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他们都是外行人,看热闹;咱们是内行人,看门道!小黛,咱不怕别人说坏话,那是他们笨,学不会才这么说!”
要知道她可是文工团出身,能看不出自家小外孙好不好?哼,一群没见识的!
直到边眉南来她家:“江姨,小黛好聪明啊,步子虽然踩得不够稳,嗓子也不够亮堂,但每一处都在点儿上,只要勤加练习,以后肯定大有作为!”
边眉南是新闻记者,走南闯北见过太多世面,也是不喜欢阿谀奉承的人,所以她对这话还是非常信服的,也更加强了培养。
岳家和霍家的两捣蛋儿子经常拐着自家小乖孙和燕山月的闺女去爬树,被她揍了一顿,说俩丫头才三岁呢!
直到有一天,她在老桑树的枝丫看见正往上攀爬的小外孙,吓得魂都快掉了,回去就是一通“疼爱”,给了她一个完整的童年。
大概小孩子都是记吃不记打,几个月后又跟着岳眉山那混小子爬坡,结果一个没踩稳骨碌碌从坡上滚下来,额头磕破了,小臂也骨折了,气的她心疼也不是发火也不是。
可怜巴巴的荔枝眼瞅着她,还包着满满的晶莹剔透的泪珠子,仿佛她说一句重话就要哭给她看。
她气笑了:“疼不疼?以后还爬不爬?”
委屈的小脸左右摇了摇:“疼,不了。”
或许是这一次疼狠了,小丫头脸色都白了,满脑门儿汗珠,比起她打的任何一次都管用的多,再也没跟着岳眉山一起混。
霍昭那孩子性子温和,每次带小黛都会回头看看,有时候小大人似的一手一个牵着绿枝和小黛,把妹妹一个交给她和女儿,一个交给燕山月。
绿枝比较安静,身体底子不如到处疯玩的小黛好,在小黛领着她的几年,肉眼可见变得健康了很多,老燕头夫妻俩高兴不已,也不让绿枝整日闷在家里,但出去玩老两口都亲自跟着,怕磕了、摔了、碰了,最怕这几年车多了被撞。
覃桑是个性格好的孩子,她也非常喜欢,跟鸢儿因为一个文具盒认识的,那是她给鸢儿买的,鸢儿很珍惜,尽管用旧了,但某天丢了,放学一直没找到。
还是覃桑在校门口等到人才还给鸢儿,说是在操场做数学题只拿走了纸笔,文具盒忘了。只怪那孩子走的太早,她可惜坏了。
她其实最开始看中的是燕山月,那小伙子勤快好学又懂事礼貌。不过,鸢儿促成了他跟覃桑,她也觉得挺好,毕竟桑桑也是好姑娘,她也喜欢,只要孩子们开心,都好!
变故就出在三年后,夏末,镇上开来一辆外省牌子的车,红幅写着大麻花,听人说这种车都是人贩子。
她那几天每天都要亲自接小黛上下学,生怕被人钻空子,周末也不允许孩子去远处玩,只能在楼底下转悠几圈放放风就回家。
这天中午,她正在炒菜,小黛说实在太香了,去楼下小卖部买包辣条解解馋,再等着吃饭。
她再三嘱咐:“买了就马上回来,不要跑出去玩,外面有人贩子,知道吗?”
小黛满口答应:“好的呢~”
她把菜炒好了也不见人回来,关掉电磁炉去找,楼下没人,这个点都回家吃饭了,去小卖部问,说没有去过。
她意识到坏了,去大桥上看,那辆挂着横幅的大麻花三个字已经开始模糊,只留下满道烟尘与尾气。
马上报警,然后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
第一年,她跟鸢儿把派出所当自己家一样天天跑天天问。
第二年,她开始梦见小黛在受苦,被人打骂,然后她逐渐变得唠叨,见谁都唠叨,说:“要把孩子看好啊!”
结果立夏,绿枝放学也丢了,老燕头跟洪婆子都一病不起,两个人不到一年就走了。
她总觉得不能就这么把自己气死,纵使自己神神叨叨,一会儿是女巫,一会儿是团花,也不忘跟鸢儿一起印刷寻人启事,也寻求“宝贝回家”帮忙。
因为她把自己装扮成原始女巫就能梦见小黛,还能跟外孙女说话,所有人都说她疯了,她认为是他们嫉妒她看不到小黛。
她真的见到乖乖的小外孙女啦,在海边的一个烂尾巷子,还有很多孩子,一起吃河粉喝米汤,有时候只能喝凉白开垫肚子,心疼的她几次都从梦里哭醒。
而她不做梦的时候,就是那个镇上最会唱戏的老太太,时不时给大家来一段《罗帕记》或者《慈母泪》,但她最喜欢《女驸马》,只是《慈母泪》更符合她的心境。
她看到鸢儿落泪就心疼又自责,然后就是一番互相安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