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陈平去世,周勃重新担任丞相后,中央暂时进入了一段平稳期。】

【中央平静了,地方上又开始出问题了。】

汉朝初年。

刘邦顿时精神了,中央的事情左右也不过那些,关键就在于此次诛吕、拥立皇帝的功臣集团,刘恒入京的种种作为已经证明了他能够很好的料理这些事情。

但是地方?

不是匈奴,若是匈奴,神迹不会用地方这个词。

那么,地方上有什么?诸侯王——那些他登基后为了稳固统治,分封的异姓诸侯王。

刘邦点点头,大约就是……不对!他猛然又否定了自己的推测。因为吕雉。

按他对吕雉的了解,以及对吕雉能力的认可,吕雉执掌大权后,即使不能彻底干掉那些异姓诸侯王们,起码也能削弱他们的力量,让他们不能随随便便就对中央挥刀而向。最起码不会在现在,在刘恒登基没几年的时候突然反叛。

那还能有谁呢?刘家的诸侯王。

吕雉看了他一眼,冷淡道:“你们刘家的诸侯王如何不会反叛?刘恒不过你的中子,又素无名声,他能够登基为帝,为什么其他人不可以?”不然,那个她又何必对刘邦的几个儿子严防死守。

不要忘了,当时出力最大的还是刘襄,结果他却没能够登上皇位。

【刘恒在登基后,为了加恩有功之人,也为了安抚宗室,他封赏了原有的刘姓诸侯王,又新册立了一批刘姓诸侯王。】

【这一些被加恩和册封的诸侯王,也成为了拱卫皇帝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羽翼遍布汉朝各地,有力地对抗着此时骄横自傲的功臣集团,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帮助刘恒稳定了当时的情况。】

【毕竟,在宗法制的条件下,同姓宗族的力量通常而言都是族长的重要倚仗。】

【但是,数量增多的同姓诸侯王带来的,并不只有好处,它的弊端同样明显——这一点在明朝朱棣的事情上体现的就很明显,唐朝李世民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是个例子。】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叹息,是啊,同姓诸侯王,给了他宗族上的支持后,同样带来源自同姓的特有问题:谋反篡位,争夺皇位。

若说这个问题在他登基之初还并不明显、他对此也感受不深的话,在神迹降临、展示了大汉之后几个朝代的太宗故事后,就相当明确了。

同样姓刘,凭什么你能够称帝,我不能呢?我的力量,同样不弱啊!

汉朝初年。

刘邦对此也很无奈,他的方案是三方制衡,以此维持大汉的平稳,这套方案相当行之有效——起码在刘盈死之前还是很好用的。

但是刘恒,却不能沿用这一方案,毕竟,外戚的力量他是缺失的,而功臣集团的力量还因为拥立新帝有所上涨,因此,除了同姓诸侯王,他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抽了抽嘴角,讲汉文帝的故事,为什么要把他提一嘴?

不过,这些同姓诸侯王的问题倒是没有说错,他在这一点上早早就做了准备,削藩、荣养等手段已经用上了,此时大明的藩王可对朝廷根本做不了什么。

唐朝,武德年间。

李渊再次一口气哽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让他胸口生疼。

为什么要再次提起来这件事?为什么还要再往他伤口上戳一刀?

他难道不知道吗?他不知道给二郎那么多权力、地盘会产生问题吗?他难道没有读过史书、了解同姓诸王的危险吗?

可他有什么办法!二郎那么多功劳,他还能直接无视吗?

虽然他当时确实没有立二郎为太子,但是那不是想着老大嘛……

【刘恒封了哪几个诸侯王呢?】

【他先是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

后来,又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又徙封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刘参为太原王,后徙代王;刘揖为梁王。】

【除去三个皇子外,其他都是刘氏宗室,包括刘恒的兄弟之子。】

【这样的做法虽然让同姓诸侯王拱卫皇帝的力量提高,但也助长了一部分心怀不满之人的力量,代表人物就是济北王刘兴居。】

【刘兴居是谁?他是刘邦长子刘肥的三子,他的长兄就是当时大有继位希望的刘襄,他的二哥就是被封为城阳王的刘章。】

【刘襄起兵,就是当时宿卫长安的刘章探知到消息后秘密传信提醒的,当时在长安的还有刘兴居,他们都打算拥立刘襄为帝,但却没能成功,反而被他们眼中不起眼的刘恒“摘了桃子”,而刘襄在次年就病逝了。】

汉朝初年。

刘邦既然推断出了问题所在,也不再那么在意,重新懒洋洋起来。

左右不过是刘家内斗罢了,再怎么样都是刘家的事情——更何况,刘恒看起来就不是那样没有能力和把握的人,镇压叛乱并不困难。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邦看到了神迹对于心怀不满之人的介绍。

既然当时刘兴居二人想要拥立刘襄,那么刘恒能够不知道这件事情吗?登基已经有几年,刘恒必然知晓;那既然知道这二人原先的打算,他猜不到刘兴居对他不满、甚至可能反叛作乱吗?同样不可能。

而若是刘兴居决定作乱,其他诸侯王就会跟随他?

因此,这件事不大。

至于说这个刘兴居八成要死,死就死吧,谁不会死呢。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也想起来刘兴居这个人,这个在他的记忆中根本没有占多少地方的人。

不是别的,实在是刘兴居所谓的“造反”实在太过儿戏、太过微不足道了些,虽然打算造反,居然都不去认真探查情报,也没有选择一个好的时机,最后还没有打几下,就兵败自杀了。

一点体验感都没有。

【此时,刘兴居的二哥刘章也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势单力薄的刘兴居开始寻找起兵的时机,毕竟如果贸然造反,他的力量必然是不可能打得过中央的。】

【但是,他所谓的寻找时机,实际上和没有寻找也没什么区别。】

【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带兵数万侵占河南地(内蒙古伊克昭盟),并进袭上郡(陕西绥德),杀略汉民,威胁长安。】

【刘恒这时到了甘泉宫(陕西淳化县),也就是秦朝林光宫,对于右贤王的入侵,他派出了丞相灌婴,没错,就是灌婴,带兵出击,此时太尉的职位已经被刘恒废除,权归丞相。】

【匈奴就此撤离,刘恒并没有立刻回京,而是顺路去了太原,接见代国的旧臣们,又给当地的百姓赏赐、免除三年赋役。】

【而刘兴居就是这时起兵的,他的消息中,皇帝要出击匈奴,他周边、长安必然空虚。】

【不得不说,这个消息落后了不止一步啊。】

汉朝初年。

刘邦被这段内容中的新情报吸引住了:“丞相灌婴?”之前不还是周勃吗,陈平死了,周勃再次担任丞相……他还想着周勃要担任多久,没想到这就变成了灌婴。

而且,这灌婴明显比周勃更受信任,连太尉的权力都归属了丞相,也就是灌婴军政一把抓。灌婴什么时候这么能获得信任了?他以前怎么没有发现?

倒是周勃,到底是灵光一闪,自己发现问题,再次自请辞去丞相之位了,还是被刘恒给用某种方法赶下去了?

八成还是被刘恒用不知道什么理由撤掉了吧,刘邦实在不觉得周勃自己能有这个脑子。

萧何看了看,道:“诸王需要就藩,治理自己的封国。”既然如此,怎么能够长久地留在长安呢。

秦朝。

纵然知道大秦已经消亡,但看到如今的林光宫变成了那汉朝的甘泉宫,嬴政还是脸色沉了下来。

明朝,洪武年间。

皇子们对于刘兴居选的时机都非常不屑:“这济北王选了半天时机,还不如不选。”

朱棡感叹:“情报工作一定要重视,再重视都不为过,”不然像刘兴居这样挑了这么个时机,只能是贻笑大方、留名青史,“这就连宋太宗的情报工作都远不如。”

朱橚还怀抱一分善意,劝道:“好歹济北王以同姓诸侯王反叛,是史上第一例,毕竟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对象,做成这样也很正常。”虽然能力当真不行。

嗯……

是不是有什么不对?

他们为什么要开始讨论同姓诸侯王造反的事情?还嘲笑对方时机选的不好、情报工作太差?

兄弟几人面面相觑几秒,都齐齐闭了嘴,将这个话题略了过去,转而开始夸赞起刘恒。

“文帝知人善用,重视恩德……”

【知道刘兴居造反后,刘恒让灌婴回防长安,又派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带领十万兵马去镇压,自己则赶往长安。

回到长安后,刘恒下诏,大军未至时就自行安定的官民、投降的官民都无罪、官爵不受影响;就连和刘兴居一起反叛的,只要及时回归正道,同样无罪。】

【很快,刘兴居就被俘自杀,国除。】

【起兵作乱的刘兴居死了,压力再次来到了功臣集团,特别是周勃头上。】

汉朝初年。

刘邦有些惊讶,周勃都回到封地了,还能有什么事情?

他选择性忽略了自己在诸侯王回到封地后搞出来的事情,刘恒的时候和现在怎么能一样呢?自己可是因为那些诸侯王都不安分,才只能忍痛下手的。

想到这里,他不由道:“我儿仁厚,对所有人都颇为宽和,必然是周勃又做了什么事,才让他走向不好的境地的。”

“……”吕雉几人无言以对。不只是对他这样的厚脸皮,还对他这个“我儿”。

刘盈则是感到了区别对待的痛苦,以往这种痛苦都是在面对刘如意的时候才会感受到的:为什么父皇不夸赞自己呢?自己难道不够仁厚宽和吗?

【前面我们提到过,陈平死后,周勃再次担任丞相之位,但很快丞相就变成了灌婴。】

【这是因为,在周勃担任丞相十个多月后,刘恒决定再一次削弱功臣集团的势力,他对周勃说:“前些时候朕让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有的人托词不愿前往。丞相是朕看重的人,应当做一个表率。”】

【于是,周勃就被罢免了丞相之位,前往封国。】

【但到了封地的周勃并没有能够安享晚年,每当河东郡守、以及各级地方官员到达绛县的时候,周勃都经常身披铠甲、让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因为他担心这些人是来诛杀自己的。】

【其后,很有可能因为这样的行为,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说他想要谋反,刘恒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廷尉,廷尉又交给了长安的府衙,逮捕了周勃。】

汉朝初年。

饶是刘邦也一时沉默了。

周勃为什么要披坚执锐地面见郡守和郡尉?因为他害怕自己被诛杀。

为什么周勃会有这样的想法?除去他们当年自己搞的政变诛杀诸吕、以及吕雉为了巩固统治而对刘姓诸侯王的举措,最根本的当然是刘邦的种种行为。

刘邦当年说的多好听啊!结果,后来呢?旧人们或死或废的有多少?

刘家的皇帝值得信任吗?周勃显然对此没什么信心。

或许最初觉得刘恒好控制的时候不这么觉得,但经过几年的接触,刘恒到底是什么情况、手段如何,周勃到底也看清了一二,他自然再不能认为刘恒是一个无害的存在了。

他到底是刘邦的儿子。

刘邦清清嗓子,坚定道:“我儿怎会是一个冤枉功臣的人?周勃的事情明显不是真实的,这样的情况,定会还他一个清白,怎会让他背负污名而终?”

【周勃被关在监狱里惶惶不安,还遭受了狱卒的欺凌。无奈,他只能给狱卒送了金子,狱卒就提醒他说,让公主,也就是刘恒之女、他的儿媳作证,证明他的清白。

周勃又把自己因为增封获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昭,薄昭向薄太后进言,获得了太后的认同。】

【于是,太后就责备刘恒:“绛侯当时身挂皇帝赐予的印玺、掌管北军的时候不谋反,如今身居绛县,反而要谋反吗?”】

【刘恒已经看到了周勃的供词,又有太后的话,就派使节持符节释放了周勃,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其后,周勃再次回到封地,直到十一年去世,谥为武侯。】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庆余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带着农场混异界三国:穿越曹昂,从截胡邹氏开始大唐:旅行青蛙,开局长生不老道魂少年铁血战神摄政红楼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三国:开局获得霸王武力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大秦第一熊孩子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福寿至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王爷要咬人:宝贝,别太坏!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乱世三国志(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三国:白毦陈到隋唐:以一己之力护大隋万世昌隆书生的悠闲生活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绝世小书儒大唐锦鲤小郎君张逸风姜凤小说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明末枭雄公子无期秦昊是什么小说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嫏嬛姝开元帝师明末之木匠天子三国我为皇穿越错了怎么办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武则天之无敌风流太监的我:称呼是我最后的倔犟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公牛传人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