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明朝,永乐年间。

朱瞻基心头顿生一股希望:“祖大寿这样回到锦州,应当是对后金假意投降?”

虽然现如今还只是讲到了此处,但是朱瞻基却是觉得祖大寿应当不会真的帮助皇太极去夺取锦州,他并没有真的选择就此归降。

朱棣没有否决他的这个想法,这样的走向并不是没有可能,相反,可能性还不小。只是,如果祖大寿回到锦州,那他是会直接镇守锦州,还是调往他地?

以及,大明与后金之间,关于锦州这样的关键要地,必然迟早都会有一场大战。而若是依照大明最终的结局,以及皇太极那个“为清朝入关扫清障碍”的评语,锦州等地,必然会在他生前被他握入手中。

——那么,如果当时祖大寿也还在锦州镇守,他是会在交战中战死,还是未能战死、再次被俘或者投降?

如果是后者,那么祖大寿,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负面意义上的“名留青史”的结果啊。

而有了这样的一个将领,大明在末期的名声,同样也会受到一定牵连。

【祖大寿在被皇太极放走前,给皇太极定下的计划是这样的:十一月初一当晚,他赶赴锦州,徒步入城,然后对城中人说,昨夜他是突围逃出来的。随后,再由他去说服锦州军民——这些人原本就归属于祖大寿统辖——同他一道归顺后金。

而在锦州城内的巡抚丘禾嘉若是赞同此事,则可以保住丘禾嘉的性命,否则祖大寿就将其除掉。

为了让皇太极能够随时掌握祖大寿的行动进度,祖大寿表示,如果第二天,也就是初二,他顺利入城,就会在锦州城内发出炮声示意;如果第三或第四天,也就是初三初四,他成功夺取了锦州城的控制权,那么他同样会在锦州城内发出炮声,提示后金,此时皇太极就可以带兵前去接手锦州城了。】

【第二天,十一月初二,后金先是清点了一番大凌河城内的剩余人数: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三十二匹马。而当初修筑大凌河城时,夫役百姓商贾加上士兵,共有三万余人。】

【随后,皇太极在军营中听到了从锦州城内传来的一声炮声,但随后却再也没有响起。】

【这显然与祖大寿先前商议决定的计划不符。】

【十一月初四,在没有按照计划行动的两天后,祖大寿派人来到了大凌河城,表示他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之前走的时候带的人太少了,面对锦州城如今的众多兵力,他完全无法实现原本夺取锦州城控制权的计划;因此,他特地派人来禀告皇太极一声,让他不要着急。同时,他表示,那些归降和战死的将领的家属,他已经悄悄派人赡养,不用担心;

最后,他则对皇太极再次表示,“后会有期”,暗示迟早他会夺取到锦州城,届时再会;同时,表示,如果皇太极有什么指示,那也不要有太多的顾虑,直接派人告诉他就行。】

【过了几天,十一月初九,祖大寿再次派人来向皇太极送信,信中表示相约之事,难以实现,并重申了所带心腹之人太少、锦州中由各处调集的兵力太多,且巡抚丘禾嘉对他颇有疑心等理由。

所以祖大寿认为,此时不应轻举妄动。“我子侄等,尤望皇上垂盼”;而至于计划,则要蹭到翻过年后再说了,他不会忘记这一计划的,但是必须等等,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再说。】

【对于祖大寿这几番表态,皇太极并没有再度生出更多的怀疑——除去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对他可能逃回明朝的担忧外,皇太极整体上还是对祖大寿持信任态度的。】

【因此,皇太极表示,“……你也不用顾虑,我会安置好大凌河城中投降的这些官员百姓,让他们能够在后金中安然生活,不会让他们受罪。关于我们的计划,你只要看情况进行就行,我相信将军你,必然能够找到好的机会。而你放在我这边的子侄们,你也不用担心,我怎么可能会亏待他们?必然会好好培养,让他们如以往一般生活的。”】

【在皇太极此次回信之后,双方就未曾再有过直接沟通。】

【在此期间,后金之中,虽然对祖大寿并不完全信任,始终抱有一份怀疑,但是却也还是认为,祖大寿是他们放在明朝的一颗可能可以在关键时刻调动的暗棋。直到数年后,后金朝中才完全确定,祖大寿并不打算为后金出什么力。】

【祖大寿也确实没有打算为皇太极谋夺锦州。】

【在回到锦州后,他就立刻组织了锦州的人马,加固防御,随时准备防备后金军队来袭。】

宋朝,开宝年间。

赵德芳愣了一瞬:“所以祖大寿果然没有真心打算投降,他还是想要回到明军之中。皇太极这算是被骗了?”

赵德昭觉得也不完全算是被骗:“虽然祖大寿确实是没打算按照约定,但皇太极也不能完全算作被骗,毕竟他不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了吗?况且,祖大寿的那些子侄们也是实打实地握在了他的手中。”

算下来,皇太极也没有怎么太亏,就像他自己想的那样,如果能成功,当然一本万利,为此冒一些风险也可以;但是没有成功,大凌河城也已经被掌握,因为大凌河城而被歼灭的明军也是已经被歼灭,祖大寿的那些能行军作战的子侄们也一个个都已经到了后金。

这些东西都是不会因为祖大寿诈降就能改变的;而锦州,本来也算是最初计划之外的事情……

他概括总结道:“不管怎么说,大凌河一战,明军伤亡太严重了,这些消耗都是不能短时间就立刻弥补的。”

这是对明朝的一次大打击。不过,锦州还能继续握在明朝手中,还是一件好事。

赵匡胤在两人之后,点评道:“不只是这些方面。祖大寿本人当初说的那些话虽然许多都是诈降,但也确实有一点真实的地方,比如‘为国为家为身,三者并重’,他确实存着一些报国尽忠的想法。只是,你们也不要忘了在他出镇大凌河城之前,发生过什么。”

几人顿时反应过来。祖大寿的报国思想不假,为家为身也不假,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诈降而后逃回锦州。

但是,在祖大寿前来修筑大凌河城之前,他是随同袁崇焕一同在京畿之地作战,而后,因为见到了袁崇焕当廷下狱的事情,他直接和辽东兵马一同逃回了山海关——最终,还是孙承宗迅速安抚下来的。

——这样以来,他对于明思宗还存有多少忠心?他还敢相信明思宗吗?

不说别的,就一件事情,如果明思宗某一日宣布要让他前往京师觐见,他敢去吗?

如果祖大寿与朝廷存在了隔阂,那么他在明朝就不能发挥最大的正面作用。

【祖大寿的诈降,确实让后金此时想要尝试获得锦州的打算落空了。】

【不过,他的诈降,却不能改变大凌河城陷落的事实,大凌河城陷落,明朝想要以此扩大控制区域、加强己方力量的计划失败。同时,祖大寿的子侄如祖可法、祖泽润等人,以及其他明军将领如张存仁等人的归降也成为了既定事实。】

【这些人在归降后,皇太极一律官复原职,予以重用,加以恩养。这一政策起到了对外招牌的作用,让皇太极此前一直声称的“恩养”政策有力地得到了证实,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投奔,且让日后一些人投降时减少了一部分阻碍。】

【同时,这些汉人官员的加入,也为皇太极在后金之中推行的学习汉文化政令,和他对于后金政治制度的改革减轻了一些难度。】

【而大凌河城一直坚持固守不愿归降的表现,也让后金上层进一步认识到了他们此前做法的错误之处;加上此次皇太极围城战术的大获成功,后金在此后逐渐加强了军纪管理、推动汉文化在军中的学习,并且更愿意尝试这种“围城打援”之策。】

【当然,短时间内,后金也难以对明朝再发动一次大规模作战了。】

辽朝,会同年间。

耶律德光点头,借此进一步推行和宣传恩养政策,并且推动学习中原文化、改革朝堂制度,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这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大凌河城一战,明军打得如此惨烈,如何不能让后金的那些贝勒们震动?只要心中有所震动,那就可以趁势推动各方面制度的改变。

而这些被“恩养”的汉人官员将领,也必然会忠心为皇太极做事;再者,推动朝堂改革,对于他们本身的利益也非常大。

至于后金短时间内无力对明朝发动大规模作战……这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林丹汗这时候还在西边呢。但是吧,耶律德光有些感慨:“在后金没有对明朝发动大规模作战的这段时间,明朝也没能恢复过来啊。”

这可就属于是浪费了不少时间了。

【明朝这边呢,在大凌河城失败后,朝堂议论纷纷,不少人开始指责孙承宗当初重筑大凌河城的决定,认为这一次丧师辱国,正是孙承宗的决策失误。于是,十一月,孙承宗请辞致仕。】

【而到了十二月,明思宗再次“以大凌筑城招衅”,罢免了孙承宗的官职。】

【随后,明思宗又罢免了丘禾嘉,转而让杨嗣昌管理辽东诸事,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

杨嗣昌此人,关于他的才能不少人对此有所争议;但是,在明思宗为帝生涯中的五十辅臣中,明思宗对他的信任始终如一,堪称独一无二。】

【不过,杨嗣昌一人的备受信任,并不能改变明朝此时整体上的分离不协状态。】

【明末,以枢臣、经略、巡抚三者,分别掌握军事大计。这样的分权虽然确实是分权了,但是到了明朝末期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状态下,也成功让作战指挥与地方军政不能相辅相依,一致为用。】

【况且,此时枢臣、经略、巡抚在不少时间中都早在内斗,互相侵权,始终难以协调一致,更难以“共济国艰”。除却彼此可能存在的党派利益争斗,光是战还是守这件事情,就会出现意见纷歧,进而互为掣肘、不受节制,最终导致分崩离析、上下解体的危险境地。】

【而明思宗本人呢,其实也对边事重臣有所顾忌。】

【这样一来,更加推动了朝廷和边疆之间的隔阂,君臣将佐间诸多派系,几乎变成了“在上者不信任其下,在下者亦缺乏精诚”,这样的相互猜疑的情况。】

【这样的巨大漏洞,又如何不会对明朝本就危险的局势造成雪上加霜之态?又如何不会被后金所乘?】

【此外,明朝内,本来就已经从陕西一带燃起烽烟,且一直没有被朝廷彻底镇压下去。而经过了这一次后金突袭京畿之地,京畿之地也瞬时变得千疮百孔。】

【大部分明朝的军力除却镇压陕西一带的,就是在辽东抵挡后金军队;因此,京畿一带起义军或者盗贼蜂拥而起。】

【而在京师被围之时,延绥、固原、甘肃、临涨、宁夏五镇总兵,都调集兵马勤王支援,这也导致了这几大地方的兵力出现空虚,进而无力管理镇压当地的变故——流寇蔓延,势益猖獗,大有不可抑制之势。】

【同时,不少地方的明朝士卒,因为调动频频,加之明朝给出的粮饷不足,开始掠夺百姓。当被发现后,不少士卒转而溃散,进而也变成了起义军或者盗贼的一员。】

【也由此,“晋之群盗亦从此大起”“四方多事,国内已无宁土”,“天下扰攘,遍地盗贼”。】

【这样的国内情况,对于明朝的影响可想而知。】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叹息,这样的情况,岂止是可想而知!分明就是极大的影响!

“四方多事,国内已无宁土”,“天下扰攘,遍地盗贼”。

每当这样的情形出现在一个朝代中,那么,都不需要出现像是后金这样的一支虎视眈眈的外敌,只需要这些情况,只需要这些“盗贼”中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出现一个迅速成长的力量,那么,这个朝代也就可以等待宣布自己的终结了。

不需要像是后金这样的外敌,只要这些农民起义规模不断扩大,一个王朝最终就会走向无法挽回的崩坏。

所以,这样的局面,也算是后金皇太极这一次长驱直入京畿之地,给明朝带来的非常重要的影响之一了。

而之前陕西的那些起义军,经过了这几年,明朝朝廷都没能彻底镇压下来……本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而有了这些各地蜂拥而起的义军或者盗贼的助力,那些陕西未被消灭的人,只会更加难以消灭。

再者,就是明朝此时这样的中央和地方互不信任、明思宗本人还在加重这一问题的情况……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庆余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带着农场混异界三国:穿越曹昂,从截胡邹氏开始大唐:旅行青蛙,开局长生不老道魂少年铁血战神摄政红楼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三国:开局获得霸王武力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大秦第一熊孩子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福寿至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王爷要咬人:宝贝,别太坏!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乱世三国志(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三国:白毦陈到隋唐:以一己之力护大隋万世昌隆书生的悠闲生活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绝世小书儒大唐锦鲤小郎君张逸风姜凤小说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明末枭雄公子无期秦昊是什么小说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嫏嬛姝开元帝师明末之木匠天子三国我为皇穿越错了怎么办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武则天之无敌风流太监的我:称呼是我最后的倔犟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公牛传人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