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养应龙,竟然需要大批量的魔族生物来。
哪怕是现在的姜尚,也不敢说,能抓来一大批魔族供自己随意炼杀。
【若是没有魔族,也无妨,因为若是按照龙域的规则,按部就班地前往上级区域,是不可能获得应龙的,这是龙族的诡计。】
姜尚一愣,按着规划走,若是不能驯养成应龙,那大家还呆在这里干什么?
【从蜉蝣到应龙,需要经过五次阶段的进化,蜉蝣、虺虫、蛟、龙、角龙、应龙。而龙域之内,虽有九区,但是按照龙域的规则来,每通过两层区域,才会给驯养之龙一次进化的提升,也就是龙域只会赐予四次进化的机会,若是按照龙域之内按部就班地前进,绝对无法获得应龙,唯有一法——】
【在踏出龙尾区后,离开龙域,自行孵化培养至虺虫。】
【只是,出了龙域,会有两个问题。】
【蜉蝣晋升,每个阶段都是至少百年的蕴养,这要求驯养者有着磅礴的生命力,我辈人族寿命被神族和巫族联手剥夺,后世人族的寿命堪忧,能否熬过这百年的驯养都是大问题。】
【问题其二,一旦离开龙域,长期没有了耀晶作为食物,就需要吞吃炼化魔族死后的星辰,若是没有星辰给蜉蝣吞吃,这些小虫便会吞食同类,若是蜉蝣数量不够,无法通过后续的区域晋升。】
人族的寿命被剥夺,之前听说过,姜尚也没有太过惊讶,毕竟跟自己不死民没什么关系。
但是御龙术的下一句话,就和不死民有关系了。
【后世人王,若有机缘,定要尽量培养出应龙来,应龙若成,三千蜉蝣界自当一齐进化,成为三千龙域,三千龙域一旦施展,便是独立于此方诸天之外的祖龙宇宙领域,三千龙域之内,此方宇宙的一切术法规则无效,杀不死民,如同屠狗!】
姜尚无奈撇嘴,怎么还有杀不死民这个怨念呢?
黄帝当年是被不死民欺负了吗?这么大怨气。
【祖龙,名为盘古,后世人王若是有机缘前往龙首区,还请参拜。】
盘古?姜尚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
大体的介绍,到此为止,后面还有诸多每一区的注意细节,可谓是手把手教你获得应龙了,姜尚收起卷轴,啪地一声,把御龙术丢给蝰君。
蝰君睁开眼睛,一脸好奇地看着姜尚丢过来的这本书,不多时,蝰君一脸震惊,“老祖......这书,我看合适吗?”
姜尚闭目养神,“没什么不合适的,这龙域对你来说,本就是机缘之地,我给你看看黄帝留下的物件,也是让你对这个机缘之地更有一个概念,至于你能发展到什么地步,还是得看你自己。”
蝰君开始聚精会神地看御龙术,而姜尚则开始盘算了起来。
龙域之行,或许要花费比想象中多得多得时间,但是恰好,黄帝也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离开龙尾区后,就建立传送法阵,先直接离开龙域。
而之所以不在龙尾区就直接离开,是因为龙尾区的晋级,就会被祖龙赐予一个领域,三千蜉蝣界。
眼下,就是要大量收购蜉蝣和耀晶了。
不多时,随着一声贯穿天地的龙鸣,第二日到来了。
姜尚打开令牌,所有蜉蝣都在进食,它们的身躯,似乎也微微变大了。
这就是龙女所说的,每日,都需要进食,而由于龙域没有黑天和白天的区分,便以龙鸣为约,每次龙鸣,就是过了一天。
姜尚仔细看着令牌里的蜉蝣,十只蜉蝣,一天就可以啃食掉一颗耀晶。
这若是培养三千只蜉蝣......
而且还要离开龙域数百年,将这些蜉蝣培养成虺虫,才能最终培养出应龙,这过程所需要的耀晶,那真是一个天文数字。
三千只蜉蝣,每日吞食三百颗耀晶,一年就是十万余耀晶,百年,就是千万颗耀晶。
而这,还只是从蜉蝣进化为虺虫而已,尚且不知晓虺虫一天要吞吃多少耀晶。
难怪如此多的流浪者组织盘踞于此,以耀晶作为流通货币。
怕是一个苦星级组织,集全部的力量,也很难培养出一位能晋级角龙的驯龙者吧。
但是,对于来说,倒是有其他办法可以尝试。
根据黄帝所言,这些蜉蝣除了可以吃掉耀晶进化外,还可以通过吃新生星辰来快速进化。虽然魔族特殊的功法体质,可以让他们死后短暂化为星辰,但是那跟真正的星辰相比,还是差太远。
而姜尚体内,恰好,也有一个新生的宇宙——饕餮宇宙。
按照黄帝的表述和姜尚的理解,这些蜉蝣所需要的,并不一定是耀晶,而是和宇宙本源相关的东西,若是存在于一方新生宇宙,那这些蜉蝣的进化速度将会齐快。
而龙域表面的耀晶,简单来说,不过是勉强糊口的吃食罢了,是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吃,才会吃这些耀晶。
姜尚微微运转体内之力,一丝微小的空间裂缝在眼前打开——饕餮宇宙。
瞬间,一股扑面而来的凶煞之气迸发出来。
蝰君在不远处,也是吓了一跳,哪怕仅仅是一丝裂缝,都让蝰君感觉到无比的心悸,她看了看眼前的姜尚,和几十年前初次见面相比,姜尚不过是晋升了一个等级。但是这压迫力,却并不是一个级别能说得通的。
别说是炼虚修士,就算是大乘鬼修或者大乘龙影,站在蝰君面前,也不会有如此的压迫感。
姜尚看了眼她,“小孩子看什么,读你的书去。”
蝰君翻了个白眼,没有理会他。
姜尚将自己的令牌放入那饕餮宇宙之中,再将那些蜉蝣召唤了出来。
瞬间,那些蜉蝣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快速地就冲进了饕餮宇宙之中,自由地遨游着。
姜尚操纵耀晶展示在众多蜉蝣面前,嘿,那些蜉蝣看也不看,就直接忽略了耀晶,遨游在饕餮宇宙的星空之中。
什么叫如鱼得水,说得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