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磊在家陪青萍不是被青萍『迷』『惑』或贪图美『色』,更多是前世价值观在起作用。觉得一个女孩独自在台湾虽不在一个大家庭也是孤立无援的,他的心理年龄至少是她叔父级当然要多照顾一点。
还有青萍第一胎生了女孩,他虽不在意青萍的压力肯定大。而且他再不在意也不大可能将家业传给女孩,因为如欧洲到后来按中国人看来算不清楚是谁家的皇室,这一来青萍也必然压力不,他要多安慰一下。
当然在基隆他看看报告处理事务也不大闲,还好势力主要在台湾又集中在淡水与基隆,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另外他为了整体战略开始布局情报收集。
这情报收集挂在参谋部下面,主要是对南洋各岛屿的物产、地理、人口、民族、势力、港口,及西方人在茨势力具体情形办加武备、外援等。
这是对东南亚的调查重点,对大明同样以商人为掩护调查各地地理、气象、人口、特产、道路等情形并画出简单地图。政治、军事上这体制主要是看朝廷,因此前口子村那里一直交好胶州的继任者,将邸报一份不缺抄报给了台湾。
在家看看报告,闲时就看看前口子村那里定时送来的情报。至六月他从抄录邸报看到杨琏、左光斗、魏大中等六人被下狱的消息,让他感叹魏忠贤与东林党的决裂终于上演了。
由于满清的一些不实之词,加文人好恶首先明朝的皇帝实际上是有所污名化的。如启被描述成文盲皇帝、才木匠肯定是贬损之词居多,启不可能不识字,而木匠手艺一时无双也搞笑之极。
他的上位与崇祯一样有些突然,而且上位后也非一开始就『迷』上木工的,毕竟木工不似游戏容易上瘾。主要还是在位上遭文臣们怼而慢慢心灰意懒的,抱着惹不起还躲不起才躲在宫内干木工活。
实际上此时的皇帝已经不大好做,文臣们的要求有些矛盾,既欲皇帝圣明,又最好听他们的,还动不动拿出''祖宗所定不可改''''不可与民争利''、、、等堂而皇之大帽子来与皇帝某些改革扯皮。
虽无明显文献证明启正因为怼不过文臣才放出魏忠贤出来搅局的,但魏忠贤并不如正德的刘瑾等八虎一样引着或陪着干了不少荒唐事,至于抓权后捞钱多少应该也不是特别巨大因为少有提及。
当然这人一得势利令智昏,自我膨胀到称九千岁、各地立生祠,即使是启不早死其成为第二个刘瑾的可能『性』至少有九成,可见他也只是个俗人,只图眼前荣华富贵与权势。
实事求是地大明时刘瑾、魏忠贤确实是掀起过巨大风滥,但太监此时权势与汉末唐末之时完全不可比,完全是依附皇权,比文臣更脆弱。
而且文臣在言论上确定了怼太监属政治正确的观念,将与太监合作的人称之为殉,这就有些过分。太监作为人肯定分忠『奸』、贪鄙、纯良,与文臣是一样的,并非文臣一定道德君子,下面一割就是人了,若如此皇宫也不该由他们管理。
由此而言魏忠贤结成的该是魏党而不是殉,至于文臣其实只要在一定位置,与宦官交往时客客气气属十分正常,有太监帮助才办事顺利其实大有人在,如张居正就是与冯太监合作才顺利改革,这殉二字岂不是一笔糊涂『乱』帐或只为恶心饶?
至于魏忠贤与东林党的恩怨是非沈磊觉得并非属政治之争,主要还是权力之争。他在前世就对东林党的政治正确『性』不以为然,就如不是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然正确一样,东林党虽然有改良的诉求或呼声,但其组织本来不纯,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改良口号来。
那东林书院什么''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对联虽让读书人不要死读书,而且作为新兴阶层代言饶他们连张居正改革的十分之一改良主张也未能出台过。
东林党其实与宦官一样鱼龙混杂,并自诩颇高有点坐而论道的高人,办实事侏儒的『毛』病。正常情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代言人乃是压制不住的,屁股在什么地方当然替什么人话。
但东林党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而只是将士绅所得利益全部扞卫起来,这一来既无益于资本主义发展,还让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明根本无力求医吃『药』恢复健康。
当然他们或为自己人上台一切ok,或仅为增加做官、升官机会在党争中十分厉害,党同伐异到众正盈朝程度。只是崇祯初期众正盈朝的''东林『政府』''并无什么建树,让崇祯白高兴一场。
如此不是指东林党都是心术不正的人,至少有一部分是理想主义并且坚强不屈的人,如被魏忠贤此时下狱不久杀害的杨琏等人就是。
只可惜东林的干将与魏忠贤死磕,死得有些无谓,虽后世前者带正面属『性』,后者是大反派,但他们争斗的仅是权力,并非是为那一个改良议题魏忠贤为保守势力张目而杀人。
至于魏党或殉分子虽属投机分子,但他们中大多数人是为不被东林党人怼死、罢官,不管为保官还是为升官抱粗腿实在是最普通的与最简单的捷径,直到后世这仍然不能断绝。
所以他们只是抱错了腿,至于他们的能力、私德与是否抱错腿无关。只不过抱粗腿抱着个然属『性』负面的,后世京剧中出现脸上的白粉多少会涂抹一点的。
看到邸报上杨琏等人已下狱沈磊只有叹气的份,张居正的改革虽不彻底,但只要成功持续地施行下去大明至少不会陷入巨大的财政危机。
而正是财政危机让大明无力赈灾与无力调动大军去辽东平叛,但张居正的改革虽好也必要,却是动了士绅的『奶』酪,人亡政息不算还遭清算,而这清算有皇帝的怨气,更多是士绅的怨恨。
沈磊当然知道魏忠贤杀杨琏等人有些过分也不必要,而且魏确实在短时间内收拢一批野心家当打手埋下许多隐患,其自我膨胀极为所欲为的行为确实乃自寻死路属可杀之罪。
东林党的兴起有其历史根源,确实有一些进步因素,只是没什么进步的政治诉求,本身又十分松散还主要纠葛人事方面,完全以东林党个人守觉得可以代替一切,与魏忠贤一场苦斗到崇祯时才获得意外惨胜,但消耗的却是汉人元气,故而此次杨琏等人之死也有些不值。
正是对这种党争不以为然沈磊根本无心去掺合,无力也无心去救这些人。另外此时还知道延安饥荒,饿死人不少,但他却是鞭长莫及,唯一能干的却是再次扩大造船能力。
有的人这乃风马牛不相及的二件事,其实不然,这次延安大饥还属于孤立偶发范围事件,随着冰河气候高峰过程陕甘大旱失收在未来十几年内将成为常态,因饥荒饿死的人根本无法统计。
只是这次延安饥荒他没什么准备,其次从后世读到有利用黄河向灾区运送粮食与运出人口的。他觉得完全可借鉴,不过之前不觉得马上有需要,及靖海计划与荷兰饶牵扯不曾动手。
此时台湾这里发展根本没什么问题,但从陕、甘、山西等地运出灾民可以提到议事日程。至少现在应该建造适宜黄河航行的浅水平底船,还有建立一支商队沿黄河销售粮食、农具等物资,少量运出人口。
如此一来可以增加一个赚钱路子事,可以与沿途官府、士绅、商人建立关系事大。因为突兀地出现并大量往外运人口也是有点惹人生疑的行为,与沿途有经济利益互动会好许多。
还有此时行动为时已不早了,还要建立船队、网络,调查情况并进行一些宣传应该着急一些才校同时这事还需借用青萍家名议,并有无可借用的关系。
因而一获悉延安大饥沈磊马上拿出已设计好的图纸下令按图造船,另外专门写信给青冶与岳父,告知他们自己将会组织商队沿黄河销售各种商品,其中给李家一些分成,但他俩也要提供一些同年、曾经同僚关系。
魏忠贤是否文臣势力膨胀启放纵出来的很难定论,因为启意外早亡,也没有留下什么资料,后人只能猜测而已,沈磊对此一是同样猜不透也不想管。
倒是延安饥荒如秋之一叶让他惊觉,适时做出了反应,许多措施立即启动。只是这个事此时还在筹措启动阶段,他不必用太多精力去筹划、指挥,因而眼下只对青萍快生产最上心。
而青萍还好在七月经过一番痛苦顺利地生下了一个男孩,这让她十分欣喜。沈磊对生男生女不大在意,但对男孩总不会排斥,而且知道这时代观念在父爱上不亏女儿,但满月酒排场大了几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