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里人多,白天这边宅子的门多半都是虚掩着的。
林幼卿推开门,一进院里安安静静的,二进里倒是能听到人语声。
她便带着两个跟屁虫绕过影壁,来到正院。
原是林家几个媳妇正在院中浣洗衣物。
“大伯母二伯母,四婶,阿爷,阿奶在屋里吗?”林幼卿笑着与几人寒暄。
闻声,四婶头一个跳出来热情地招呼道:“元娘来了,有些日子没见你了,听说你拜了个什么先生,跟先生念书去了?要不叫你那先生也教教你小堂弟吧?”
看来祖母只说了她跟先生念书的事,没说去的是知府家。
其他两人也随声附和起来:
“对呀,你弟弟们还没上过学堂呢,你一个姑娘家眼看都嫁人了,学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
“听说如今洪水退了,好多人都要回乡了,伯娘们这是不打算回乡……想在这里落户了么?”林幼卿闲闲地丢出一句。
以前是她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不涉及什么原则问题,她也就懒得跟他们计较,这还占便宜没够了?
“水退了?!”
“真的假的?要是真的话,就得赶紧回了,眼看着就要到冬天了。”
“不行,这事得赶紧跟当家的商量一下。”
几人神色一变,瞬间便把儿孙上学的事丢到爪哇国去了。
这时,正房里的林老太太听到朝思暮想的孙女来了,心里高兴坏了,迫不及待地对着窗户外便高声唤道:“元娘来了,快进来!阿奶在屋里呢!”
林幼卿带着兰香与仇虎进屋。
眼尖的四婶,在看到跟在两人身后的仇虎时,下意识地张口询问道:“哎,元娘,那怀里抱着什么东西啊?”
已经上了台阶的林幼卿置若罔闻,三步并作两步地跨进堂屋。
祖孙久别重逢,自有一番亲热。
之后,祖孙俩坐在床沿亲亲热热地说着话。
林幼卿三言两语,说了准备开办遗孤书院的来龙去脉,并告知了自己已然在此落户,又问林家是打算回乡,还是就地落户。
林老太太张着嘴消化了老半晌,才愣愣地道:“这事......得问你阿爷与叔伯他们。”
家里大事上向来是由男人做主的。
再说他们已经老了,落户这样的大事,还得看儿孙怎么选择了。
想想也是,林幼卿颔首道:“刚看伯娘她们的反应,怕是一心想着回乡,大伯他们估计也不愿意抛家舍业。”
至于老两口嘛......
人都讲究个,落叶归根。
越是年老的人,归乡的念头越强烈。
不过,林幼卿还是试探地装可怜道:“一下子要孙女管几百号半大的孩子,还真有些吃力呢。不如......阿爷阿奶留下来帮我好了,将来孙女给您二老养老。说句不好听的,要是阿爷阿奶……百年后想葬入祖坟,孙女也会把二老送回老家安葬。”
见老太太还是不说话,她退而求其次,“要么您二老先帮孙女一阵子,等孙女上手了,您二老若是还想回去,孙女再送你们回乡可好?”
林老太太含着笑,拍着孙女细腻白净的小手,心疼地道:“你这孩子,不声不响地,竟揽下这一大摊事,光凭你自个怎么扑腾得开。再说了,阿奶也不放心你一个姑娘家在这里。不过,这事......还得跟你阿爷说说。”
由最初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到现在内心逐渐归于平静,老太太都觉得像是做梦似的不真实。
自家柔柔弱弱的小孙女,竟张口说要办书院!
说好听是办书院;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要收养几百个无父无母、无家可归的孤儿。
他们自个家里养几个孩子都觉得费劲。
好嘛,孙女这一下就要养六百多孩子!
这谁敢想啊?
幸好,幸好!
那位好心的四皇子一下赏了孙女四五十顷地,不然还真养不起呢!
林幼卿莞尔一笑:“好,那孙女就等阿奶的好消息了!”
有了祖母这句话,事情也算十拿九稳了。
林家的田地都给几个儿子分完了,老两口在家也就是养养鸡鸭,唯一的房子这次一泡水,回去肯定要大修才能住人。
而几个儿子自家的房子还修不过来呢,肯定顾不上父母这头。
索性老两口别回去好了。
林幼卿还打算把宋小勇兄妹俩也留下,让他们也进书院学习。
*
隔日。
朝阳初升,四皇子坐着马车来唐知府家,接林幼卿去庄子。
这次依旧由李霖驾车。
出城后,行驶了一个半时辰终于抵达庄子。
跳下马车,林幼卿先环顾了一圈周遭的环境。
此处,位于一座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下,山势不高,也不陡峭,是南方常见的的那种小山脉;
一股泉水自山上流出,汇入庄子边上的水潭,不漫不溢,像是通着哪里的暗河似的;
旁边还有一条河流,自北向南而去......
依山傍水,环境清幽,还连着一大片田地,放眼望去都看不到尽头,貌似有上千亩的样子。
林幼卿万分满意。
眼馋地望着那股从山石中飞流直下的清泉,心道这下可以用泉水来煮茶了,莫先生应该会很喜欢。
忽而,脑中又蹦出一个主意来。
一定要挖些湖泊,既可养鱼、种藕、养荷花,还能泛舟湖上。
“喜欢这里吗?”望着林幼卿一脸的惊喜之色,四皇子明知故问道。
林幼卿脸上梨涡浅浅,用力地点头,道:“喜欢,好喜欢啊!”
她的喜欢溢于言表。
“喜欢就好!”四皇子绽出一抹发自肺腑的笑容。
庄子比原先扩大了不少,由于人手众多,已即将完工。
庄子基本上是按林幼卿所规划的蓝图建造的。
原先的庄子规模不大,是个三进的院落,还保留着作为林幼卿这个山长的居所。
旁边新建部分,分住宅区与校舍区,校舍在中央,两边是住宅区。
住宅区主要是孩子来住,男女分开,各占一边,大部分设计成六人间上下铺的那种宿舍,当然面积上要宽敞一些,要摆放的下桌椅与衣柜,以及生活用品。
当然,此类宿舍只适合十岁以上的大孩子来住,十岁以下的就住通铺好了。
夫子与师傅人数少,教工宿舍就建在校舍后面,中间开一道门,上课也极为方便。
至于教工宿舍,则建成了四合院,一个院子可以住三位,即便拖家带口也住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