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大早。
叶城推着自行车,带着周桐以及两个妹妹,去给外婆舅舅家拜年。
路上。
叶澜好奇着问:“哥,外面一直说我跟你一样,都是没妈的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
叶城迟疑了下,然后点着头道:
“我、蓉蓉还有你,我们仨是同一个母亲,她在你们很小的时候去世了。”
叶澜恶狠狠道:“难怪那女人对我们仨不好,我早就猜到了。
哥你也是的,这种事有什么好隐瞒的!”
推着自行车的叶蓉有些失落。打小她努力的干活,就想得到黄秋荷的认同。
不曾想,终究她的努力错负了啊。
“哥,我跟澜澜长大后,你怎么不告诉我们?”
叶城心里有些羞愧道:“我那时候没有能力,怕养不活你们两个啊。”
不怪叶城有这种想法。他在公社里所赚的工分,抵扣粮食、棉花等物资后,往往还欠公社里的钱。
不是他一个人这样子。只要家里有几口吃闲饭的人,都存在这种情况。
小青梅安慰的捏下叶城的手:
“当家的,蓉蓉跟澜澜搬过来住,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走了半个小时,他们来到了叶城的外公外婆家。
两位老人见叶城几个人过来拜年,他们的脸上笑开了花。
往年只有叶城一个人过来拜年,今年不仅把妹妹带来了,还把媳妇也带来了。
大舅王军接过东西,有些埋怨道:
“你这孩子,怎么买这些东西过来,花了不少钱吧!”
王军很高兴,外甥推着自行车来拜年,他的脸上格外有面子。
往年叶城过来拜年,拿过来的东西很少。
他们心里一点都不介意,但架不住村里其他人,喜欢说些讽刺话。
只是等他看清楚叶城的东西,王军震得倒吸一口凉气。
“阿城,你…你买的礼物花了几十块钱吧!!”
“买给外公外婆的,贵点应该的!!”
两位老人问清楚价格后,一直不停埋怨叶城乱花钱。
叶城陪三位舅舅打着大贰,周桐、叶蓉、叶澜三人,则陪着外婆聊着天。
四个人一直待到下午,吃了晚饭后一起回了家。
……
正月初四一大早,叶城带着周桐、叶蓉、叶澜、胡贵拜完财神,五个人准备上县城逛逛。
他们几个刚准备出门,公社里的李调查员上了门。
“同志你好,我叫李小明。公社书记派我过来问问,您去年大半年一直请假外出做工,究竟是怎么回事?”
公社里的社员,没特殊情况不许请假,也不许在外面赚外快。
叶城大半年时间不出工,上头不由得有些怀疑。
周桐、叶蓉等人有些紧张。
随着上头放松,公社对社员管理也放松不少,他们也鼓励社员外出做工。
当然有个前提,那就是得花钱买‘劳动日’。
叶城因成分问题,即便他是壮劳力,也只记了八分。
如此一来,他买‘劳动日’只需要八毛钱。
即便如此,公社还是赚了。
一般而言,生产队一个‘劳动日’的价值,不会超过六角钱。
叶城愣了下,笑着从荷包里掏出烟递给他。
“李同志,公社一直鼓励社员外出做工,怎么会调查此事?”
李小明接过烟,翻了翻本子道:
“公社这边的记录,您去年外出做工63天,情况属实吗?”
去年下半年,他不在生产队的时间,肯定不止63天。
但差也就差个十几天。
“时间太久了,我一下子不记得了!”
说完后,叶城摆摆手,示意周桐带她们先出去。
等房间没只有他与李小明,叶城掏出一包中华烟,隐蔽的塞给了他。
“李同志,请假做工我跟大队报备过,也花钱买了‘劳动日’,是有人在里面…”
李小明将中华烟收好,朝叶城竖起大拇指。
“叶同志,你们村有人举报你,公社里也有人想搞你。
你早点想想对策吧!!”
叶城低着眉沉思片刻,然后微笑着道:
“你说的公社里搞我的人,不会是马保国吧!”
上回马保国在他家碰一鼻子灰,公社驻地里搞他的人,多半就是马保国。
李小明表情诧异了下,不过他也笑着什么也没说。
果然,叫这个名字的就没一个好东西!!
叶城觉得一阵可惜:“今年我还准备常年请假做工,莫非没有机会了?”
李小明神情呆滞了下,满脸震惊看着叶城道:
“叶同志,您的意思是想全年外出做工?”
“有这个打算!你也知道,上头在逐步放开。
我们这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了。”
李小明以一种震惊的表情看着他。要知道全面带出做工的话,需要花一百多块钱,找公社买“劳动日”。
“叶同志,如果您常年在外做工,公社这边肯定是同意的。
不过有一点,你必须买够两百个‘劳动日’。”
叶城算了下账。每个‘劳动日’他亏两角多钱,两百个亏四五十块钱,这点小钱他自然不在话下。
叶城一下子乐了。
“那真是太好了!感谢公社的支持,我一定在外好好做工,绝对不会给公社丢脸!”
李小明看着自信的叶城,他内心充满着感慨。
同时他也有些好奇,为啥公社里对叶城,会如此之照顾。
两人有说有笑的从屋内出来,寒暄几句后,李小明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还没等李小明走远,周桐抓着他的手臂道:
“当家的,没啥事吧!!”
笑着拍拍她的肩膀道:“咱们给公社里赚钱,能有什么事!
走吧去县城逛逛,看看有什么赚钱的门路。”
胡贵眼神一动,他建议着道:
“要不咱们继续去卖糖炒板栗?”
“没有原料用什么东西烤?不过以我的预估,估计很难收购得到板栗原料。”
几个人直接傻眼了。
“哥,咱们真的只是去逛街?”
叶城温柔笑着:“当然咯,哥请你们去看电影!”
几人开船来到了江对面的县城,情况与叶城想得差不多,街面上没有老农卖板栗。
城里的小年轻们,倒是有不少人出来逛街。
叶城领着几人逛了半天街,实在找不到什么好赚钱的项目。
刚准备带他们去看电影,电话亭里的一份报纸,引起了叶城的注意。
叶城花了几分钱买了下来。
等他翻开报纸,看清楚里面的内容,他心里涌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