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寡妇养老金?
美利坚还专门设了这样一个官?
大唐之前的百姓有些
抚恤金是从唐朝才开始建立的,在唐朝之前只有入伍可以减少纳税,没有抚恤金一说。
大唐的士兵给绢布一疋,并且空好丧衣,装入棺木送到家中。
宋朝会给每个士兵三匹绢布,一直给足三年。
在明朝会给战场上阵亡的士兵每人一石粮食,如果是在营地中伤亡的士兵有半石。
在清朝,八旗官兵战场阵亡就会由礼部发放银两。
三国位面。
曹操目露异色。
“专门管理寡妇的官职职?”
“能一眼看出谁是真正的寡妇,想必这姓鲍的家伙没少和寡妇打交道。”
曹操莫名有些羡慕。
...
【1862年7月,鲍特维尔上任,短短半年内就发展了数千名员工。】
【然而,部门甘冈建立起来,鲍特维尔就为了参训美利坚议员,中途跑路了。】
【不得已,林肯只得找人接手这个烂摊子,接手的人叫做约瑟夫刘易斯。】
【作为林肯的个人传记作者,且出身于教师家庭的刘易斯,是一个斗殴能力点满,文武兼修的铁血检察官。】
【作为一名文武兼修,且极为精通法律的狠人,刘易斯的税务署打上了深深的个人印记。】
美利坚皇帝的个人传记记者?
一个斗殴能力点满,精通法律,文武兼修的狠人?!
大汉位面。
“文武兼修的检察官么?”
“不愧是我老刘家的人,就算是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都能发光发热,而且,他就算是打人也要讲究法律。”
“比起那些混迹市井的地痞无赖强多了。”
因为姓氏的缘故,刘彻莫名很看好这位和自己同姓的检察官。
刘易斯姓不姓刘两说。
他当上美利坚税务署的署长后,其制定的一系列举措,在当时极为有效。
甚至于说,很多决策被保留至今,被各个国家沿用。
......
【首先刘易斯认为,对税务征收不应该一刀切,而是要把征税调整为累进制,年收入低于600美元的免征,低于一万的征税3%,超过一万则征收5%。】
【而且,为了确保美利坚公民的个人所得税能够顺利且及时的征收,刘易斯天才的提出了,收税要从源头抓起,开始执行企业代扣制。】
【也就是说,公民需要交的税款直接从他们所工作的企业划走,压根就不会发给纳税人。】
【刘易斯最重要的发明在于,他认为税务署人手有限,让税务员一家家企业的清查税务工作压根不可能完成。】
【所以刘易斯又开创了一项制度,税务申报制。】
【简单来说,就是要交多少钱,你们企业自己填表交上来,我们在部门坐以待币,审一审你们的表格就好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要是有企业不填或者瞎填的话怎么办?】
【这就不得不说,刘易斯虽说是个检察官,可他在个人风格方面,他更像是混黑道的,对于那些逃税的人,他的做法很简单,让英雄查英雄,让好汉去查好汉。】
【为了对付拒不交税的美利坚人,刘易斯从各州雇佣了大批“私人税务稽查员”,这帮人全部都没有编制,甚至连工资都没有,各个都是临时工,临时工有多强不用说了吧。】
【那么,不发工资,税务员们赚什么?】
【刘署长的回答很简单,那就是赚提成,只要能够把税收上来,交够联邦后,留足州里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
大明位面。
“这税收策略怎如此熟悉?”
“但,和大明的税收制度又有一些不同。”
老朱只觉得眼前一幕非常熟悉,
“这税收累进制度,当真是神策!”
将大明的税收制度在新中和美利坚的对比后,老朱顿时喜出望外。
要想明白老朱为什么如获至宝,就要从大明的税收制度开始说起了。
大明的税收政策是又乱又差,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的时候,几乎是完全崩溃了。
大明的税收制度,在洪武时期就已经定型了。
老朱当年核定的天下税田,一共8.576亿亩,因此他便定下每年征收3200万石。
老朱本身就是农民出身,是真心想要百姓吃饱饭。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数字经由老朱牵头,不断下调,最后定在了2950万石。
对于这个数字,老朱已经十分满足了,于是便下令“永不起科”。
大明的征税比例在整个华夏的王朝中也不算高,商业税比例3%,农业税比例4%。
按理说,这怎也不能将老百姓逼到造反的程度。
但,大明采取的是包税制度。
意思就是朝廷将一年的税收定下来后,分发到各个衙门,向地方衙门要一笔固定的税务。
像是河南土地多,出300万石,浙江地少就出200万石。
朝廷只要求各地交足粮食总量就行,各地官员怎么收,每个人收多少,并不透明。
在当时还出现了“淋尖踢斛”的成语。
什么意思呢?
由于粮食运输过程会出现损耗,这些损耗就全部由百姓承担。
许多收税的官员运用这一点,他们收税的时候会朝着粮斛使劲踢上一脚,好让粮斛之中堆起来的粮食撒到地上。
撒到地上的这些粮食百姓不可以捡回去,如此一来,便入了他们之口。
这些收税的人,大多都是地主家的人,地主和当地衙门联合在一起。
地主靠着各种手段,从百姓手中坑到粮食,然后把它们集结起来,用百姓交的税粮交了自己的份后,甚至还能赚上一笔。
若是此时的大明采取税务累进制度,穷人不交,富人多交,且富人承担每年的大头。
如此一来,那些富人也该被放放血了,农民反倒是能够轻松不少。
“标儿,你觉得将这税务累进制照搬到咱大明身上,如何?”
“挣得少的不交,粮食和地多的地主多交,至于交多少,等其余百姓交完后,不足的部分他们来补足。”
老朱不忘征求自己这位常务副皇帝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