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朱平安正处在一场令人错愕的闹剧中,他的行为显然已经触动了皇室的底线,引起了宗人府宗令、同时也是五皇叔朱乐祥的严词训诫。“秦王,不可再如此恣意妄为!”这声音犹如洪钟大吕,震慑人心,说话之人正是那位威严庄重的五皇叔朱乐祥,他的话语中满载着对皇家尊严和礼法秩序的维护。
面对五皇叔突如其来的责问,朱平安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语气中略带疑惑与挑战:“你又是何人?”然而,大皇子适时地挺身而出,以一种既关切又严肃的口吻提醒道:“三弟,休得无礼,此乃我们的皇叔,更是掌管宗人府的五皇叔。”听闻此言,朱平安神色微变,旋即敛容正色,恭恭敬敬地行礼,“见过皇叔。”
然而,皇叔朱乐祥并未因朱平安的认错而稍减其严厉之色,他目不斜视,冷峻决绝地下令:“继续执行。”话音刚落,侍卫们便动作整齐划一地朝着朱平安面前那个无辜的小姑娘走去,拱手行礼之后,便要将她带走。
眼见这一幕,朱平安再次挺身而出,沉声喝止:“住手!”此刻的他,眼神中闪烁着坚决与保护弱小的决心。然而,他的反对之声却引来了一旁六皇子朱淮业的嘲讽,“三哥,你的胆识倒是不小啊,连叔公的话也敢置若罔闻,难道你就不怕遭致天下人的谴责吗?”朱淮业嘴角勾起一抹幸灾乐祸的笑容,似乎正期待着朱平安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
在父皇生前,他以其深邃的仁德与智慧治理国家,深受百姓敬仰。倘若父皇的英灵仍在天际照耀这片江山,他必然会对今日之事痛心疾首,决不容许诸位如此冷酷无情地践踏人命,推行这等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朱平安目光坚定,不为权势所动,再次挺身而出,掷地有声地表达了自己对旧制的坚决反对。
二皇子面色复杂地望向朱平安,眼眸中闪烁着哀求与无奈,试图以兄弟之情打动他:“三弟,你我手足情深,看在兄长的面上,暂且将父皇安葬大典完成,至于你提及的殉葬之事,我们日后定会集议详论,如何?”然而此刻的朱平安,他的视线牢牢锁定在那群即将无辜牺牲的生命之上,他们就如同曾经被压榨至极点的自己,永无止境的九九六工作制下,付出血汗却连最基本的加班费都得不到,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同身受。今天,他,朱平安,誓要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力挽狂澜,彻底废除这残酷无比的殉葬制度:“废除殉葬,这是本王的底线!”
面对朱平安如此坚决的态度,身为宗人府宗令、手握重权的朱乐祥脸色骤变,怒不可遏:“放肆!小小年纪竟敢如此悖逆纲常,来人,给我把这逆子拿下!”话音未落,只见朱平安身后两位威猛的身影如雷电般跃出,正是其贴身侍卫典韦和许褚,二人面露坚毅,横刀立马于朱平安之前,凛然道:“谁敢动我家殿下一根毫毛,先问过我手中的兵器!”
朱乐祥,似乎还沉浸在自己固有的权威之中,对当前事态的严峻性毫无察觉。那些曾经领教过朱平安雷霆手段的官员们,则是低垂着头颅,面色阴郁,内心各有所思,却无人敢于率先打破这份压抑的沉默。他们或是揣测朱平安的真实意图,或是担忧接下来即将爆发的风暴。
朱乐祥在震惊与愤怒中咆哮起来:“你们愣着干嘛!还不速速将这胆大包天的逆子拿下!”他的命令声回荡在整个殿堂,然而,侍卫们面对典韦与许褚这两座矗立不动的铁塔般的人物,心中的惧意油然而生,尽管心知肚明他们的勇武非凡,也只能硬生生地鼓起勇气,迎难而上。
只见典韦、许褚二人怒目圆睁,威猛如狮,瞬间便以雷霆之势将上前的侍卫们纷纷击倒在地,一时之间,皇陵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息。
朱乐祥手指颤抖地指向朱平安,脸色铁青,厉声道:“朱平安,你竟敢如此嚣张,难道真要图谋造反不成?”
而朱平安则是不为所动,他目光坚定,言语掷地有声:“无论世人如何评说,今日只要有我在,这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必须改!”
就在场面僵持不下之际,旁边的李静龙眼珠一转,显然是想寻得一个缓和矛盾的办法,他适时插话:“诸位同僚,听我一言,此事关系重大,拖延不得,不如我们暂且各退一步,改为只殉葬一半,你们看如何?”
然而,李静龙的话音刚落,朱平安就毫不迟疑地反驳:“不行!人命关天,必须彻底废除这项制度!”这一坚决的态度,无疑让整个事件更加激化,也让所有在场者心头悬起了一把更为沉重的剑。
大皇子径直来到皇后面前。他低首垂目,语气虽轻却坚定无比,与皇后耳语一番。
不久后,那位尊贵而威严的皇后,凤眼微抬,目光扫过文武百官,徐徐开口:“诸位爱卿,尔等皆是我朝栋梁,都是熟读经史、深谙仁义的勾股之臣,深知各位心中对此古老习俗亦有疑虑与不忍。罢了,为顺应天道人伦,彰显我朝文明开化之风,自今日起,彻底废除殉葬旧制,以期生命尊严得以维护,百姓福祉得以增进。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甫落,群臣面面相觑,内心虽各有思量,却无人敢在此重大变革之际率先表态。然而,就在这微妙的沉默即将被打破之时,大皇子挺身而出,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朗声道:“儿臣谨代表天下黎民百姓,向母后此举表达最深的敬意与感激之情。母后此诏,实乃顺应民心,彰显圣德,儿臣替天下人谢过母后。”
一言既出,众官员闻听此言,于是,赞颂之声四起,在这片阿谀奉承声中,原本可能引发动荡的仪式,得以顺利且庄重地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