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亿万孩子!半个世纪前的另外一场与病毒的战争。】
【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是人类命运动荡的十年,疫情按下了人们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给了人们当头一棒,人类生活在撕裂之中艰难前行,生活变得苦涩,已经快要忘记了什么是‘甜’。】
紧接着,石碑之中放出了一个糖丸的照片。
【图片是一颗小小的糖丸当中包裹奶粉和葡萄糖,同时包裹着一段战争!】
【那是人类除了新冠外,另一场与病毒的战争!】
看到视频标题古人们有些疑惑。
“病毒?”
“那是什么东西?”
“既有’病‘又有‘毒’,定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病毒和战争联系在一起?”
还有这新冠....
莫非....它是如同瘟疫一般的存在?
想到这,古人们不由得脊背发凉。
在艰难吞下一口口水之后,他们紧盯着石碑,期待着接下来的内容。
石碑:
【时间回到1955年,一种急性传染病突然在江苏南通爆发,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紧接着466人死亡。】
【紧接着,这种状况迅速扩散开来,在北京,以及上海周边也出现了大批量的患者。】
【患者绝大多数是五至七岁的儿童,在感染这种疾病的初期,患儿身体低烧,同时伴随着食欲不振。】
【但经过8-12天的潜伏期之后,病毒将迅速侵入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烧引发剧烈的四肢疼痛,直至瘫痪。】
【患者的死亡几率极高,就算侥幸存活,他们也会因为肌肉,肌腱,骨骼萎缩等原因从而导致终身残疾。】
【这种一旦沾染上非死即残,且没用特效药的传染病,在民间被叫做小儿麻痹症,学名叫做脊髓灰质炎。】
旁白的讲述下,
插播着黑白纪录片的镜头。
大雪天里面。
成百上千位家长带着自家孩子,奔走在各地的医院当中,脸上满是疲态。
还有前一天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第二天便脸色苍白的瘫痪在床。
原先,古人对于这名叫‘小儿麻痹症’的病,并不清楚,
直到看到视频之中,几个患儿的具体状况,古人们方才恍然。
“这...这不是痿症吗?在后世竟然称为小儿麻痹?”
“没想到,尽管到了千年后的华夏这痿症依旧是不治之症,哎!可怜的孩子们啊!”
经过几个医术精通的郎中介绍后,古人立刻明白了过来。
虽说,标题中的‘病毒’不是他们所想的瘟疫,但痿症在古人心中的恐怖程度,丝毫不亚于瘟疫。
大唐高宗位面。
一处小山村中。
刚给村民敷完药,得空看了一眼石碑的孙思邈眉头微皱。
“五脏有热,可使人病痿,盖炽热于内,形痿于外....”
“这痿症实在过于棘手...”
等等....
石碑给出此视频,莫非已经找出了能够防治此等恶疾的法子?
带着疑惑,孙思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石碑当中。
【对华夏而言脊灰是一种相对陌生的传染病,它在十九世纪末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并在此后几十年间频繁爆发。】
【1916年,脊灰在美利坚流行,多人患病,死亡人数超过6000人。】
【美利坚总统罗斯福,也是因为脊灰半身瘫痪,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后半生。】
【1955年的华夏,卫生条件落后,难以防范诸多传染病的侵扰,许多家庭也缺乏预防传染病的意识与经验,通过唾液和粪便传染的脊灰便在这种条件下流传开来。】
【小儿麻痹威胁着千万孩童的生命安全,病毒造成的恐慌在民间迅速蔓延开来,家家户户掩闭着门窗不让孩子出门。】
【为了防止脊灰在华夏进一步蔓延开来,脊灰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1956年,一支小组受中央指派,前往上海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和苏联专家一起研究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领导这支小组的人,是时年三十岁的顾方舟先生。】
【顾方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是华夏第一批到苏联留学的科学家。】
【那些患儿的父母,他们在得知顾方舟接手脊灰疫苗研制的消息之后,不远千里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顾方舟所任职的医院,哭着求着让顾方舟能救自己的孩子。】
【然而,此时的顾方舟也才刚刚接手脊灰的工作,对于脊灰束手无策!】
【看着孩子们痛苦的表情,以及父母绝望的眼神,顾方舟心如刀绞。】
【因为,顾方舟对于传染病带来的灾难有切肤之痛,5岁那年,一艘来自非洲的渡船登录天津,携带黑热病的昆虫感染了顾方舟在海关工作的父亲,导致顾方舟的父亲不幸逝世。】
【原本美满的家庭,因为传染病而破裂,母亲为了抚养他们兄弟五人,不得不挑起家中的全部重担,每日起早贪黑的工作。】
【这段痛苦的童年经历,是顾方舟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也是他立志学医的主要原因之一。】
【接下任务的第二个月,顾方舟便火速赶往了苏联,着手脊灰疫苗的研发工作。】
视频到这。
“疫苗?”
“那是什么东西?”
“似乎....使用过后,就能预防传染了。”
“若是每个人都使用这疫苗,这脊灰便不再会传染给其他人了,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孙思邈眼前一亮,对于‘疫苗’这种东西产生了兴趣。
大明位面。
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视频之中,整天以泪洗面的家长,心中感触极深。
因为,他的大儿子朱高炽就是得了这种病。
“要是老大出生之时,便能使用上这疫苗,今天也不会....”
朱棣暗暗叹了一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