻轻拍着我的背说:“等佶儿长大,有了学识,佶儿便能出宫,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我开始发奋读书,得知雅颂落霞每日午后要去泰王府做事,我便努力学好翰墨丹青。我让二位先生将我的字帖带去给父王,我想告诉父王我一直在认真读书,我一定会长大,会有学识,会回去找他。
雅颂落霞成了我在宫里唯一的依靠,他们不仅每日都会来国子监教我读书,休莯的时候他们还能进宫来看我。
有两位先生在,各个大学士看我的眼光渐渐有些转变。
我听闻一些两位先生曾在鞑靼王廷辅佐前太子乞彦淳的传奇故事,心中十分感激父王和皇帝将这样好的老师送给我。
宫里的奴才都是些见风使舵的人,见到两位大先生后他们顺带着也开始对我态度变好。就连皇后都不敢再随便叫我外面捡回来的野种。
冬去春来,日复一日。我固然思念泰王府,可是有两位先生每日陪伴左右,我心中思念总算是有了些许寄托和依靠。
一年过去,中秋之时皇帝在御花园设宴。礼部安排我与另外两位皇子并坐一席。
席间皇帝让我与六皇子各自默写一首关于中秋明月的诗。
我默写了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我曾听闻一个故事,几年前为了追寻一个名叫秋月的伶倌,雅颂落霞二位先生一直追到关外。后来他们没有找到秋月,反倒是被鞑靼太子将他们抓进王廷,太子逼迫他们做了几年王廷军师。
因为这个传奇故事,二位先生一直被誉为有情有义之人。我很羡慕那个叫秋月的伶倌,究竟要多美多善的一个人才能得到二位先生这般青睐?
默写《关山月》时,我心里一直在想象着二位先生在大漠之中踽踽独行的景象。中秋佳节,秋月正圆,不知二位先生抬头望月时,他们是否还会想起那个叫秋月的伶倌。
御花园中金桂香浓,我却无暇欣赏,我心里只想着泰王府中的雅颂落霞。笔墨落到纸上,多有凄凉,却容不得我伤感。
待我与六皇子同时收笔,两名宦官将我二人的作业抬去给皇上过目。
看到我默写的《关山月》,皇上忽而两眼放光!“好字!好字!王德海,快将赵佶默写的诗拿给诸位爱卿一同观赏!”
能被皇帝评为好字的的作业,必然不会粗陋。得益于二位先生悉心教导,我的书画功底从一开始就比六皇子深厚。
“果然好字!妙哉!妙哉!”几位大臣看过我的书法后,他们看我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
晚宴结束后,我回到寝宫第一件事就是又写了一幅字帖。皇上说我的字好看,我便将《关山月》再写一遍。待见到雅颂落霞时让他们将字帖呈给父王,告诉父王我已学业有成。
我不想住在这个冷冰冰的皇宫里,宫里每个人都很冷漠,他们只是按规矩办事,半点人情味没有。我想回泰王府,回到有父王的地方。
可惜父王迟迟不来接我,准确的说,有长达三年的时间我连一点父王的音信都没有。就算我不是父王亲生的孩子,可是父王那么疼爱我,他肯定是舍不下我的,就像我舍不下父王一样。
我每日每夜盼着,盼着皇帝放我出宫的一天。若不是有雅颂落霞二位先生一直陪伴我,我都不知道我该怎样在这冷冰冰的深宫里活下去。
突然有一天,皇帝病重。所有宫人都在惶恐之时,我却看到了些许希望。高皇后不喜欢我,若是皇帝驾崩,高皇后应当会将我打发出宫去。
皇帝病得很重,两个月后便不能再理朝政。高皇后开始垂帘听政,她废用了一些大臣,又提拔了一些大臣。其间皇帝立六皇子为太子。
又过了两个月,皇帝驾崩了。
又一个月后太子登基。太子虽比我年长一岁,可在我眼里太子就是个蠢材。他登基前是蠢材,登基后照样是蠢材。
新帝登基前,高太后准我出宫学习。我终于可以离开那个冷冰冰的宫殿,出宫后直奔泰王府而去。
三年不见,父王老了许多。我一头扑进父王怀里,哭着诉说三年来我在宫里遭受的种种冷漠。
能够父子重逢,父王也很高兴。可惜高太后要父王去往闽南封地,从此再不得回京。
“我随父王去闽南!”我拉着父王不放手。
父王怜惜地摸着我的头说:“傻佶儿,你该叫我皇伯父才是。”
“不!你是我父王!”我语气坚定,“我是父王的儿子,永远都是!”
父王眼里全是欣慰,“你若做我皇侄,以后可在京城享受荣华富贵。你若做我儿子,以后只能随我去闽南遭受毒虫瘴气的折磨。”
“孩儿誓死跟随父王!”我紧紧握住父王的手,那么宽大又温暖的手,世上只有父王才有。
我不愿留在京城,我在宫里听了不少传闻,人人都说我是先帝与伶倌私通后生下的孽子。我不想做皇帝,不想被高太后操控,更不想住回那个冷冰冰的皇宫。
只要能跟在父王身边,就算是在十万大山中赴汤蹈火又有何妨。
再次回到泰王府,泰王妃对我的态度变了很多。泰王妃不再苛待我,有时候她甚至会刻意讨好我。
去往闽南的路上,泰王妃时不时会与几个侧妃窃窃私语:“以前我都没发现,赵佶长得和先帝当真有几分相像。”
“可不是么!你看他那张嘴,和先帝长得一模一样,一看就是先帝的儿子。”
“要不是赵佶的生母是个伶倌,他现在已经是小王爷了。”
“我听说太后就是不想给赵佶爵位,所以才急着让他出宫。”
“不过这事也不好说,先帝皇嗣凋零。说不定我们这位小爷运气好,过两年又进宫去了。”
“姐妹们以后都上点心,别被这位小爷记恨上。要不然,以后最先掉脑袋的就是我们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