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时此刻的林雨柔却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眼前早已准备就绪的农夫们,眼中闪烁着充满期待的笑意。
吴妈站在田边,眼神坚定、声音洪亮地下达命令:“起土!”
伴随着这声清脆而又响亮的号令声,挖掘土地的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农夫们听到指令后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手持工具,干劲十足地投入到挖掘工作之中。
田埂边聚集着许多人,他们一个个伸直了脖子,目光紧盯着正在劳作的农夫们,脸上露出好奇与期待的神情。
尽管并不清楚这些人究竟要做些什么,但从现场紧张忙碌的氛围可以看出,这里即将发生一件重要的事情。
当一担担沉甸甸的土豆被抬出来并逐一过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瞪大了眼睛,情绪也变得愈发激动。
那些懂得农业知识的人更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心中仿佛燃烧起一团火焰,如同这炎热的天气一般炽热难耐。
最后统计数据出来。
一亩地竟然收获了整整二十五担土豆!
要知道,一担就有 100 斤重,那么二十五担就是足足 2500 斤啊!
按照官府的计量单位换算,大约相当于 21 石!
天啊!
众人目瞪口呆,嘴巴张得大大的,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一大片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植物,心中暗自嘀咕:“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粮吗?居然能长出这么多果实!”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叫土豆的玩意儿到底是啥宝贝疙瘩呀?咋能结出这么多果子来呢?”
“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没见过哪种庄稼能有这般惊人的收成!”
人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对于这个前所未见的农作物,他们既感到陌生又充满期待,同时对日后的丰收年景满怀希望。
一时间,欢呼声、赞叹声响彻云霄。无数百姓情绪激昂,难以自持。
毕竟,亩产 2500 斤的概念实在太过震撼人心——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今后不必再为温饱问题发愁,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缴纳完赋税之后还能有大量余粮留存,从此告别那种终日以水充饥、靠稀粥度日的苦日子。
一想到这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喊道:“镇国夫人,快告诉我们吧,这地里种的究竟是什么神奇之物啊?产量如此之高,莫非真的是上天恩赐给我们的宝贝——天粮不成?”
平西王开口问道。
他瞪大了双眼,满脸不可思议地望着满地堆积如山的土豆,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仍处于梦境之中。
\"没错,镇国夫人,这些土豆的产量实在是高得惊人啊!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土壤才能种出这样的好庄稼呢?还有,它们需要多少水和阳光?会不会很耗费地力呢?\"
李林翰快步走上前去,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语气中难掩兴奋之情。
这位李大人果然够专业,相比之下,那个只会说\"握草\"的平西王简直就是个门外汉。
\"这种农作物叫做土豆。土豆的收获时间会因种植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通常情况下,春天种下的土豆会在六到八月份成熟收割,而秋天播种的则要等到十月份到十二月份才能采摘。此外,土豆对各种土壤类型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最为适宜的还是那些质地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地。同时,土豆非常喜欢阳光,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水分......\"
林雨柔详细地介绍着土豆的生长特性,毫无保留,知无不言。
\"原来如此,夫人,恕我冒昧,我还是想请求您......\"
李林翰踌躇许久还是开了口。
“李大人不必客气,妾身原本便有意将这土豆向外推广,现今您和平西王皆亲临此地,倒是让妾身免去了一番口舌之争。”李林翰与平西王对视一眼,纷纷颔首表示认同。
“如此甚好,有劳镇国夫人!”
二人寒暄数句后,便开始商议起后续领取种苗以及全面推行等具体事宜。
待到一切安排妥当,李林翰忽然指向毗邻田地中的另一种作物,好奇地问道:“敢问镇国夫人,那又是什么稀罕物事?”
林雨柔微微一笑,答道:“此乃红薯,于春日下种,约摸四至五个月后,即九、十月间便可收成。其每亩产量可达三千至五千斤之巨,实乃难得一见的高产农作佳品。”
“亩产竟达三千至五千斤?岂不是二十五至四十五石?”
听闻此言,李林翰和平西王均惊得合不拢嘴,下巴险些掉到地上。
旁边的围观群众听到林雨柔的话也惊呆了,回过神来望着那地里的红薯分外眼热。
所有人都激动异常,除了十六大世家之人,他们神色冰冷,眼珠转动,不知在想些什么。
\"除此之外呢,妾身计划在此处广泛栽种各类农作物,像小麦、棉花、油菜籽、黄豆、蚕豆、青瓜、香瓜、西瓜、西红柿......\"
林雨柔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未来的农业蓝图,那绘声绘色的模样让在场的两个人全神贯注、兴致盎然。
或许,一个人人都能填饱肚子的崭新时代即将在林雨柔手中变为现实!
李林翰内心澎湃不已,因为作为一名读书人,他毕生追求的理想不正如此吗——让每个人都能够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并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镇国夫人真是当代罕见的奇才啊!倘若按照这个规划持续推进并付诸实践,那么我们长安郡必定会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局面,而且肯定能够吸引大量内陆百姓纷至沓来,在此定居成家立业。也许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成功改变羌地现有的民族构成比例,到那时这里将会变得跟大梁国内其他地方一模一样!” 一同前来的诸位将领们显然想得更为长远周到。
的确,长安郡位置偏僻遥远,与大梁国境相距甚远,无论是风俗习惯还是日常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羌族向来以游牧为生,追逐着水源和草地四处迁徙,甚少有人从事水稻或粟米种植。起初占领这块土地时,他们还曾因缺乏粮食草料而忧心忡忡。
然而如今情况已然截然不同——不但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力开展对外贸易;同时拥有了充裕的粮草储备后,他们再也不必担忧征战时会受到后勤部的牵制束缚!
如此化腐朽为神奇的竟然是一个妇人,这谁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