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你,张才顺!”杜才奎在雨夜中微微回头,眼神锐利如刀,声音里带着责备与担忧,“锦衣卫要捉拿你们,你们何必要冒险进入炎庆府?这里不仅让你们苦心经营的极欢喜寺功亏一篑,更将锦衣卫的锐利目光引到了繁华之城。”
记得我当时告诫过你,锦衣卫一旦要捉你,你就得迅速逃离。那些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是你们藏身之所在。然而你,却选择藏在鱼龙混杂的城里,如此明目张胆,简直愚蠢至极!
张才顺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如受训的弟子,“师父教训的是,弟子知错了。”
“还有李宣义那个家伙!”杜才奎提起这个名字就愤怒不已,手指紧握,青筋暴起,“执行任务如此不力,连杀个人都杀不利索,还需要我为他善后!”
如今风雪庙被锦衣卫摧毁,李宣义等人也已落入敌人手中。杜才奎脸色狰狞,皱纹仿佛都在此刻活跃起来,带着深深的狠毒和诅咒。他心中几十年积累的心血,就因这些愚蠢之举而付之东流!
丁老九忽然挺身而出,声音洪亮,“教主,此时不动更待何时!不如趁此机会起事,弟子愿为先锋,带领教众一搏!”
但杜才奎只是冷笑一声,眼神深邃地看着窗外的雨幕,仿佛能看透这层层黑暗,“你以为起事就能扭转乾坤?现在动手,已经来不及了!”
面对丁老九和李宣义的困惑眼神,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更多的无奈与深沉。这雨夜中的对话,充满了未知与变数,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我们身处炎庆府,消息传递无疑是一大难题。”杜才奎皱起眉头,低声开口,“锦衣卫与官府早已得知一切,他们的行动必然迅捷无比,或许此时此刻,大规模的抓捕行动已经展开。”
“官府追踪的线索是一条隐秘的线索链,他们会顺藤摸瓜,一网打尽。”杜才奎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更糟糕的是,锦衣卫已经起疑,如今的官差被他们弃用。”
听到这话,张才顺的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内心的焦虑如潮水般涌现。他们现在无法再遥控教中的骨干,恐怕很快就会有更多的人被官府抓捕。他们的藏身之处,也迟早会被发现。
“师傅!”张才顺忽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那位大人物有何指示?”
丁老九也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紧张地看着杜才奎。
“他的情绪非常愤怒。”杜才奎轻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阴霾,“早上他还对我表示不满,质问我们为何连一件小事都办不好,不仅闹得满城风雨,还引来了京城的人。”
张才顺的眼神变得歹毒,他冷笑道:“难道他不再保护别忘了,我们在外的兵力部署、兵甲强弓可都掌握在他手中……”我们的安危与他息息相关,他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并非如此。”杜才奎回头看了他们一眼,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他也在寻求自保。现在的局势错综复杂,他也在尽力寻找解决之道。”
这番话让张才顺和丁老九都有些摸不清头脑,他们只能紧张地等待局势的变化,期盼着那位大人物能给他们带来转机。
“此刻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想要长久的安宁,还需做出抉择。”杜才奎平静地陈述事实,“你们必须做一件事。”他语气中的沉稳,让剩下的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信任。
“请明示。”两人异口同声,眼神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杜才奎却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缓缓指向窗外的雨幕,“望向那无尽的雨幕,你们想到了什么?”他似乎在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两人对视一眼,狐疑地看向窗外。雨水如帘,模糊了一切。他们试图从雨声中寻找答案,但除了雨声,他们什么都听不到。
“教主……”其中一人刚开口,却突然感觉到脑后传来一阵剧痛。
噗!噗!
两支军弩如同闪电般从张丁二人的后脑贯穿而出,尖锐的弩头从他们的嘴巴中穿出。雨水打在他们的身上,将鲜血瞬间冲刷干净,仿佛一切痕迹都被这无尽的雨水洗净。
噗!噗!
又是一阵响声,这次是从他们的喉头传出。两支弩箭穿透他们的喉结,血液飞溅。他们倒在窗前,保持着刚才向外张望的姿势,只是身体已经变得僵硬冰冷。
杜才奎看着他们,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到死都不明白,真是跟我太久了吗?”他转身,慢慢坐下,“你们死了,所有的线索都会随着你们的逝去而消失。没人会怀疑到那些大人物的头上,更不可能怀疑到我。”他的声音低沉而自信,仿佛在宣告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与此同时,李儒孤身一人踏入庆王府,见到庆王朱有诚。昔日朱有诚乃是兴国朱承仁的八弟,也是朱平安的八皇叔,其封地正是繁华的炎庆府。自朱平安创立大秦之后,朱有诚的王爵地位依然稳固。
今日朱有诚的态度似乎并不如往日亲切,或许是因为下雨的缘故,他显得有些不耐烦。李儒站在厅堂之中,神色淡然如水,缓缓开口:“我找到要刺杀太守的凶手了!”此言一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
朱有诚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几乎要一跃而起。他焦急地追问:“是谁?是谁指使的?快告诉我,本王定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
李儒却神色不变,微笑着打断了庆王的急躁:“千岁请稍安勿躁,在抓捕此人之前,我需要先见一个人。”
“谁?”庆王眉头紧皱。
“王府的王总管。”李儒平静地答道,“有些事情需要他帮忙。”
此时,殿外的雨依旧倾盆而下,遮住了天空的太阳。风雨从窗口侵入,使得殿中的灯火摇曳不定,忽明忽暗。这摇曳的灯光映照出在场众人的脸庞,每个人的神情都显得紧张而焦急。
庆王身边的护军指挥使邓川如一位持刀的武夫,忠诚而坚定。他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儒,似乎在等待着他的下文。而庆王府的大总管冷所海则显得不安和心虚,不断在主人和李儒之间徘徊。角落里的安成在老太监则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