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斯图尔特领占据了西大陆接近四分之一的海岸线,现在由克里斯汀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使得直接控制的海岸线长度接近了全大陆人类世界的五分之一,影响力辐射到了人类世界的二分之一。
到了这个时候,参与签约的国王、大公们才明白了克里斯汀做这件事的目的:控制海上贸易并向沿海地区销售商品。
小农经济形态下也是有商品贸易需求的,如果没有那就人为创造,只要卖的东西比民众自己做出来的合适,他们就会倾向于购买。
以前唯一的阻碍是贵族,因为他们垄断了领地内各项赚钱的生意,只要下令领民就不敢购买外来品。现在借着这个机会让沿海贵族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哪怕有些贵族领地只是部分商品可以自由贸易,那积少成多的收入也不一样了。
至于说那些贵族发现有问题之后反悔,真以为斯图尔特公爵是好欺负的么?
想要控制陆上商路不可能有人做得到,但海上就不一样了,因为海商的基础是船。一个人一匹马就可以做行商,但一条能在海上远航的船可不是一般人甚至一般商会买得起的。只有签订保护协议的地方贵族和商户所属船只才能加入公约组织的船队受到保护,那些没有加入的,海盗不会放过他们。
虽然达不到垄断,但控制了人类世界近一半的海上贸易,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缔约方带来了大量的好处。有了好处,各方就会自动自觉维护这个组织的利益。
在蛋糕没有做大的情况下,公约组织分得多了,自然就会有人分得少。那么谁分得少了呢?比荷公国、海神教会。
魔灾之前,比荷公国是大陆最大的海商聚集地,很多涉足海运的商会都会把总部设在十字大街,比荷公国也拥有除了精灵王国、伊比利亚王国之外的世界第三大海军。
但是,一场魔灾把比荷公国的海军给打没了。想要重建肯定需要大笔的金钱和时间,恰好此时克里斯汀倡导了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比荷公国的菲利普大公和他的智囊们虽然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但协议上却看不出任何问题,看别人都签自己也就签了,没想到掉坑里了。
以前比荷公国依靠收海商的交易税、派军舰给船队护航收保护费,以此来维持庞大的海军规模和日常维护费用。魔灾期间多明纳里亚城崛起,商业的发展引得一部分海商把总部搬了过去,现在又有了集中打击海盗和免费护航活动。
海商贸易虽然利润高,但比荷公国护航的费用也不低,现在有了免费的谁还用付费的啊。没了这两个主要收入来源,仅凭借一个公国怎么可能再把海军恢复到之前的规模,就算咬牙造出来也养不起啊。
再说了,之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让比荷公国成为了海上贸易的最大受益者。现在你没落了,其他缔约国不说落井下石吧,至少也是乐见其成的。
有些人可能会奇怪了,比荷公国包括菲利普大公在内的贵族都有商会和大量商船,之前是自己的舰队护航,现在由公约组织的舰队护航,这难道不是好事么?虽然收入少了,但也省下了巨额的海军建造维护费用,不算赔啊。
但别忘了,比荷公国是海神的神圣血脉建立的。(本书设定)海神的正式称呼是叫海战之神维尔寇,微弱神力,神职是水手、船只、顺风、海战等。
要知道之前对付魔灾所准备的无敌舰队,虽然是大陆各国出钱建造、驻扎在伊比利亚王国的巴塞罗那港,但水手可大部分信奉的是海神,城市也是由海神信徒与勇气之神信徒共管。现在魔灾结束了,舰队肯定不会重建,而伊比利亚王国自己的海军大部分肯定信奉勇气之神。
海神教会的牧师大多数在比荷公国的舰队服役,其余也经常受雇于海商出海。没了无敌舰队,再没了比荷公国的庞大舰队,海战的神职可就名不副实了。再说了,战舰少了海军人数自然就少了,水手和船只的神职也会受到影响。
维尔寇本来就是微弱神力,因为魔灾海战的原因名声得以传播,神力有了增长。如果四个主要神职废了一个残了两个,那他不但立刻被打回原形还可能以后再无晋升的机会,这怎么行。
这里要说明一下,克里斯汀实施的是阳谋,就算比荷公国加入公约组织也不会影响这个结果。她的底气就是西大陆四分之一的海岸线和手里庞大的舰队,以及其他缔约国会因为利益支持公约组织的成立。
比荷公国的菲利普大公和他的幕僚不一定能看出公约组织成立后的影响,但作为神,哪怕是微弱神力的神,维尔寇对于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变化是会有感知的。一旦感知到了,经过调查就会知道公约组织的事,至少不会让比荷公国签约加入。但很遗憾,维尔寇的感知不知道被谁给蒙蔽了。神格高于他的神可以蒙蔽他,每高一神格可以蒙蔽一小时。
总之,事情就是这么个结果了,等海神维尔寇得知后已经来不及阻止了。
愤怒的维尔寇暗中降下神谕,赐予菲利普大公提前进入神国。虽然这种做法瞒不过众神,但根据《诸神公约》这种事诸神心知肚明即可,不会外传,所以在人类世界,菲利普大公的死就是一个意外。
但泄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因为斯图尔特公爵的做法是善举,并且比荷公国也是缔约国之一,所以不但海神维尔寇不能亲自出手,海神教会也不能有任何行动,否则就是违反了三大公约。
那就只能依靠比荷公国自己了。说起来真的很讽刺,一个成员国要想办法对抗自己所在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