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暗探禀报,乾国在其境靖地四州有兵马调动的痕迹。”
听到黄子昂的禀报,童御神情一动。
“具体情况如何?乾国兵马向哪里调动了?”
说到这个,黄子昂神情有些不自然。
慢慢才说道:“禀陛下,我们的暗探查到的只是大概情况,其兵马调动是在昌宁一带,至于具体是调入或调出,一时还没有具体消息。”
童御没有对此生气,因为这样的情况又不是第一次了。乾国的历次军事调动都极为隐秘,如果不是极庞大的兵马调动,根本无法查看其明确目的。
“我南楚在边境驻扎着十万大军及北部边境驻扎的三十万大军。因为师盛宣的建议,朕在不久前又向西境增调了二十万兵马,作为后续准备部队。”
“这两个时间点的切合也太近了,乾国兵马调动会不会就是因为我南楚向西部增兵了呢?”童御猜测道。
“回陛下,现在还尚未可知,暗探正在查探。”黄子昂答道。
“不必了”童御却道。
“人家兵马都已经调动完了,之前没有查到,现在还能查到吗?恐怕查到也晚了。”
“而是积极准备一下,前线的备战之事吧!”
“前线准备情况怎么样?”
“回陛下,我大军有五十万大军在西部各地完成集结。第一批次的物资补充,也已经完全到位。后续准备物资很充足,一旦大战开始,即可持续不断地向前线输送。”黄子昂答道。
“国内粮草能够支撑大军作战多久?”
“两年”
“如果以目前的五十万大军作为出战部队,国内现有粮草足够维持大军两年作战。至于再多的兵力和再长的时间,其中的粮草周转还有待估算。”
“传朕的旨意,把集中的所有物资即刻送往前线囤积。为大军作战做好万全准备。”
“陛下,现在就把所有物资运到前方囤积,是不是太早了?”黄子昂质疑道。
“乾国在靖地四州的兵马调动,无论是调往何方,那个位置都与我南楚息息相关。是该实施合纵之策了。”童御道。
“陛下,我们派去联络晋国和北凉的人。已经回来了,两国都愿意合纵攻乾,但是具体时间恐怕定不下来。”
“北凉似有难言之隐,晋国又在张望,不会率先出头。臣估计如果没有我南楚率先动作,他们是绝对不会有所动作的。”黄子昂道。
“诸国之间伐交频频,哪里来的什么真的信任。只要能确保在我南楚出兵之后,他们能随后跟上就行了。”童御道。
童御目光深远,突然说道:“师盛宣刚才给朕分析了乾国强大的原因,相对之下也就显现出了我们自身的毛病。”
“那陛下可曾采纳他的建议?”黄子昂问道。
童御没有立即回答,走了几步才说道:“他的每一条原因都分析的很到位,相见之下也确实说到了天下诸国及我南楚的痛处。一针见血,但朕并没有回应他。”
黄子昂眉头微蹙,“既然他说的有道理,陛下为什么没有回应他,而试着实行改革呢?”
“他确实说的很对,条条直击要害,要是把这些问题都改掉,我南楚绝对能战胜乾国。但他说的每一点都点的太痛了,那是粉身碎骨的疼痛。”
“朕怕在这场疼痛之下,把现在完好的南楚撕裂成两半。”
童御深呼了一口气,说道:“而且,朕也不想这个师盛宣死在我南楚,让朕落下一个杀贤的名头。”
“不管他因为什么目的愿意帮助我南楚,但他确实帮助了我南楚,凭这一点,朕就愿意善待他。”童御脸色沉着的说道。
“他给朕分析的那些情况,总结出来三条,第一就是削去世家,第二打击官僚消灭官阀,第三精简军队。”
“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打在要害上,但是每一条要害的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斩掉一根丝线,就会触动万条神经。剧烈的疼痛会使这些神经极度敏感,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谁也不知道。”
黄子昂静静的听着,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他这个做丞相的很清楚。身为百官之首,他天天面对的就是这种关系的漩涡中心。他现在不再质疑童御,为什么没有回应师盛宣。真的要实行这三条建议,背后将触动各方利益。
南楚虽然表面上政局稳定,但其中深藏的各种复杂关系,不要说一个人,就算是一个国家,也会在这种关系的崩错下而灭亡。这种生死存亡的问题,轻易不敢触碰。
童御继续说道:“朕承认他是一个人才,而且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但他也是一个孤才,傲才。”
“他来我南楚才这么短的时间,我南楚的群臣就对他恨之入骨。”
“这段时间朕接到弹劾他的消息不下数百条,都是要让朕把他赶出南楚,不要听他妖言惑众。”
“唉,朕庆幸当初他没有接受官职,朕也没有强加给他职位。不然他会在我难处粉身碎骨的。”
“连你都收到了不少吧?”童御转头问黄子昂道。
“臣不敢隐瞒,臣确实收到了不少这样的信息,内容与陛下的一样。劝臣上奏陛下驱逐师盛宣。”黄子昂道。
“但臣以为,师盛宣虽然孤傲,但其确实才华横溢。所献合纵之策,除他以外,我南楚恐怕无人能够掌控全局。臣恳请陛下,不要听信谗言。”
“师盛宣不可杀,现在也更不能驱逐。”
“这朕知道,不然朕也不会对你说这些。”童御道。
“朕跟你说这些,是想提醒你,我南楚,因为这个师盛宣的到来扯动了一些人的神经。他是你举荐来的,他的安全你要注意一些。”
“这个人是不会有什么顾忌的”
“臣明白!”
…………
张辰给安离成下了秘密旨意,让他调梁州大营十万兵马南下,秘密进入盛州屯兵,及加强防御。
其次,让魏承率领骁骑南下,与凌夜合兵一处,屯兵襄林二州一线。
至于南楚所探查到兵马调动的消息,是左牧故意在中州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