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325章洛阳建设中

刘泰的到来让整个北方资源都向洛阳汇聚,所以虽然只是简单的洛阳重建,以及道路维修,便让洛阳这座遭受战乱洗礼的城市开始恢复起生机。

只可惜,百姓们的数量到底是有限的,甚至自己已安排一部分退役士卒也参与到劳动中。

但清理洛阳城,修建居民区,拓宽城市道路等等,都大量的消耗了刘泰手上的人力资源。

所以哪怕刘泰手上有粮食,但麾下劳力到底是有限的,哪怕随着第一批的青州与邺城的百姓陆陆续续来到了洛阳,但是依旧不能满足洛阳重建的人口所需。

所以,刘泰开始进行第二轮的征召,开始把名单开放到永济渠周边,或者黄河周边的城市,因为这些地方通过水运能够快速的把百姓运输过来。

否则走陆路的话,随着距离的拉长,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但是即使如此,从荥阳到洛阳这一段,也都是需要足够的医者进行治疗救治才行。

随着刘泰的诏令的颁布,很多百姓愿意跟随刘泰来洛阳闯一闯,但更多百姓还是选择在自己家里耕耘着朝廷发下来的土地。

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府兵与战兵的家属都是不乐意离开当地前往洛阳的。

毕竟他们手上最起码有五十亩田,在当地只要辛勤劳作就能生活很好,这就让他们有些不太想迁徙洛阳。

毕竟随着刘泰推动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农民的单位产量,不论是畜牧业,机械动能,钢铁农具,亦或者煤炭能源,总而言之,只要是能够提升社会生产力的东西,刘泰都打力的推行,甚至北方开始出现了用冰雪制造冰屋,然后在冰屋里制作地火,埋下炭火,使得冰屋之内的温度,相对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养活一部分的相对耐寒的农作物。

绝大多数家里有田有粮有基础的府兵或者战卒,越来越感觉自己富足,五十亩田地的单位生产力再不断提升,他们吃到了大环境带来的红利。

这样,他们自然都不会离开自己家乡,毕竟自己在家里生活的好好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在自己家里待着,而不是瞎折腾。

毕竟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这道理自古以来便如此,真正在自己家乡把什么都安排好了的,谁又不留回家乡呢!

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就是因为自己在家乡看不到发展希望,所以才毫不犹豫离开家乡,到发达地方去发展,从而希望命运能垂青自己。

只不过从来没想到过,家乡只是给你一眼望到头的命运,而城市则冰冷的榨干你每一分精气神,然后像甘蔗渣一样舍弃你,用房屋等有形无形的桎梏把赶出城市外,避免你分享了原本属于城市的福利,你很快就会发现十几年努力也不过只是为各种房东打工而已。

不过,这世道有勤勤恳恳的在当地守着五十亩安心生活的良家子,当然也有期待不劳而获或者飞来横财的浪荡子。

很多在当地不想吃耕地的苦,或者不想要参加战争的人,怀揣着几分希望向洛阳而去。

毕竟公告里面有一点却指明了,这一段时间到达洛阳的百姓,直接给办理洛阳户口,对想搏一搏的人来说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毕竟,流言之中大家都是在传,洛阳会成为将来的首善之地,大汉都城,都城的户口又岂是自己这穷乡僻壤能够媲美的。

毕竟不论是临淄,亦或者邺城,都证明只要刘泰待着的治所,那便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繁华起来,然后躺在家里混吃等死,出租一下自己空余的房屋与多余的车马,就能发达了。

现在这个机会他们不想要错过。

所以,虽然因为刚经历过战乱,不少人选择守着自己的田地生活。

但也有一部分的人,选择筹集了路费打算借助这一次的机会来洛阳闯一闯。

刘泰对此也是选择大开绿灯,因为刘泰很清楚,洛阳想发展需要人口,洛阳想要征伐赵国更需要人口,没足够人口,自己想发展洛阳是不现实的。

不过这到底是个缓慢过程,刘泰并没太过把心思放在这方面上,此刻刘泰依旧在全心全意的规划着洛阳城。

“纪念碑,学校,医院,集市……”刘泰开始按照自己的心意,开始规划着洛阳。

其中太学自然是少不了的,当初在邺城时,自己也只是用蒙学顶一顶,基本上学子成年之后,不是成为了军史,就是成为了府兵,并没有进一步的学习相关知识。

或者说对他们的培养就是把他们要么培养成军史,要么就培养成战卒。

但现在既然已准备把洛阳打造成首都级别的城市,那所在地的太学自然少不了。

自己也不求这里面出来的人一个个都能有经天纬地之才,毕竟大学生出来基本生都有着几分清澈愚蠢,难道这时代太学里面出来的学生能够机敏到哪里去。

只不过希望能稍稍培养军史能有成为进士的可能,培养培养战卒能发展成军官而已。

而就在刘泰思索时,习参军过来见刘泰,开口道,“大王何事相召?”

刘泰放下自己手中的笔墨,对习参军道:“的确是有事。”

刘泰说着便对习参军做出一个请的姿势,让他坐着一起商量,然后刘泰道,

“我记得我们从建立军史体系开始,到如今应该有十多年了吧。”

“准确得是说,是十二年!”习参军听到刘泰的话开口道。

“嗯!”刘泰点头对习参军道,“那我们也积累下了有关我军的相当分量的原始资料了。”

“正是!”习参军点头道,“随着军史体系扩充,基本朝廷制纸的主要消耗便是军史。

而每年产生的史记资料更丰富得数以万计,只不过其中绝大多数文章质野,入不得厅堂,只放在军史府的府库中进行保存。”

“一直保存下来,既占用了朝廷的资源,而且也不能产生效益,有些太浪费了!”

刘泰挥挥手道,“我准备在洛阳建立品书阁,把这些军史们亲自撰写的史书纳入其中,以填充书库。

这品书阁只要有洛阳户籍的百姓,以及拥有功名的士子,都能进入其中阅读。

允许在品书阁之内抄录书籍,但不允许把书籍带出来。”

习参军听到刘泰的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但还是对刘泰道,“大王,什么是功名?”

“……”刘泰思索了一下,道,“就是过了第一轮的那些科举士子吧。”

“不过,你的这问题问得好,随着我们拿下了中原,疆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再招募天下士子过来一轮轮的考试,效率有些太低了,应当以所在郡县为第一考,取其明经,所在州府为第二考,取之策士,最后在来洛阳考进士。”刘泰想了想,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道,

“看起来等到今年秋收过去,郗鉴把中原四周稳定下来,倒要给他加加重担了!”

习参军倒是在一边听着,看着刘泰转念之间便有了想法,习参军却也感叹刘泰的聪慧。

不过很显然,这一件事情刘泰到底是打算交给了郗鉴来处理。

习参军到底也没有太多的惊奇,毕竟上次的科考便交给了郗鉴来处理的,只是感叹郗鉴怕是要受累了。

而刘泰回过神对习参军道,“不过,军史体系的记录史书简单而干练,也不能把所有军史记录的书籍全部都一股脑丢到品书阁中,需要你安排人进行筛选一些适合普通人阅读的。

另外再找些擅长讲故事的人,挑选士卒中已经牺牲的榜样,进行歌颂。

总而言之,战卒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不能让只让军中人知道,应要让更多人知道。

在他们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为了天下太平而献出了自己的性命!”

听到刘泰的话,习参军一愣却也对刘泰郑重行礼,不过习参军开口道:

“若按照大王意思,这怕要设立一个常驻机构,负责对军史进行归纳,总结,筛选,以及一定程度的润笔修饰,以方便普通士子进行阅读!”

刘泰点头道,“你有合适的人进行推荐吗?”

“臣觉得当初《汉书》榜首的荀志,适合这个职务!”习参军思索了一下道,“当然,琅琊王氏出身的王羲之或可以副之!”

“荀志跟王羲之吗……”刘泰听到了习参军的话,也思索起了两个人选。

不得不说,当初榜眼是谁自己基本已记不得了,但当初的《汉书》第一荀志,刘泰多少有几分的印象。

最重要的还是他是荀绰的儿子,偶尔自己赐宴荀绰时,多少也见过荀志,至少在自己的印象中,是一个英俊且谨慎的家伙。

倒是王羲之,自己也不知道王羲之的简化字有没有弄出来,不过刘泰对习参军道:

“可聘王羲之为客卿,文章给王羲之润笔也没关系,可给予相应俸禄,却不授予官职!”

“诺!”习参军听到刘泰的话对刘泰点头,习参军明白,王羲之应该在刘泰这边挂了号,至少刘泰应该是相当关注王羲之。

只不过,习参军也不明白,既然刘泰关注王羲之,为什么不任免王羲之为官。

可刘泰看起来倒也不像是讨厌王羲之,只是刘泰的这种态度,让习参军有几分迷茫。

但不论怎么说,刘泰既然对待王羲之特殊,那么自己也就嘱咐一下周围的人,对王羲之尊重几分,莫要因为他身上没有官职,而怠慢了王羲之。

刘泰点点头,便把这件事情交给习参军来处理,先把洛阳这个城市的图书馆先建立起来。

对于刘泰来说,自己也不指望这一座图书馆能够磨平世家与百姓之间的差距,但自己总归希望这个世界能学会文字的人能更多一些,从而让百姓成长的更快一些。

当然,只是军史的书籍,以后再加入一些比如《齐民要术》之类的农业生产书籍,从而让学习这些知识的百姓真的能够从知识之中获取对他们真正有用的东西。

至于更进一步的阐述思想,社会分配或者阶级形成之类的书籍,刘泰自然不会塞进去。

毕竟在刘泰看来,现在的社会生产力还支撑不起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更不要说社会主义。

而且华夏君主专制的环境本能追求不断集权,像资本主义这种提倡商人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制度,在华夏那就是水土不服的,刘泰自然没有兴趣推行。

自己想要的,还是让百姓能找到一条用知识让自己活下去,甚至治富的机会才好。

虽然自己也知道,所谓简化字体又保留华夏的文脉,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工作。

随着王羲之这段日子相继拜访了北方的世家,然后又跟着自己来到了洛阳,显然是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与雏形。

那就让他去干干图书管理员这清闲的工作,继续汲取文学方面的营养,从而让他把适合这个时代的简体字个弄出来。

而刘泰很快便放下这件事,而是开始给郗鉴写信,需要让他思索在自己一手搭建的科考制度的革新,他需要怎么样让这个制度真正落实下来。

就在郗鉴为了中原几州的安定,努力的劝课农桑,并且为中原地区百姓提供各种生产所需的器械与牲畜,甚至连秋收之后需要的水磨坊,也鼓励百姓们趁着夏天先修建起来。

就在郗鉴兢兢业业时,刘泰给郗鉴的信件送到了,稀鉴看着刘泰给自己的信件苦笑,大王您还真把自己当牛马用啊!

不过,干他是这般感叹,但郗鉴的心还是相当激动的。

不论怎么说,这都说明刘泰对自己的重视,现在大王已经把科考规划交给自己,自己所需要做得便是把这规划给真正落实下去,只有如此,自己才能不会辜负大王的期待。

郗鉴也清楚,随着这份科考规划给自己,那自己调度回刘泰身边的时间也快了。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神医嫡女重生记让你当赘婿你成了十国第一才子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穿越:开局我竟然是乞丐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隋唐:融合蚩尤传承,开局诛宇文栋婷异世录骗子世家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一梦越万年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嬉笑三国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三国:穿越曹昂,从截胡邹氏开始红楼梦红楼醒蒸汽大隋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大唐:旅行青蛙,开局长生不老三国之再兴汉室穿越古代:商城空间可种田皇孙白手起家道魂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三国:开局获得西楚霸王模板少年铁血战神摄政红楼庆余年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三国:开局获得霸王武力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大秦第一熊孩子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福寿至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王爷要咬人:宝贝,别太坏!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带着农场混异界乱世三国志(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三国:白毦陈到隋唐:以一己之力护大隋万世昌隆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