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朝廷之上炸开了锅,群臣不禁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法正是在危言耸听;
有人认为法正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有人认为法正肯定是被孙策一方给收买了,借他之手劝说刘裕不要出兵,以此来让江东军攻取南郡!
然而刘裕想了想却是明白了,法正之言其实是在诉说不东征的坏处,总之不出兵的话南郡定然不保!
江东军现在之所以围而不打,倒和涪陵那边不一样,情况也根本就不同。
涪陵那边的三十万大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且粮草短缺,巴郡也才刚刚安定。
反观襄阳那边江东军背靠大后方,不缺粮草,其二十万大军也都是精锐之师。
涪陵那边甘宁麾下虽然只有三万人,但个个精锐,甘宁、沙摩柯、王二、李四也都是勇将。
反观襄阳那边守军虽然有十万之数,但却也是乌合之众,且除了庞统外也没什么人才了。
涪陵那边,乃是三十万乌合之众对三万精锐,因此只能围而不攻。
襄阳那边,乃是二十万精锐对十万乌合之众,围而不攻就只能是江东军在用计!
而法正之言却也基本分析出了江东军的目的所在,说穿了就是阳谋,以此迫使刘裕这边派出主力救援。
等你主力来了,江东军也有办法战而胜之,就怕你不来。
可要是你不来,那么抱歉,到时候直接把你的南郡给收了。
你说你救不救吧?
救,我有办法对付你;
不救,那我也能让你损兵折将!
南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裕这边也早就打定主意要救了,关键是怎么救?
“孝直,你是说我军主力东征之后,江东军必然会攻打上庸、夷陵?以此断绝我军的退路?”刘裕问道。
“正是!纵观孙策此人用兵,其人极为喜欢断别人后路和粮道,因此不得不防!”法正说道。
“上庸有孟达、向朗、向宠,听说夷陵也有韦放率军驻扎,等到我军主力进入南郡之后,大军也必然会重兵留守夷陵这个退路!如此一来,我军无忧,如何孝直你会有如此顾虑呢?”刘裕不解地问道。
“是啊是啊!”群臣不禁附和道。
“大王!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下攻城!江东军对襄阳围而不打正应了兵法。如今天下大势,八国鼎立,我国虽然鼎足西南,但周边同样是强敌环绕!先不说东边的孙策、陈霸先,单单就说咱们的北边、西边和南边吧!南边有南蛮对大王恨之入骨,北边和西边则都是大秦的地盘。倘若我军主力东出,当此之时秦军来犯如何?则北边三郡危矣。
而我军主力东出,待进入南郡与江东军决战之际,万一江东军派出水师突袭夷陵呢?又或者直接杀入巴郡腹地呢?
还有那陈霸先,如今其人已经率军横扫荆南,兵锋直指武昌。可他毕竟没有水师之利,对于孙策一方也造不成太大的威胁,万一他下一步也将矛头对准巴郡呢?
大王!夷陵虽然是我军东出的必经之路,也是未来我军主力的退路不假,但巴郡同样也是!因此,如今在巴郡的三十万大军,若是倾巢出动是万万不可以的,至少要留一个军团再配合江州的严颜一起设防方可!
还有北边!据臣所知,如今下辨(武都治所)、散关、陈仓、南郑(汉中治所)、上庸各处,守军加起来也不到三万人。倘若秦军来袭如何是好?因此,大王也必须要加派军队固守北边,如此方可无忧!”法正侃侃而谈道。
总之,法正是在大战前先谋败,再谋胜。
不要想着东征后会怎么怎么样?万一输了呢?又万一后院失火了呢?
为今之计,东出是肯定是要东出的,但绝不能倾巢而出!
刘裕听明白了,群臣也听明白了,众人不禁暗暗心惊。
“唔…既然如此,傅弘之率领两万人留守蜀中,震慑四方;巴郡那边在打下涪陵之后还需要留下一个军团,再调一个军团北上固守北部防线,如此我军主力才能安心东征!”刘裕说道。
“大王英明!不过大王还需要防备江东军有可能的不按套路出牌,万一他们抢先一步攻打上庸、夷陵呢?如此则将我军东出的道路断绝!大王还得抢先一步,以防万一!同时还得派人出使宇文泰和陈霸先,先稳住这两方,以防我军的敌人不止孙策一路!”法正建议道。
“好好好!就是不知在列的诸位何人愿意出使?”刘裕问道。
“大王!臣愿意往长安走一趟!”刺史府长史—张裔毛遂自荐道。
“大王!臣愿往荆南!”治中杨洪请命道。
“好!准了!”刘裕不禁大喜。
眼下东出一事商议完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就等巴郡那边打下涪陵,再分兵固守各处要害,最后两路人分别结交好宇文泰和陈霸先即可。
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张裔研涉史书,刘璋时,被举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回州任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
张飞入蜀地,刘璋授张裔军队,命其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
作为刘璋信使前往会见刘备,刘备答应他对刘璋以礼相待并安抚刘璋部下,张裔回到成都,开城欢迎刘备,刘备任他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太守。
在赴郡上任途中,被益州人雍闿押送给吴国孙权。
章武二年(223年),刘备去世,丞相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乘机向孙权提出请求放还张裔。
张裔回到蜀国后,诸葛亮任他为丞相府参军,代行相府政务,又兼益州治中从事。
诸葛亮驻守汉中,张裔以射声校尉身份兼留府长史。
后加封辅汉将军,兼长史照旧。
建兴八年(230年),去世。
………
杨洪(?-228年),字季休,三国时犍为武阳人,本益州牧刘璋郡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刘璋时历部诸郡。
刘备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
李严打算搬迁郡治房舍,杨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
李严欲荐杨洪于州,为蜀部从事。
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
建兴元年(223年),其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
刘备征伐东吴失败,回军驻扎永安。
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听闻刘备生病,惧有后患,举郡叛乱,烧毁临邛城。
当时诸葛亮到川东看望刘备,成都空虚,是以黄元素更加无所忌惮。
杨洪立即启奏太子,要求遣其亲兵,派将军陈智、郑绰讨伐黄元素叛军。
众臣商议,认为黄元素若不能围攻成都,当由越嵩据南中,杨洪对此反对。
随后,陈智、郑绰根据杨洪的意见埋下伏兵,生擒住黄元素。
刘禅即位,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