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后金,天命年间。

在场的诸人神情都不怎么好看。

当然,最关键的还要数努尔哈赤的心情和态度。

努尔哈赤怎么想?他当然也不高兴,这种不满中还夹杂着些许对未来的担忧与思考。

——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的制度,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出来的种种制度之一,此时他已经颁行,也在着手为这一制度的后续影响进行处理。

也因此,他也自然能够明白这个制度背后的逻辑:稳住大金人心,控制住八旗,以免他死后,这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力量就再度走向崩散。

不能说没有别的原因,但上述的这些原因,绝对是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神迹的意思是什么?是这个制度已经不适合大金的发展需要了,最起码在皇太极登位之后是不适合了。而这个制度的核心人物是谁?都是他的子侄们。

四大贝勒,还能与皇太极一同轮流执政,同坐受礼——这样的事情,努尔哈赤能不明白皇太极会怎么想吗?他当然明白,只要把这种事情往他和他的兄弟们身上一代入,他就能够对皇太极的想法完全了解。

是的,虽然努尔哈赤颁行了这一制度,但是实际上,他对于可能引发的后果并非不知晓,只不过……

四大贝勒,除去皇太极外,还剩下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敏就算了,反正他身上还能牵扯到当初舒尔哈齐的谋反问题;但是代善和莽古尔泰,努尔哈赤到底还是有着几分慈父心肠的。

不说别的,代善的储位确实废掉了,但是他的大贝勒身份却依旧得以保留。

总之,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日后折损在这样的斗争之中,进而还损耗大金的国力,影响大金的发展。

所以,能够希望什么呢?只能是希望神迹中的那个大金,代善也好、莽古尔泰也罢,亦或者是他的其他儿子们,都能够与皇太极处好关系;皇太极也不要太过赶尽杀绝。

什么,让皇太极不要收拢四大贝勒以及其他贝勒的权力?努尔哈赤才不会这么想,也不会阻止,只要皇太极不会让大金走向动荡,而是能够蒸蒸日上,那就没有大问题。

代善老神在在地在一旁,并没有流露出什么不满或者惊慌。事实上,他在看到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力荐皇太极继承汗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思路——反正已经识时务了一次了,后面继续识时务不就行了吗?

再怎么说,自己也是长兄,为大金立下赫赫战功,也为皇太极的登基立下功劳,有这样的身份和功劳打底,只要自己能够稳住、识时务,那么皇太极再怎么样,也不可能真的缺了对自己的待遇。

他这么想好了,便对于周边对自己投来的或隐晦或光明正大的视线纷纷视若无睹。开玩笑,又不是汗阿玛看自己了,管他们干什么。再者,有了神迹的这么一提,汗阿玛对于这个制度是什么想法还不好说。

阿敏的神情确实不怎么好看,在四大贝勒中,就属他的身份尴尬——不仅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亲生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这也就罢了,可偏偏舒尔哈齐还因为谋叛被囚禁至死,他的兄弟们中也有几个因此被杀……

而他本人,和努尔哈赤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好。如果说要保留舒尔哈齐的世系,还有一个济尔哈朗在那里呢。

怎么看,神迹中的那个都是会被皇太极下手的样子。

一看阿敏的情状,努尔哈赤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再看莽古尔泰……算了,不看了。

再就是辽东汉人的事情。

——努尔哈赤相当坚定:难道不是那些汉人的问题吗?

“吾国何故分别主人、奴仆,大人、小人?若有人怨恨其国,来投我等,且尽心效力,我等必不使其为奴仆、小人”,这是他一入辽东便明确的事情,他都已经没有想着一定要让汉人们变成奴隶了,已经相当宽善;

而且,他也没有否认汉人的付出与辛劳——“与女真合住之汉人,供应住房、食粮、耕地,亦甚劳苦”,让汉人与女真人同食、同住、同耕。

可是那些汉人呢,却始终不能安分下来,甚至还有在水中投毒之人。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现如今已经早已处理掉了四大贝勒的制度,也已经削弱了诸贝勒的力量。以及女真贵族们的力量。

当然,这并不是说女真贵族们、诸贝勒就此失去影响朝堂的能力,这当然没有;但是,此时的贵族们,最起码不能再如先前初登基时一般掣肘皇太极了。

回想起当时的种种情况,皇太极还是会心生感慨:“阿敏和莽古尔泰,实在有其罪过,朕也不能因他们的身份就无视他们对于大清造成的恶劣影响。”

虽然他确实是在收拢权力,但是阿敏和莽古尔泰走到那种地步,能怪他吗?不能。那分明都是他们自己铸就了惊天大罪,自己压根难以宽待,最终顺势而为罢了。

不然,自己对和硕兄礼亲王代善怎么就没有这么做呢?

——像是阿敏,完全无视了他的命令和要求,让他稳住永平,收拢好当地的军队和百姓,善待永平的汉人、汉官,展示一下大金的气度,树立大金的良好形象,结果他先是压根做不到收拢百姓和军队,继而跑去大肆屠戮百姓、杀掉了一堆官员……

然后,让他守住永平,为了避免他所带兵马不够,自己还打算随后派兵支援,结果他扭头就弃城而走了——就在杀完一堆人之后,走了!

这样的大罪,自己如何能够宽恕?

当时的大金与汉人之间本就结下了不小的仇怨,就像是神迹上说的那样,“五、六百人结队南行”,进而逼迫大金当地的守军;东山的矿徒“有薙发至者杀之”……而在严酷镇压后,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更加混乱,真正是后患无穷。

每每想起当时的情状,皇太极都要叹息追悔:“昔辽东之民,既降复叛,我曾杀之,良用自悔。”不说对当地局势的动荡了,更关键的在于——女真要征伐作战,粮草从何而来?日常开支从何而来?

这不都需要有人进行劳作来供给吗!而劳作供给的人是谁?当然是汉人。汉人都杀了,或者都逃了,女真的贵族们、将士们谁来供应?

也因此,加上其他原因,他也改变了努尔哈赤在位时对汉人的态度,至少没有那么酷烈了,对于汉人官员的思路也进行了转变。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原本一直压抑在心中的怒火在看到女真进入辽东后,当地百姓的境况后顿时喷涌而出,完全无法压制:“蛮夷之辈!果然是只知茹毛饮血,不知礼仪教化的蛮夷!……也果然,这些未曾真正经受中原教化的外族,压根就只会屠戮我大明子民!”

他现如今已经完全不想管什么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了,也对清朝的后续丧失了兴趣——就算那个皇太极比他这个爹在这方面更有眼光,明白不能这么对待汉人,打算善待汉人,又能怎么样?

朱元璋一直朝外喷薄的怒火突然停滞了,收了回去,看起来仿佛恢复了冷静和理智,但是朱标、皇子们也好、重臣们也罢,没有人会觉得朱元璋这是不生气了,只能说,他已经做好了决定。

朱元璋确实已经做好了决定,那就是等到神迹结束——纵使他确实对清朝的后续不那么感兴趣了,但到底也要看完——就点清人手,调兵遣将,前去辽东把这什么女真都给灭个干净!

因为,他已经想到了之后的发展。

皇太极比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在这方面想的更加长远,因此对待汉人的态度要更好,但是,归根结底,他是女真人的首领,怎么可能让汉人超过女真人?他还要入主中原,那么就也不可能像是辽朝那样发展。

因此,汉人百姓都会生活在这样的统治之下——但是那个清朝的统治会无法维持吗?不。只要皇太极眼光可以,他后续的皇帝又不要太过拉垮,那么清朝就可以拢好那些汉人大族们,继而控制住大片地区。

朱元璋可不相信汉人大族的节操。

虽然他们是汉人,但是只要他们家族不灭,只要他们上升渠道不断,只要上层的统治者能够愿意分给他们一些东西,那么他们便极有可能会投入对方的怀抱——毕竟,面对已经进入中原的清朝,反抗的话,利益不可知,但损失可是相当大。

而汉人大族会善待百姓吗?朱元璋也不会相信这件事情。蒙元时期,多少丧尽天良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些人干的。

但是,对大明的这些地方大族举起屠刀,并且处理好后续影响,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牵扯到的问题太多了;那么,倒不如先去辽东把女真这一可能引动问题的一大关键点先处理了。

毕竟,处理女真,可没什么人能够叽叽歪歪。

朱元璋有些晃神,他清楚地知道,在那女真治下的辽东百姓过得悲惨,但是极有可能,在大明,百姓们也过得同样悲惨。

他从不避讳自己的出身,也正是这样的出身,他更能够体谅普通百姓的劳苦和悲惨,进而想要尽可能地处理贪官污吏,让百姓有一个更好一些的生活环境;

但是,他还是大明的皇帝,是朱家的大家长,他如何能够不管大明、不管他的子孙后代?

【后金的对外关系有好几个,包括与蒙古各个部族的关系,与朝鲜的关系,以及与明朝的关系。】

【而其中最核心的,当然是与明朝的关系。】

【在努尔哈赤生前,后金与明朝之间的战争关系从未中止,双方一直保持着作战态势。】

【而到了皇太极,他想要消灭明朝吗?想的。】

【但是,他认为现在的时机合适吗?不合适。】

【明朝固然已经腐朽不堪,在内内斗不断,在外烽烟四起,且皇帝也并非什么能够力挽狂澜创下不世之基业的人,因此,明朝的衰落是明明确确摆在那里的。】

【后金能够据有辽东,一方面是女真的军事力量提升,一方面,就是明朝在内部不稳、将领出问题、边关卫所多年来日复一日的腐朽和军户逃亡、吃空饷下,早已战斗力下滑。】

【但是,明朝确实腐朽了,可还依旧占有着广大中原,有着一定的底蕴和积攒——虽然这样的底蕴和积攒未必能够发挥出来。】

【而后金呢?】

【前面,皇太极自登位开始,本人就面临着众多内部问题,他的权力不够稳固,进而政令并不能很好地实施,不论是想要改革还是做些其他的,总归不够方便。】

【而辽东内部,也颇有些动荡,这同样不利于后金的作战。毕竟,逃亡和反抗的,除了汉人百姓,汉人奴隶和俘虏外,还有女真原本的奴隶。】

【而在与明朝开战后,双方的互市自然停止,女真原本的大量物资就是通过互市获得的,互市停止,虽然不是不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补充物资,但是终究抵不上平稳互市所带来的资源。】

【以及,多年征战,女真大量的男丁都已经拉上了战场,“卖牛典衣,买马制装,家私荡然”——如何能够不间断地继续作战?】

【因此,皇太极选择暂时和谈,能谈成也好,谈不成也罢,总归能够拖延一些时间。】

【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处理刚刚登基下的后金国内事务,用来稳固皇太极自己的权力,也可以用来处理一下与朝鲜等其他力量的关系。】

【况且,随后的明朝,还进行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权力交替——最高权力交替,这件事情皇太极也能够探知到。】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崩,第二年就是皇太极的天聪元年。也就是在天聪元年,明朝的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明熹宗驾崩,无子,遗诏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是为明思宗。】

【这一场权力交替,对于明朝的影响极大,堪称是中央朝堂的一次大洗牌;进而,也影响到了明朝的边关将领以及对外政策。】

————

————

上一章的[注]:关于四小贝勒,找到的结果有争议,一说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皇太极在位时将阿济格替换为岳托。(孟森)

一说起初是杜度、阿济格、多铎、岳托,后杜度被替换为豪格。(杜家骥)

而在皇太极登基宣誓祭天的时候,参与的贝勒们包括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讬、硕讬、萨哈廉、豪格。

努尔哈赤对于辽东汉人(汉官)的态度:“汉官与我等之诸申,因何同等对待?若我等之诸申(女真)犯罪,则问其功劳,问其官位,稍有理由,即应赦之。若尼堪(汉官)犯下死罪,又未尽心效力,复有偷窃之事,则应尽诛其子孙亲族,为何仅责打了事?”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庆余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带着农场混异界三国:穿越曹昂,从截胡邹氏开始大唐:旅行青蛙,开局长生不老道魂少年铁血战神摄政红楼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三国:开局获得霸王武力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大秦第一熊孩子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福寿至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王爷要咬人:宝贝,别太坏!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乱世三国志(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三国:白毦陈到隋唐:以一己之力护大隋万世昌隆书生的悠闲生活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绝世小书儒大唐锦鲤小郎君张逸风姜凤小说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明末枭雄公子无期秦昊是什么小说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嫏嬛姝开元帝师明末之木匠天子三国我为皇穿越错了怎么办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武则天之无敌风流太监的我:称呼是我最后的倔犟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公牛传人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