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数十里连营都动了起来。
拆营的拆营,列队的列队,随即十万大军开始移动。
我和周瑜、王猛、鲁肃等人在明卫的陪同下,走在最前;后面是白袍军;中间是宋谦、贾华统帅的我和周瑜的本部,然后是荆北军团五万大军;最后是孙贲的无难军,以及魏延统帅的炮灰营。
樊城往北有一条官道直通宛城,途中将经过几座城池,新野以南都在我方的控制下,新野以北都在曹操的控制下,显得泾渭分明。
途中人烟稀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此地的凋敝,这都是战乱引起的。
“哎,昔日繁花似锦的南阳居然破败成了这副模样!”我不由得感叹道。
“可不是吗?昔日的南阳有人口七百万,现如今有没有百万都是问题,人口的流失也加剧了南阳的衰败。”周瑜说道。
“等到天下一统,南阳此地势必就会重新繁荣起来。”鲁肃也说道。
“即将入冬,希望今年没有天灾吧!”王猛感叹道。
说实话,在我方阵营,众人对北方的雪灾都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都希望北方年年雪灾。这样一来,在此消彼长之下,我方和曹操之间的实力差距就会越来越小。
但王猛和他们不一样,他是真的心系天下,无关乎诸侯之间的实力差距,而只在乎天下黎民苍生。
“王大人,不知您是何方人士?”周瑜骑在马上抱拳向王猛问道。
“回大都督,在下乃是北海剧县人士!”王猛回答道。
“青州多俊才,王大人心系天下,真乃我辈楷模!”周瑜赞叹道。
“大都督过奖了,王某在年轻的时候便亲眼目睹了黄巾之乱,蛾贼对地方的破坏不压于一场天灾。更何况,北方历经旱灾、蝗灾,如今又有雪灾,再加上战乱,百姓早已是苦不堪言。因此,主公愿意与曹丞相结盟,无异于救民于水火之中!天下苍生也必将感念主公的仁慈!”王猛抱拳回答道。
周瑜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张子布、鲁子敬都建议主公趁机休养生息,王大人为何一意孤行,非要劝说主公北上加入联军,一起讨伐异族呢?”
“主公志在天下,而非区区南方四州。既然如此,主公就该获取全天下的民心,而非只单单南方的民心。如今,异族联合,建立大秦,与大汉分庭抗礼,西凉百姓正受异族的荼毒,关中的数百万百姓也在受到威胁。
倘若主公不出兵,关中、西凉的百姓岂不是将只认曹操?
倘若主公出兵,无论如何关中、西凉的百姓都会记得,主公曾经解救过他们!
如此一来,等到他日我军再一次兵进关中、西凉,岂不是民心所向?”王猛说道。
“说得好!”周瑜赞叹道。
没想到,原来北上加入联军还有这么一个道理在。
此时,听了王猛的话,我也不禁更加坚定了要加入联军的决心。
樊城至宛城,整整三百里路,若是快马加鞭的话不过三天的路程。
但我们是大部队,人数多达十万计,后面还有民夫带着辎重,因此队伍行进得极慢。
第一天,只走了大约三十里,照这样下去,就得十天才能抵达宛城,就会错过会盟的时间,这样可不行。
当天夜里,我便召集众人,一起商议此事。
“主公,咱们此次只是北上会盟,未必就会立即结成联军,兵进关中,与异族作战吧?”太史慈说道。
“所以子义你的意思是继续慢悠悠地走?然后错过会盟,让咱们被天下诸侯笑话咯?”我反驳道。
太史慈一想也对,于是闭口不言。
“主公,要不放弃辎重,全军保持速度,每日行进五十里怎么样?”陈庆建议道。
“等到了南阳境内一切皆有可能发生,倘若有诈,曹军劫我方粮道,十万大军岂不是要被困死在南阳,然后全军覆没?”周瑜反驳道。
“这…”陈庆也无言了。
“二位军师,你们怎么看?”我连忙问向王猛、鲁肃二人,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主公,肃赞同大都督之言,眼下曹操虽然要与我方结盟,但确实不可不防。倘若有诈,万事皆休,所以此事还需谨慎应对!”鲁肃说道。
我点了点头,随即看向王猛。
“主公,以在下看来,我军不如分批前往!”王猛说道。
“哦?怎么个分批法?”我连忙问道。
旁边,周瑜、鲁肃、陈庆等人也不由得来了兴趣,竖直了身子,准备洗耳恭听。
“大部队中有马匹者脚力最快,其他步兵其次,辎重队最末。主公不妨下令,由骑兵先行,步兵大部队次之,辎重队殿后。如此一来,既能保证主公和大都督在约定的日期抵达宛城,参与会盟,又能有大军在后方保障我军的威严和安全,步兵大队在中间还能时刻支援前队和后队!”王猛献策道。
“好主意!”周瑜不禁赞叹。
就连其他人也忍不住喝彩。
“好!好!好!由我等率白袍军在前,如果有事,凭借着脚力也能跑路。真是个好主意!就这么办!”我当即拍板。
其他人也不禁开始拍起了王猛的马屁。
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鲁肃的谋略高是体现在战略上,周瑜、陈庆等人的谋略高是体现在战术上,而王猛的谋略高则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周瑜也不禁对王猛更加另眼相看起来,王猛、王略景果然有才!
队伍在野外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大部队便按照王猛的主意,以及我的吩咐开始分批前进。
由我和周瑜、王猛、鲁肃,带着白袍军先行出发;太史慈带着荆北军团紧随其后;孙贲、魏延、宋谦、贾华则率部护送辎重队殿后。
三路前进,再无顾忌,速度也不自觉地提升起来。
两天后,我带着的先头部队就已经抵达了新野地界。
注:蛾贼是封建时代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后汉书·皇甫嵩传》:“角(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勑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