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第一批军校生毕业之后,高凡便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初步行之有效的军校策略,后来在诸葛亮的任命之下,决定将王平任命为军校的校长,负责培训军官。
而邓艾,杨绪则是被分配到了姜维军中,石苞则是魏延要到了自己所部,高凡则是要了王濬。
而就在高凡忙着招揽人才的这段时间,公元233年已经开始走向了尾声。
这一年中,整个蜀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忙着备战,汉中和长安之间的秦岭山道,也开始忙碌了起来,许许多多的士兵,物资,来来往往。
邓艾在关中进行的屯田也开始有了成效,尤其是第一批棉花被种植出来,高凡便开始花钱招募来一些民众进行采摘,加工。
然后便是出重金雇佣一些老纺织工,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做出棉线,棉布。在几乎砸光了自己手上办印刷积攒下的财产以及不少朝廷的赏钱后,总算产出了第一批棉布。
高凡在出了第一批产品之后,最想做的事则是下令做了几十副棉帽,棉手套,直接送到了雍州刺史府诸葛亮处。
而时节,正巧是公元233年秋冬之交。
“常平,你这棉帽,手套做得好啊,只不过我听说你最近好像是自己出钱招募人手来采棉花。”诸葛亮戴着高凡特意定做出来的棉帽,手套,一脸笑意的说。
“是,丞相,末将自己搞得产业,当然自己掏钱。”高凡说道。
“你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光让你一个人承担压力太重了,今年这一季度的棉花,直接由我这里给你往出调钱。”诸葛亮对高凡说。
诸葛亮其实很早就在关注高凡种棉花了,当时军中就有人给他说是高凡到处买地种花,他当时倒也没有多想,反正高凡手里钱都是自己挣的,看在为朝廷立大功的份上,种几十亩花也应该。
不过诸葛亮没想到,高凡竟然是在做这么大的工程。这种棉帽和棉布如果普及,朝廷军队在北方作战就会得到更多的保障,诸葛亮也是带兵之人,明白一件装备也对战事将有巨大的作用。
两人谈完了棉花的事情后,诸葛亮又说到:“今天你也来的正好,我看你在军校一直在研究水战的方面?”
“嗯,末将有意参与汉水水战。”高凡对诸葛亮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正是要给你安排此事。拿下长安也有一年了,这次我军不免又要两面作战,这次你和蒋公琰坐镇南面,我和伯约,文长他们在北面防着魏军。”诸葛亮也是对高凡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正当两人再商议后面的战事安排时,在潼关以东的魏国,北方边境的新任幽州刺史毋丘俭,也正在忙着备战。
其实毋丘俭就任幽州刺史之后,一时间还有些后悔接下曹叡交代的这个活,因为虽说按照他和曹叡的判断,公孙渊确实有不臣之心。
不过现在在辽东和幽州的边界,公孙渊所部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
毋丘俭为了挑衅公孙渊,开始从幽州这几年积攒的一些旧案下手。在过去,有一些人犯如果在幽州地界杀了人,犯了事儿,便会向辽东逃。
而辽东在魏国属于半独立地区,朝廷控制有限,便也只能忍下来。
不过明面上说,辽东还是归顺于大魏的,所以派人去抓人也是理所应当的。
这表面上看只不过是一个司法权归属的问题,本质上是对于辽东半独立地位的一种挑衅。
不过毋丘俭没有想到的是,辽东方面居然十分的配合,公孙渊不仅主动来信表明愿意交出这些年以来积压在辽东的一些人犯,而且对于毋丘俭私下派人来的行为表示理解。
毋丘俭虽说惊奇于公孙渊的反应,不过他思索了一段时间后明白了这其中的缘由。这也许,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而毋丘俭也不愧曹叡的信任,至少他的猜测是正确的。最近的辽东,果然有一些大动作。
辽东,襄平,公孙渊将军府。
“孙权说打算封我为燕王,将派使者带兵驾船,共有舟一百多艘,财宝不计其数将出使辽东。”公孙渊拿着吴国方面发来的文书,狂妄的笑道。
其实公孙渊和吴国交流已经很早了,毕竟从曹操时代,辽东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近两年曹魏朝廷又忙着在西北与蜀国,东南与吴国两方面对线,自然对辽东也有所松懈。
不过公孙渊最近的有些事情风头感觉不对,尤其是自打新任幽州刺史毋丘俭到任之后,开始对于幽州魏国各州郡和辽东的边界,逃犯等各种问题上开始找事儿。
公孙渊自己认为这两年与孙权的交往保密工作还是做的可以的,或者说作为一个半独立势力,这些事情还不足以让曹叡下决心来消灭自己。
不过公孙渊不知道的是,其实辽东虽说魏国没有管理,不过校事府的人对于辽东的情况掌握的还是很清楚的。
“报,洛阳朝廷圣旨。”突然有个手下手里拿着圣旨,急急忙忙的报告。
公孙渊拿起信来看,上面写着,皇帝下旨册封自己为大司马,乐浪公,不久后册封大使傅容将前往辽东进行册封。
公孙渊这时候同时面对的魏吴两国的拉拢,到反而有些不知所措。
而这件事情,还要说回几个月前。。
几个月前,洛阳,魏国朝廷。
毋丘俭到任幽州时,可不光是去了他一个,曹叡同时将幽州的边军,情报系统一起交给了这位幽州刺史,也因此辽东详细的情报源源不断的汇报回洛阳。
“诸位看看吧,公孙渊已经打算当燕王了。”曹叡拿着毋丘俭送回来的情报,生气的直接摔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