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尧回到自己家里,就看到顾怀英女士正在看相片。不用想,他都知道他妈妈是在给他挑选相亲对象。
孙政尧虽然在感情上有些迟钝,但是今天看到杨春妮和别的男人站在一起相谈甚欢的场景深深刺痛了他的眼睛。
那一瞬间,他心里惊愕和酸涩让他想忽视都不行。
他也不知道,自己对杨春妮的感情是从什么时候变质的。
明明最开始的时候,他也只是把她当成妹妹一样看待。
现在骤然明白自己的心意,孙政尧一时有些接受不了。
并且对于自己的这种思想,也十分唾弃。
他神色恹恹地坐在顾怀英的对面,“妈,你别给我安排相亲了。”
顾怀英看他神色不对,关切地问:“怎么了?”
“我需要理清一下自己的思绪。”
顾怀英一愣,仔细打量了一番孙政尧脸上的表情,才松了口,“行吧。”
等孙政尧进了房间,顾怀英才喃喃自语道:“这小子不会现在才开窍吧?”
......
杨春妮不懂孙政尧心里的纠结,暑假期间一头扎进了研究院里。
连孙政尧有多长时间没来找她了也没在意。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就到了放寒假的时候。
因为暑假没有回哈城,杨春妮放了寒假就迫不及待地坐上回哈城的火车。
杨春妮上大学的这一年时间里,孟青山每个月都要到学校去看她一次,所以她也知道孟青山是固定跟的哪趟列车。
这次买票的时候,就是专门盯着这趟列车买的。
孟青山没有提前接到消息,所以在站台上看到杨春妮的时候还有些惊讶。
不过看到女儿,他还是很高兴的。
司机老刘眼睛看着前方,余光扫到孟青山脸上的笑,打趣道:“老孟,想啥美事呢?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孟青山身上灰扑扑的,脸上一道道黑印子都快把脸遮完了,可不就显出那一口大白牙了嘛。
“我刚刚看见我闺女了。”
旁边的副司机看着孟青山脸上骄傲的表情,羡慕极了,“听说你家闺女考上清大了,现在这是放假了吧?”
“对,她也没提前和我说,要不是我刚刚看到,都还不知道她放假了。”孟青山虽然语气里带着些许抱怨,但是两人都能听出他的高兴来。
“真好啊,老孟你的福气还在后面呢!”
孟青山没有接话,他这辈子没给过闺女太多帮助,以后不拖她后腿就算是最大的帮助了。
杨春妮在哈城住了几天,顺便把家里收拾了一下,给她爹做了些吃食,然后才回的杨家大队。
杨春妮踩着村民们清理出来的道路一路走到家门前,推开门就朝里面喊:“妈,我回来啦!”
王春兰正在炕上纳鞋底,铁头正在抱着一本连环画在看。
铁头耳朵灵敏些,听见声音立马抬起头,“妈,我咋听见院子里有声音?”
王春兰一愣,赶紧放下手上的鞋底下了炕,“哎呀妈呀,是不是你姐回来了。”
还没等她去开门,门就被人从外面推开了,露出杨春妮那张被冻得红彤彤的小脸。
“春妮儿,看你这小脸冻的,赶紧上炕去暖和暖和。”王春兰把人拉进来,赶紧把门关上。
杨春妮刚刚在门口已经把身上的雪抖干净了,不过也没直接坐到炕上。
她把手上的东西放到炕桌上,撸了一把铁头扎手的头发,“铁头,还记得我不?”
铁头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抬头看看杨春妮,又低头看了看炕桌上的小零食,然后露出一个大大的笑。
“姐,我最亲爱的姐姐,你咋才回来啊?”
杨春妮‘噗呲’一声笑了出来。
“小馋猫!”王春兰捂了捂脸,感觉没眼看。
杨春妮翻出一包大白兔奶糖打开,给铁头抓了一小把,“专门给你买的,但是不能多吃,不然牙齿要长虫子了。”
“姐,我一天吃一颗。”铁头把糖都揣进自己口袋里,只留了一颗在手上。
“真乖!”
王春兰让他们姐弟俩在屋里玩,自己去抓了一只鸡去杀。
杨春妮也没拦着,反正到时候都是一家人吃。
杨建国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饭桌上,杨春妮提起来在北京的见闻。
“爸,我在北京听到些消息,说是国家要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杨建国有些茫然,还有些忧心,“这个改革怎么改?对咱们有什么影响吗?”
王春兰也眼巴巴地看着闺女,这几年好不容易安稳些,这是又要闹什么幺蛾子吗?
“这个对内改革对我们农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也就是说以后田地就是自家的了,做多少才有多少,不过这个政策要先找些地方试试,肯定没这么快推行到咱们这儿。”
王春兰:“那要是收成不好咋办?”
杨建国倒是觉得挺好的,集体制总会有人偷懒,要是自家的,不都得拿出十二分的力气来?
再说了,就算不改革,他们农民不也是看天吃饭?总有收成不好的年景。
“那对外开放是怎么个说法?”
“我也不说多的,就说对咱们有影响的吧!以后我们应该就能自由买卖了,等政策推广开了,爸你可以去哈城开个小饭馆。
凭你这手艺,还不客似云来?”
杨建国立马就心动了,王春兰却有些顾忌,“那就不能算是投机倒把了吧?”
“不能,不过这个政策推行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到时候爸你要多注意一下我们这边的风向。”
“行,要是真能自由买卖了,我就把公社的工作卖了。”杨建国应的干脆,显然也是一个敢闯敢拼的。
王春兰张了张嘴,不过还是没说什么。
她只是一个农村妇女,对国家的政策不太理解。但是她闺女不一样,她闺女可是大学生。
既然春妮儿都说能行,那就肯定能行。
铁头已经吃得肚子滚圆,听着大人们之间的谈话,露出了茫然的表情。
杨春妮摸了摸他的头,“等以后爸去哈城开饭馆,也可以把弟弟带去哈城读书,我们这小地方的教学水平还是差了些。”
王春兰摆了摆手,“你当初就是在公社上的小学,他有什么不能读的。”
杨建国的意见就不同了,“现在高考都恢复了,以后对教育只会越来越重视,还是去哈城读书比较好。”
“我爸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