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皇上肯定不是王浩,这点凌辰进来时,从文明之舟的提示中可以看出,他进来时,整个世界时间线是冻结状态,里面没有任何权限者,王浩不可能这么快回来。
要知道这个世界和现实世界时间比例太大,凌辰来到这里几个月,现实世界也只是几分钟,王浩不可能这么凑巧。
凌辰也有个疑问,一旦出现他这种情况,那权限者不进入的情况下,当今大汉皇上,又是谁来扮演,王浩当初登基所依赖的五百羽林卫,已经随他离开,现在失去这个镇压,恐怕三十多年的皇位也做到头了。
而太子敢在王浩之前默认的情况,现在说出灭佛的主张,恐怕也是看出了羽翼丢失,皇权不稳,有意染指了,现在放出风声不过是在试探而已。
试探皇上还能否和以往一样压下诸多大臣久看在眼中的隐患,置之不理,如果压不下,那就说明,那皇上底气已经不足,不足就证明那五百震撼华夏的龙骧羽林卫,确实失踪了。
至于太子为何这样,倒是可以明白动机所在,一则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有当皇帝的先天念头,二则太子在有汉一代,被杀的,被废掉的着实不少,而且上一个皇帝越厉害,越可能杀得厉害。
王浩的功绩胜过秦皇汉武,彻底去掉了匈奴,鲜卑等一系列游牧民族的潜在威胁,现在草原上只剩下边角的游牧民族还能苟延残喘,给大汉清扫了数百年的威胁。
王浩可不擅长整治什么长久之制,他相信最简单的话,人脑袋不是韭菜,割掉了长不出来。草原游牧民族这个时代人口增长缓慢,他有超时代的士兵,又有超时代的后勤,每年轮流清扫一片区域就是,至于身体的衰老,都被王浩用文明道具延缓了,凌辰一获得基础权限,他们出去后,也共享基础权限,身体就恢复了。
对这点王浩不可能不疑惑,不过凌辰现在不知道对方如何处理,从表现上来,他并未放弃,反而是更加重用,并且藏得更严实。
当凌辰和无尘和尚商量对策时,他念叨的大汉皇上,此时正召见着太子。
…………
“父皇,佛门如今势力越发广大,数十年前,听闻者,不过达官显贵,地不超过关陇,现在却已经遍布天下,就算小儿诞生,也会被其父母先送入佛门祈求一次福报,穷乡僻壤之处,不闻官吏足迹,却见僧人来往,他们不辞辛苦,救济穷困,名声大旺,实在是社稷之患,父皇之忧也,还望父皇重振余烈,以昔日雷霆之势,将这群蛊惑人心,图谋大汉社稷的秃驴,尽数诛杀,毁弃寺庙,灭其教义,重尊原旨”
一个三十多岁,头戴锦冠的男子,正伏在地上,向眼前的九五之尊,苦苦劝谏。
“如此杀戮过盛,岂非有伤天和,再怎么说,这些和尚大多都是好人,平日救济良善,贸然屠戮,恐怕社稷未安先危”眼前的这个皇帝,如果凌辰见到,就会从言语举止中发现,这个土著版本的大汉皇帝,智商并不下于王浩,见识也不下于王浩,只是性格变了,几乎是修正了王浩那些暴戾,心胸狭隘的所有缺点,而保留下来了所有优点。
凌辰如果在这里,肯定能从这种性格转变,推断到文明之舟深处的更多东西,可惜他没在这里,也不可能此时在这里。
太子目瞪口呆,这还是那个杀伐果断的父皇么,对方在登基数年内屠戮过百万,简直尸横遍野,大片的草原,为之一空,凡对此事有异议者,一律打入天牢问斩,为此甚至有几个将军谋反,但都被他轻易镇压,只是出动一百传闻中的龙骧羽林卫,就将数万谋反大军轻易击溃,简直惊世骇俗。
现在对方却在说什么“有伤天和”,太子当然不是俗人,他转念一想,莫非父皇也被佛门影响,想要学他们那一套,求证如来,发掘万物万事之佛性,这并非不可能,毕竟有汉以来,不乏寻仙问道的皇帝,现在佛门明显教义更为完整,更有成就正果,获得长生的希望,父皇已经年过六旬,这个年纪,按列祖列宗来看,恐怕也没几年好活。
“父皇英明,那就缓缓图之如何?”太子伏前一步,他想要更看清一点父皇的脸,据宫中人说,皇帝心肠软了许多,已经几个月没有死宫女了。
那汉帝却没直接回答他,而是问道,“朕听闻他们的圣僧智空大师,已经来到长安,有数万人出数十里迎接,可有此事?”
“正是,父皇,此人如此声望,若是有心谋反,登高一呼,便是糜烂之势啊”太子不失时机地进谏。
“我还是先召见他吧,这人如此高论,难得还能身体力行,不亚古之圣人,必能流芳百世,朕不太信此人会对凡间皇位有染指之心”
汉帝不经意间说错了自称,但满心借此达到某些目的的太子,却未发现,只有周围的宫女,侍从,有所察觉,但他们的地位,怎么可能,怎么敢指出皇帝的错误,皇上心软只是传闻,以往的酷烈可是还留在很多侍从印象里。
“父皇不可啊,佛门向来口舌便给,有舌绽莲花之号,此人必然用花言巧语,来蒙蔽父皇”
“大胆,何时轮到你来教朕如何做了?”本来面上和蔼的汉帝,突然震怒,有些苍老的面皮上,仍然残留着以往留下的莫大威严。
太子顿时惊慌失措,连连磕头称罪不止,他知道父皇还没有老糊涂,能被人随意指挥。周围的侍从也是心惊胆战,这皇帝可是废了几个先太子的,莫不是突然震怒后,就派他的龙骧羽林卫,去抄太子府的,然后就是幽禁到死。
“罢了,朕乏了,你先退下,另外,赵常侍传朕口谕,三日后,召崇明寺方丈智空大师上殿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