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总而言之,皇太极在自己继位中后期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维持满洲传统、保证满洲主体意识方面。】

【而在他处理内政、消耗明朝的时候,整个天下的局势也已经走向变革的时机——这也是他一直所等待的时机,是他实现自己的宏图野望的最好机会。】

【在多年的准备和积淀之下,清朝终于要等到那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但是,这个机会属于清朝,却不属于皇太极。】

【崇德八年,在这一年间,皇太极就已经屡屡出现“圣体违和”的情况,而到了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白天还处理了一番政务的皇太极,就在半夜驾崩了。】

【他的驾崩算是比较突然的一类,按照清朝自己的记载,属于“端坐而崩”,而按照推断,皇太极多半是由于大脑血管疾病恶化,最终导致短时间内猝死——之前,他在松锦之战期间流鼻血、三日不停,就可以算是一个预兆。】

【他死后,庙号定为了太宗,谥号——排除掉前面的一连串,核心的就是文皇帝。】

清朝,崇德年间。

自己死于这个时间,对于皇太极的震动显然极大,他显而有了数秒的怔然。

死——这不可怕,谁不会死?死于疾病,倒也不算什么意外之事。

但是,但是,就差这么一点点,就差了最后的一段时间……!

虽然皇太极之前从概述中确实知道了自己没能活到大清真正入关的那一天,但是,当时他还想着大清的入关是否还有着一段时间,是否还需要一些准备机会……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居然真的是这种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情况:就差那么最后一步!

就差最后一步了啊!

差一点,他就可以亲自带着大清进入中原,完成他一直以来为之孜孜奋斗的核心目标,也为自己的一生缔造一个完美的结局……

带领大清打牢基业,制定并且实施了各种最优秀最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再带着大清接收胜利果实……这听起来就美好的无与伦比,让人不能不心生向往。

——他怎么就没能多活两年呢?!

皇太极颇有几分恍惚,内心不断地捶胸顿足。

面对皇上的这副模样,亲王贝勒大臣们都纷纷表示完全能够理解。

又有谁不能理解呢?这种面对不世之功业,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而时机也就差那么一点就要来临,自己却先一步……的痛苦,大家都能够理解,甚至还能做到感同身受。

皇太极本人倒是没有让这种情绪主导自己太久——决定了,立刻开始养生,保重自己,怎么也得活到大清进入中原的那一天。

随后,他就开始思考起自己暴亡后的问题了,毕竟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不是关键的核心问题。比如,自己当时有几个儿子?这些儿子年纪多大了?谁是自己的继承人?……等等,自己当时有明确立下一个继承人吗?

——完了,如果自己没有明确的继承人,那么大清日后不会走上之前那些朝代,比如金朝的皇位内斗的老路吧……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莫名觉得,日后的这些个太宗,是不是都要谥一个“文皇帝”……

不过这倒不是关键,对于皇太极的暴亡,即使是异族,他也不得不发出一声同情:“这皇太极确实是时运不济。”

他为了委婉一些,还用了时运不济这个词。其实,要真的说,皇太极这岂止是时运不济,简直是完全丢掉了时运。

贞观重臣们同样点头,确实,这种结局,说一句时运不济完全不为过,这都是委婉的说法了。这放到他们身上,简直就是当年陛下第二天就要玄武门夺权称帝,万事俱备、只等第二天了,结果前一天晚上他们这些心腹中的某一人没了……

这是何等的凄惨了得。

不过,对皇太极的遭遇聊表了一番同情之后,李世民也好、大臣们也好,都猛然想到一个问题:神迹怎么没有提到过皇太极确立自己的继承人?

“皇太极他到底有没有指明继承人?”长孙无忌问了出来,“不管有没有,他的继承人或者人选都年岁几何?”

继承人问题可是关键。

如果皇太极没有指明继承人,那么清朝是不是得围绕这个问题来一番争斗?清朝内斗,那不就是明朝的机会?

而不论皇太极的继承人是否明确,如果他的继承人或者继承人人选中都年岁不大,比如都是难以亲政甚至是幼帝,那……岂不更是对清朝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虽说幼帝、不算幼帝但也不能亲政,或者太后摄政,这些情况并不能绝对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政局动荡、国力削弱,但是更多的时候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样一来,明朝能不能抓住机会?

如果这样的情况明朝都没能抓住机会,那明朝国内的情况究竟糜烂到了什么程度……

【皇太极驾崩了,但他有两个遗憾,一个是大勋未集,这个显而易见;另一个,就是储嗣未定。】

【没错,他没有在生前明确自己的继承人。】

【那么,按照清朝的情况,他们虽然在皇太极的推动下一定汉化,但是核心部分依旧保存有满洲旧俗——其中就包括这种选立继承人的情况。】

【如果皇太极生前明确了自己的继承人,这一机制或许就难以发挥作用;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努尔哈赤曾经定下的,“八王议政”、旗主贝勒们共同推举的制度就又发挥了作用。】

【皇太极有几个儿子呢?如果全都算上,有十一个;如果只算如今在世的,有八个,其中一个还是不过一岁多。】

【这八个儿子中,刨除掉生母身份低微的,还有四个。这四个儿子中,最大的、也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有三十四岁,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其次,是皇太极的第五子硕塞,当时差不多十五岁,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接着,就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六岁,生母次西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以及刚满一岁不久的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生母西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

【而一旦参照努尔哈赤订立的满洲贵族共同推举之法,有权力角逐皇位的也不只是皇太极的儿子,还有努尔哈赤的儿子。】

【同时,能够参与决策的贵族们,主要是几位亲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以及三名受封的郡王,分别是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颖郡王阿达礼。】

【在这几人中,肃亲王豪格本人有意参与大位角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之子,同样有意参与。】

【礼亲王代善此时已经六十余岁,已经丧失了争夺皇位的兴趣;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不具备条件;颖郡王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萨哈廉的儿子;英郡王阿济格和豫郡王多铎是多尔衮的同母兄弟。】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不由揣测道:“该不会这争来争去,最终皇位被多尔衮这一系继承了吧?”以中原王朝的传统来论,这可就搞大了,虽然他们女真、满洲并不怎么在乎这一点。

说来说去,这不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以及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之间的争夺吗。

代善没有了争取的打算,那么作为他的孙子、与他一脉的颖郡王阿达礼也应当是站在他一侧,跟随他选择;郑亲王济尔哈朗没有争夺的资格;剩余的几人,不是打算争夺皇位的本人,就是争夺皇位一方的铁杆力量。

至于说皇太极的其他儿子……神迹本身就已经排除的只剩下四个了,其中除了豪格,三个皇子都还没有封爵,这显然就要比其他人差了一截;更不用说其中两个还不满十岁了。

“如果多尔衮或者豪格能够压制住对方,成功登基,那也确实能够在大面上维持住清朝的稳定,不至于让局势陷入长时间的动荡。”赵德芳道,这样一来,也不奇怪为什么明朝没能占到便宜了——除去明朝内部的风起云涌,清朝的破绽不算太大也有可能。

赵匡胤同意他们的想法,但是他觉得可能性也不止豪格或者多尔衮两种:“不论中原还是外族,这种皇帝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的情况下推举新帝,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让所有人都能接受。”或者说是搞平衡。

而清朝现如今显然还没有中原传统的立嫡立长的正统观念,他们甚至推举人选都不局限于皇帝之子。

“如果多尔衮或者豪格都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不能通过各种手段压过对方,那么他们也很有可能重新选择一个双方、第三方都能接受的人选。”这个人选,就有可能是皇太极的其他儿子了——其中,年纪小一点,不能亲政,需要依靠他们这些亲王辅政摄政,那就再好不过了。

而皇太极的儿子中,恰好又真的存在这样的选项。

【豪格正值壮年,又有军功打底——肃亲王的爵位就是依靠军功获封;而在对八旗的影响上,他本人是正蓝旗的旗主,皇太极原本又掌握有两黄旗,这两黄旗必然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位,最好的人选自然是豪格;】

【多尔衮也同样正处壮年,也有军功打底;同时,他还有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对八旗的影响上,他们三兄弟又有被努尔哈赤划归名下的两白旗,两白旗坚定的支持他登上皇位。】

【因此,站在第三方、对立双方之外的剩余三旗,由代善一脉掌握的两红旗,由济尔哈朗掌握的镶蓝旗,就成了决定最终结果的重要力量。】

【在皇太极死后的第六天,八月十四日,在崇政殿的东庑殿,由代善主持召开了会议。】

【在会议开始前,两黄旗就已经在崇政殿周围部署了护卫军,穿戴甲胄,弯弓搭箭,表示要“护卫安全”。】

【在会议召开后,两黄旗率先表示,必须立皇太极之子,也就是豪格为新帝;多尔衮一派,多铎表示,如果不立多尔衮,那就立他多铎,不立他,那也应该立代善,总之轮不到豪格。】

【被拖入战火的代善立刻表示,作为皇太极长子的豪格,应当成为新帝——他对多尔衮一脉并不怎么支持。】

【见状,豪格当即表示了一下自己的谦虚:我德行浅薄,怎么能够承继大位呢?】

【但这个谦虚在如今的环境下显然不能发挥理论上的效果,多尔衮一脉坚决不接受;两黄旗也绝对不接受多尔衮上位的结果,用他们的话来说,那就是“当初是先帝任用我们,照看我们,我们如今怎么能让不是他儿子的人继承他的基业?!”】

【因此,一番争执之下,完全没有结果,反倒让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彻底展露了出来。】

【豪格表示暂且退出讨论,代善也表示自己年老无力需要休息,阿济格扔下必须立多尔衮的条件暂且退场。】

【在僵持之中,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方案:既然两白旗不能接受豪格,而两黄旗不能接受非皇太极之子,那么,不如在皇太极的儿子中另选一人继承大统?】

【多尔衮在考量了这种做法的优劣、以及继续僵持下去的后果后,选择了同意济尔哈朗的建议。而这个另选一人,对象就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六岁的福临。】

【如此一来,既堵上了两黄旗的反对缘由,又没有让与自己坚决不对付的豪格继位,算是现如今最合适、动荡最小的解决方案了。】

【因此,多尔衮表示,自己赞成由六岁的福临即位,且因为福临年幼,就由自己和济尔哈朗来辅政。】

【豪格也不好反对,于是,这一争位以双方的妥协、选择了六岁的福临为新帝结束。】

【整体而言,这样的结果,对清朝的影响也算是降低到了最低,没有发生什么流血争斗或者大规模政治斗争的情况——虽然在后来,并不和睦的几派还是要发生一定的斗争,但最起码在皇太极刚刚驾崩的这一时期,情况大致稳定了下来。】

————

————

硕塞他妈叶赫那拉氏早就已经改嫁了

以及,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非大妃\/侧妃\/福晋所生的儿子,基本上都是辅国公镇国公,跟清朝中后期不太一样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庆余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带着农场混异界三国:穿越曹昂,从截胡邹氏开始大唐:旅行青蛙,开局长生不老道魂少年铁血战神摄政红楼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三国:开局获得霸王武力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大秦第一熊孩子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福寿至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王爷要咬人:宝贝,别太坏!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乱世三国志(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三国:白毦陈到隋唐:以一己之力护大隋万世昌隆书生的悠闲生活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绝世小书儒大唐锦鲤小郎君张逸风姜凤小说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明末枭雄公子无期秦昊是什么小说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嫏嬛姝开元帝师明末之木匠天子三国我为皇穿越错了怎么办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武则天之无敌风流太监的我:称呼是我最后的倔犟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公牛传人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