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洪区镇当前有太多的壮劳力都无事可做,这些砖厂应该接纳更多的劳力,而不是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及工艺来减少工人数量。
不过在苏昊的计划里,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壮劳力们来做。
随着几座砖厂的正常生产,会带动好几个行业,可以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另外,苏昊还将在洪区镇实行更远大的工业计划。
首先带动的,运输业。
生产出来的砖块,哪怕是运到附近的村子,也需要用车辆运输。
到附近的村子还好,可以通过地排车甚至独轮车运输。但这种车辆拉的不多,速度也太慢,效率太低。
随着第一座砖厂的正式生产,这四个村子里便有人觉察出商机,开始购置拖拉机。
第一批购买拖拉机的五户人家,很快就尝到了甜头。
因为红砖供不应求,拖拉机接的活当天忙不完,都要推到一两天后。
每辆拖拉机,每天最少都能赚到二三十元运费。扣除油钱,净赚十五六元左右。若是接个到县城的活,早上走,晚上赶到家。而且回来时还可以捎回来水泥白灰煤炭等其他物品。这样就能净赚到二三十元。
要知道,工作十多年的镇一级干部,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两百元。
于是,被之前苏昊炒股发财刺激到的洪区镇的镇领导们,立马激活了财富细胞,都纷纷买了辆拖拉机,然后找个亲戚开车,赚取运费。
对于这种情况,苏昊不但认同,而且很是赞赏。
虽说国家规定干部不能做生意,但买车却不在这个范畴内。
这些镇领导们的工资本就不高,现在通过正当渠道赚点钱补贴家用,总比贪污受贿要好的多。
另外,正因为多了这么多的车辆,洪区镇的砖块才能卖到其他乡镇甚至县城。
洪区镇镇一级领导中,只有苏昊、苏华平、曹军、徐继凯四人没有买拖拉机。苏昊和苏华平是不愿和其他同事抢生意,赚这点小钱。而曹军和徐继凯,则是因为家是外地的,找不到亲戚来开车跑运输。
本来他们也可以买车找当地人开,但暂时他们还信不过别人。
运输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推动红砖的销路。
这些拖拉机不但可以运输红砖,以后还能运送那些牲畜。
待洪区镇出产的物品卖到更远的地方,自然会有人买汽车。这样的话,洪区镇的运输业就会逐渐走上规模。
当前,制约运输业发展的,是蓄洪区内的土路。遭遇雨天及之后的多天内,运输就会被阻断。所以,待到洪区镇有了钱之后,就需要建造道路。
第二个带动的行业,就是建筑业。
蓄洪区内的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建筑人员。
在乡下,很多人都有简单的瓦工技术,那些技术好的大师傅,一般就是领头人。而且,在每个行政村,都不止两三位这样的领头人。
本村有人建房时,只要和其中一位大师傅打声招呼,立马就能开工。
苏昊的打算是,待洪区镇内的重建工作基本结束,他准备召集各村干部及那些大师傅开会,鼓励他们联合起来,组成规模较大的建筑队,到城市里接活。
若是洪区镇的建筑队能走出去,不但能安置更多的劳动力,也能带动这些红砖的销量。
而且,随着这些建筑队的发展,将会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从而大幅提升这些家庭的收入。
若是这些建筑队发展良好的话,甚至能带动全县的人都纷纷组建建筑队。说不定,未来临河县会成为建筑之县。
毕竟,临河县可是拥有八十多万人口,有着数量充足的壮劳力。
无论是运输业还是建筑业,都是前景光明的行业,而且规模庞大。
这个时候起步,还为时不晚。
接下来,苏昊还有个计划,那就是在蓄洪区内圈地建立几个工业区。
按照传统的思路,每隔四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行洪,实在是无法建厂。
若是在蓄洪区里筑起高台再在上面建厂,全靠人工,不但造价高,而且周期很长。
目前,除了那四个党建试点村组外,都开展了庄台扩建。
庄台扩建的名义,就是为了以后的养殖业。
虽然苏昊明知道明年不会再出现泄洪的情况,但苏昊是趁着镇上现在有钱,让更多的人都能有点收入。
这次庄台扩建,凡是没有家人在砖厂和建筑队上班的,每家都可以出一人,不论男女老少。
同样,出工的费用,由镇里支出。
在参观学习了长寿县新建村庄之后,苏昊就在琢磨如何使洪区镇更多的家庭增加点收入。
经过一路上的仔细考虑之后,苏昊打算在靠近蓄洪区大堤处,再筑建一道大堤。两道大堤之间的地方,就能建设工厂。
而且因为紧靠大堤,这些工厂出产的产品就能利用大堤上的破水泥路运送出去,不会受到雨水的影响。
这项工作,将会雇佣很多村民。
另外,还有一项工程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工,那就是疏通泄洪区内的河道。
这是一项国家拨款的工程,用于蓄洪后对蓄洪区内的两条大河进行加宽加深清理淤泥,以确保再次行洪时不减小蓄洪总量。
清理出来的泥土,正好可以筑建新堤坝。
那些没有人在建筑队和砖厂工作的家庭,就都会有一些收入了。
虽说每家都在砖厂里有股份,但砖厂是新建,还要还贷款,今年是肯定得不到分红的。
眼下,洪区镇的各项事业都在红红火火地进行中,马上也就要到年底了,苏昊便开始想到该加强洪区镇的治安了。
他计划在各村组都组建个六人的联防队,三人一组,轮流在夜晚巡逻。
在以往,乡下每到年底,就是小偷小摸的高发季节。那是因为那些人没有年货可以过一个好年。
这些小偷小摸中,大部分之前是惯犯,小部分是初犯。
一般来说,这些小偷小摸大都是本乡镇的人。
不过今年因为洪区镇的各种举措,每家多少都会有点收入。而且现在整个镇里的风气都变得积极向好,哪怕是那些懒蛋二流子,也不敢再生什么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