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么多其实一师的大部队在凌河登陆滩地只停留一夜大半天,次日下午留下一些辎重整个队伍开拔了,临行将这几个庄子的车辆赶走了,用盐与布等向农民换走了一些破衣烂衫,一些旧农家家什。
一师出发后经过三个小时行军走了二十五里路,在锦州五里外悄悄野宿住下了。清晨吃过干粮,先遣队与奇袭山海关一样有扮商队,有扮地主车队,有扮普通农民的,杂乱无序地向锦州而去。
这次整编十个师中一师二师为陆战师类型,这个任务在沈磊系统肯定是主力中的主力,因为整个南洋、中国沿海沿江、及亚洲地区这二个师属于第一时间遂行支援、防御、攻击等任务的专业部队,其他步兵师主要是在陆地展开防御、攻击任务,比陆战师出动频率、作战样式差许多。
因为如此这次整编原陆战部队全部编入外,在整编时挑选的士兵也是要求最高的。对水性有要求外,对身材也是有要求的,太高太矮的人都不要,原因是太高了在船上行动不大方便,太矮肯定是平均体质差一些,这一来一师二师队伍看起来最为齐整。
这样的强军被派出去突袭锦州有些大材小用,这是为了能将陆战师投入到其它方向,攻打深入内地的事就由一般步兵师负责了,应而山海关地位重要就用了三师,离海岸近的地点就交给了陆战师。
此乃是根据任务需要安排,沈磊时刻不忘留一手。另外一师战斗力虽然强大,锦州一二万清兵人数不少,却是分属汉军与二流满人军队,还没有完整、明晰的指挥系统。
更重要是公开攻打会让城内清兵迅速组成一个整体外,还有一些将领家族之类家丁可给予守城帮助,还加上可以将平民动员起来守城,满清一下可以在锦州集合起三五万兵力。
面对这个可能沈磊才决定第一波次进攻尽量利用对方的超级麻痹大意,以奇袭为主。因为如此才是使平民减少误伤,最短时间扫除辽东绝大部分满清势力的办法。
高大的城墙在冷兵器时代乃是安全保障的加成器,越高大加成越多,完全是与高大坚固程度成正比。到这时虽然热兵器已经有大规模运用,但运用水平低下,用火炮要击垮城墙不容易,获得这些庞大而笨重的火炮更不容易,连运输它们上战场也不是易事。
清军之前完全靠内应或耗才夺取辽东的几座坚城的,护卫队虽不必担心敲开城墙,只是能将战斗简单化,以最小代价获胜才是最该取的。
如山海关一个奇袭与一次正常攻击,护卫队仅伤亡少不得三位数的。因而这次攻打锦州首选当然是化装夺城门加突袭进城,因此最先出发的士兵都化妆的。
不过这一次比山海关化妆的士兵数量与化妆的人物多且色色不同,山海关那里战事刚结束少有平民,只能以商队方式。锦州这里已经是比较正常的情形了,所以第一批进城的人主要是扮作清晨进城的农民,挑着农作物或柴禾为主,赶车的也有却少一些。
清晨农民进城十分正常,也不定每次进城都是老面孔,加上不少是本地人或经过一些本地人介绍学习而知道一些本地情形的士兵扮作的农民,不仔细盘查不大会露出破绽。
而且锦州清兵虽比山海关人多,能召集的武装人员数量更庞大,但执行城市平日警戒的兵员主要是一些地方武装。他们的任务就是守卫城门与城内治安,此时满清已攻入关内对检查是否有人混进城一点积极性也没有,因为这时期没有强大军队攻城混入城者没什么危害可言。
至于山海关已经被护卫队攻占两处超过四百里,护卫队又一直控制消息泄露进行严密封锁,因而伪装进城的人舍得一二枚铜钱反而比那些真正本地农民更顺利进了城,连检查或刁难也不多。
扮作农村人清早进城者后面是扮作商贩者,此地已经安定,商贩不必两头都宿城镇,上午进城十分正常。对这些商队守门清兵看人下菜,不过就算是小商贩也不敢敲诈太厉害,而护卫队的人又大方一些,稍微多给几个铜钱就畅通无阻。
这前后二批人先后进城后转一圈重新返回城门附近,静候第三拨人马到来。第三拨人马乃是夺门主力,他们仅稍稍改扮一下,实际上主要是戴个假辫子而已,五六百人为一队,大大方方向锦州而来。
这样做与在山海关那里的手法是一样的,乃完全是利用清兵根本没想到会有人攻打的意识做文章。果然这次仍然是与奇袭山海关一样,守门清兵对接近的五六百人武装一点警惕心也没有。
为何如此实在是这里太平无事,更不可能有五六百人的武装会对驻兵上万的锦州不利。还有他们也没有望见这五六百人后面五六百米有数千人跟随,不过望见了也不定联想太多。
正因为毫无警惕,加上守门仅二三十人,一下就让混进城的士兵与前面五六百人给制服了。虽然这过程也发生了厮打流血,但警钟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敲响。至于众目睽睽下发生厮打流血让在场的民众目睹觉得惊讶,却没什么人会多事去告警。
而且主力部队只用了三四分钟就赶到了,如有人发觉城门口冲突不正常跑到衙门去报告也来不及,况没几个人觉得此事蹊跷却又都不愿平白牵涉进麻烦之中。这一来护卫队将打死的几个清兵拖出城门洞,将其他几人关进城门口小屋的平民不少却人人熟视无睹,只有一些机灵或怕事的溜走了。
实际上有几个满清忠诚分子此时也不敢参与进来,因为搞不清双方为何起冲突,即便是看到护卫队的人有些动真格却又不类似明军服饰,再疑窦丛生也没料到真是敌人夺城来了。
不说连守城门清兵也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无端受到攻击打,或至少不清楚攻击他们的是什么人。一师的士兵在收拾了守卫城门的清兵后即刻兵分两处,一部分人抢上城墙控制断门石的铰车及向两侧警戒;另一部分人由化装入城的士兵配合,在城门口建立了警戒区并驱散了围观人群。
等这些完成一师的主力已经开始入城,这时候远处眺望的人才确定来者不善,并非清兵内部矛盾引起的内哄冲突。
至此才明白乃是先遣队至少有些伪装,一师主力完全穿着本来军服。这一来护卫队军服完全短装短发,武器全都是上了刺刀的火铳,根本与这时代军队形象格格不入,再认不出不可能了,只是知道这支军队非清兵的人不少,明白过来这是护卫队的人确实不一定有。
这是在辽东地方对华夏自治会与护卫队虽然比中国其他地方认识更多,只要是汉人人人都有亲友移民台湾,可知道是知道,护卫队形象不大会清楚,更料不到护卫队会突然袭击锦州的。
此时一师还顾不上其它事,进城后也是分成二部分,一部分登上城墙计划控制整个锦州城墙;另一部分分别沿主要街道分兵向几处主要兵营、衙门扑去。
这样安排属于一师兵力不足,所有的兵力全部投入城内作战也没什么大用,不如分出一部分上城墙控制所有的城门才能最大限度全歼整个锦州清兵。
或者有人会说一师共七八千战兵(骑兵、后勤、工兵比普通步兵师少一些),分出一二千人控制城墙实属太儿戏了,其实不然,六七米宽城墙一个连组成方阵交替排枪攻击前进,落后的冷兵器加这时代的火铳在百米外就遭到毁灭性打击而没有还手之力。
封锁城门用一个连火力无法保证绝对不逃走一个人,有火炮霰弹也可基本上完成任务,每个登城墙台阶用一个排封锁也足矣,至于城墙没有云梯是爬不上的,城内不可能备有云梯的,临时现制也来不及。
反过来说控制了城墙可以将城内清兵最大限度的歼灭,在城墙上可以帮助侦察敌情,给距城墙不远的清兵予打击,或帮助城内作战部队攻打。
数千士兵从锦州西门涌入如波浪般向前涌动不可能不遇上如礁石般的清兵,不一会儿城墙上、街道上都不时响起乒乒乓乓的枪声,这时候的枪声不大热烈,也不连续响着,主要是此时遇上的清兵是零星的执勤卫兵,或满清贵人的私人武装。
这些满清贵人携带几个十几个,甚至是数十个家奴、保镖在街道上横冲直撞在此时的辽东十分普遍,这里已经成为他们的天下,连关内花花世界也将是他们的,怎可能让道冲锋过来的护卫队,而一师的士兵也不想浪费时间,有阻路者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