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五计着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颠化种。
这段经文是开示行者进入识阴区宇所出现的第五种邪知邪见,「生无生执」。这种邪知邪见是说,无情物能生有情,反而把无情物作为我们成佛的真本、真因,把无情物作为我们的本来面目,把不能生执着为能生。下面来看经文。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重复经文解释同上。
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行人在进入受阴、想阴和行阴的过程中,六根通用已经在逐步地展开,那么到了识阴阶段就会更加熟练。越熟练人胆子越大,但有时候胆子太大了也可能出事故。便于圆化一切发生:「圆化」是他在识阴区宇已经体会到行阴身和识阴身那个圆融变化的妙用,但不是非常真实,更不叫圆满,所以容易造成一些偏解。有情无情可以相互转化,但并不是无条件无因缘地转化。
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这是讲外道认为可以以地、水、火、风这种无情物为本修因,而成就佛果。你想想看,有情的这个意识心都不能叫我们成佛,这种无情物(虽然也是有情,但它的那种意识层次是不是更低啊?)能帮助我们成佛吗?是不是好笑啊?但为什么讲地也是佛,水也是观世音?这是从其本性而言。同时呢,无分别不妨分别,他在现在的境界上烦恼习气很重,很执着,不能起妙用,不能马上解脱自己。
「求火光明」,这是拜火神,认为火就是真心本来面目,火就是真理,能救我们。这也是心外求法啊!为什么修火观的人可以在火里睡觉,在火里吃饭,吃火跟喝凉开水一样?因为他的心时刻用在这里。「乐水清净」,也就是以水作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通过拜水求得水的加持就能解脱。他认为世界上的水就是佛,就是大解脱,所以把自己也变成水。月光童子在定中是不是水呀?而且他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修水观,将来就是水神。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八万大劫中看到了水能变成有情,火、泥巴、风都能由无情变成有情,变成人——这里我告诉大家,风本身这个无情物就能变成有情,泥巴块就能变成有情——这是外道在禅定中看到。
我们是通过佛所解释的发生日食和月食时使得很多无情物转为有情的这种现象和过程,出于对佛的深信不疑,我们相信无情物和有情可以互变,有情也可以由无情物转成;但是它能够变并不等于它现在就成佛,它能变也不等于它就能够叫我们变,外道就外在这里。它就是佛,也不能叫我们变佛,变佛要靠我们自己修行。在这里呢,求火叫崇火外道,求水叫崇水外道,求风叫崇风外道——「爱风周流」,求土叫崇土外道——「观尘成就」。这些法门虽然是外道,而依之修行都能得到一定的人天福报。但是修求土外道不可以变成土,变成土那是堕落,没智慧的人才变成土。所以我们可以变成土地神,变成风神,变成这一类的众生,能得到这些福报的属于歪门邪道有福报,但福报满了以后还要往下落,就变成那些精怪之类的。
「各各崇事」,各以地、水、火、风作为修行入手之处,作为所谓的真理,来依之修行、来成就自己的定力。把心定于这一处,也能成就很大的力量,还靠各人修行的精进程度。
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这里的「群尘」是指地、水、火、风这四大类,这每一类其实都包含无量类。比如地大里面有金、银、铜、铁等种种种种的元素,水里面有酱油、醋、葡萄酒、老白干,还有汽油、柴油……都是无量的,风还有冷风、热风、大风、小风、微风,还有妖风、菩萨风。以我们无量种心态就可以刮出无量种风来。我们在比较粗浊的六识心态中你体会不到,当你心细了以后,就能体会到各种各样的风不一样。「发作本因」,作为了生脱死成就自己的指导思想、指导法门。「立常住解」,外道认为世间一切皆无常,惟把此理(无情物能生有情,并能依此成就圣果)作为常住。
是人则堕生无生执:「生无生」,是非生计生。他认为地、水、火、风这种无情物能够生成有情,生成万法万物,能够成就了生脱死出世的圣人,是非生计生,并不能成就,他妄计为成就。
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兄弟三人,老大带领五百人,老二带领三百人,老三带领二百人,兄弟三个都是拜火教。佛当年首先度化的是老大,是以借宿的理由来到他的修行处,佛说:「我可否在这里借宿一晚?」那个老大很狂妄啊,就故意逗佛:「倒是有个地方,可是那里不能住啊!」佛讲:「怎么不能住啊?」「那里有条火龙,你去了以后它会把你吃掉。」佛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讲:「那就去试一试嘛。」到了第二天早晨,他看到佛居然还在那呼呼大睡,就把他叫醒,问佛那条火龙哪去了,结果已经在佛的钵里了,并且皈依了佛陀。后来又经过二十几个回合,最后老大终于心服口服地带领五百弟子皈依佛陀,老二、老三共带领五百弟子随后也加入僧团。
勤心役身:外道修行非常刻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甚至有的人用一层铁皮做的围裙围着自己的身体,他就坐在那里,你动了他们就属于触犯了刑律,谁也不准干扰他们的清净心。事火崇水:实际上除了事火崇水,还包括前面的事风崇土,把地、水、火、风这种无情物作为指导修行的因地心。
求出生死:以生灭之心来求不生灭之果,佛讲无有是处。泥巴瓦块不会帮助你出生死,但是外道认为修行只要把心定一处,总会有一定的果报,那就是成神啊、仙啊这一类的众生。成其伴侣:因为迦叶波这些外道在前,而修行人进入识阴区宇在后,佛唯恐这个领域他们不懂,举出了那些外道修行,以其来震醒修行人。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把佛知佛见亡失了,成就了邪知邪见。
是名第五计着崇事:「计」就是「着」,「计着」就是顽固地执着于某事物。「崇事」,以外道法门为真理、为崇高的事业,以最殊胜的心力来做这些事情。迷心从物:误以为心由物生。本来在因缘法里来讲,是物由心生,这里好了,变成心由物生了,是不是搞颠倒了?立妄求因:以妄想邪知见来作为因地心。求妄冀果:以地、水、火、风这种无情物作为因地心,作为成佛的真本、真因,能不能成就佛菩萨的果位啊?他能成就那种鬼王、神王的果位,他也把它妄计为这就是成佛了生死。
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颠化种:圆通法门是从本性而言,世界上的万法皆唯一念之所变现,从根本上而言没有谁不是谁。但是众生在迷惑颠倒中,并不能使这个菩提心起妙用。那么他这个「圆通」呢,他认为在烦恼习气中,万法都能圆通圆融圆满,这个是不可能的。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断灭种。
这段经文是开示行者进入识阴区宇所出现的第六种邪知邪见,「归无归执」。这种邪知邪见是非归计归,执着于圆明,把圆明讲得过头。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重复经文解释同上。
若于圆明,计明中虚:修行人破除了前四阴,进入了一精之明这个大光明之流,再也没有粗浊的色阴、受阴、想阴那种烦恼习气,由于太执着于这个「明中虚」,也会物极必反,怎么反呢?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非」和「灭」是一个意思,就是灭除了。「群化」,是以我们心化出来的六根、六尘、六识乃至行阴这种微细的生灭之相。前面四阴都灭掉了,他把这个识阴区宇当成「永灭依」。「为所归依」,把这识阴区宇作为自己的归宿。这里「为所归依」呢,一般是在四空天做文章。
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这种狂慧就是非归计归。虚空不是真空,不是我们的所归之处,它仍然在凡尘。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无想天」应该改为四空天。无想天属于四禅境界,属于色界,他有色身;虚空神没有色身,一定是在四空天中。
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把虚空当成真空,把化城当成宝所。佛在许多经中往往以虚空比喻为真空,为什么呢?真空无形无相,虚空与其它有形有相的万法相比,是不是最适合来比喻真空?但其实虚空也还是有形相,是空旷通达之相,而真空的那种无相我们感觉不到,只有用智慧才能观照到。「亡失知见」,他的心被境界所转,为什么?因为那种明中虚非常诱惑人,陶醉人,所以佛讲,禅天之乐是欲界男女生活快乐的一万倍,四空天的那种禅定又是四禅天禅定快乐的多少多少倍。
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圆虚无心」就是一种断灭性,很虚妄的,还有飘飘然然这种莫名其妙的心,他把它看成是圆融圆满圆通。所以这种圆是「非圆计圆」,以这种心作为因地心,就像那虚空一样,你看它是不是空空荡荡,无牵无挂?「圆虚无心」,就是把这种虚空神的境界来作为自己追求的那种果位。「成空亡果」,四空天的天人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还要往下落,最后还是落空。但是在四空天证阿罗汉的这些圣人是定性阿罗汉,虽然境界不能提升,但他不会落空,落空还要受苦报!
违远圆通,背涅盘城:讲圆通,万法万相是圆融为一体的,没有谁不是谁;讲圆满,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中不失一法,不缺一人,不弃一时,法外无心,心外无法;讲圆通,彼此之间自他不二,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明白这个道理,无修无证,你即已了生脱死。不明白这个道理,你修禅定,始终保持定慧均等、动静平衡这种心态,观静待变,总有水落石出之时,也叫圆通。可是修行人在这个境界上(既没有明一心三藏之心,又违背了修禅的原则),而妄加动心起念,过早地执着,叫「违远圆通」。
「背涅盘城」,即使是小乘涅盘城也必须证到人我空,不了义大乘涅盘城是证到法我空,圆顿大教的涅盘城是三空真如,证到人我空、法我空以后还要把两个空也空掉,也就是从空出有。在这种不明三空真如的情况之下呢,以四空天虚空的境界作为归宿,就是「背涅盘城」,得少为足,未果计果。
生断灭种:与前面讲的舜若多这些虚空神之类的众生是同一类。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贪非贪执,诸阿斯陀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七执着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妄延种。
这段经文是开示行者进入识阴区宇所出现的第七种邪知邪见,「贪非贪执」。这里是执着这个肉团身要常住于世。本来破除了行阴以后,即使外道来讲,都还要厌有归空,钝根阿罗汉要入空证空,他却在这个时候感到,在识阴区宇这个肉团身不也很好吗?他也不想回到色、受、想那种粗浊的境界中去,要保持这个肉团身常住于世,就跟修仙道一样,他属于这种情况。下面我们看这段经文。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重复经文解释同上。
若于圆常:修行人在识阴境界已经知道,这个识阴为一切万法之主,是这个肉团身之主,在十方三世,识阴第八识是一个,七识我执是无量的。很奇妙的是,当修行人破除了行阴进入识阴区宇时,第七识并没有破除掉。他这个时候居于第八识,把这个第八识执着为自己,这叫「常」或者「圆常」,而且所有的第七识、所有的万法都是以第八识为常。他到了这个境界,反而不想来证人我空,他想把色身就保持在这种境界里,他不愿意证空,也不愿再回到前面去生死了,就想让这个肉身长生不灭——既不想六道轮回,又不想入空,属于这种情况。
固身常住:他要把这个肉身与这个第八识(第八识是永不生灭的)同步,第八识也不死,我这个肉身也不死。这想象得是很美啊,但即使我们破除了行阴,成了这最后一个身,色身在不知不觉中是不是会不断地衰老?而且我们前世修来的这个寿命是一个定数,佛也不转定业,到了一定时候,色身终究要归于销灭。不管你坐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你这个定数都是有限,即使在非想非非想处天,也不过是八万大劫,何况你这肉团身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跟四空天的天人那个命来比。所以佛在前面讲十种仙的寿命有的千千万万岁,到了千千万万岁与那个舍身修心的天人一样不一样啊?不一样的,第一层天的天人就有九百万岁,但成仙的人最多几千岁、几万岁而已。因为这个肉身不大好保留的。
同于精圆:色身与一精之明同圆,因为这个一精之明它不会死,一死的话就无从谈起了。色身与一精之明共同圆融在一起,叫妄计圆常。长不倾逝:「长」是永远,「倾」是老,「逝」是死,永远不老不死。
是人则堕贪非贪执:这是执着这个贪不到的贪。诸阿斯陀求长命者,成其伴侣:佛出世的时候,据说这个阿斯陀已经好几千岁了。
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我们这个心性是不生不灭的,并不是讲我们这个肉团身不生不灭,但生生世世的肉团身生灭以后,在将来明心见性的证量境界,我们可以把生生世世的肉团身重新以神通显现出来,那是无量色身三昧神通示现的化身。但事实上,我们过去生生世世的肉团身现在在哪里?是不是在这里呀?是不是在我茶杯里啊?由此好好观照,大光明中谁非谁,无量的我的那些肉身到哪里去了?就在当下。「亡失知见」,因为他见道不真实。
是名第七执着命元:「命元」就是识阴。识阴是一切万法生命之源,这个由识阴讲到五阴。凡夫以五阴为真实,而成就世间法;二乘以五阴为空寂,而成就出世间法;诸佛菩萨善得中道,了色即空,达空即色,祖师大德判为出世间上上法。
立固妄因,趣长劳果:因为这个识阴是寿命之源呐,修行人到这里来讲,认为这是究竟,这种想法非常顽固。「立固妄因」,「固」是把这个肉身固下来,但肉身不能固,识阴也不能叫你肉身固,他把这个识阴作为能够坚固肉身之因,这是虚妄的。「趣长劳果」,「趣」就是轮回,或者执着;「长劳」是在尘劳中打滚。
违远圆通,背涅盘城:他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本来是要见空性,而现在被肉身缠住了,是不是「违远圆通」了?他失去了信心。禅宗以空性涅盘为宝所,那么这种邪知见以肉身真常为涅盘,所以是「背涅盘城」。
生妄延种:「妄延」是虚妄地想自己的生命能够延长,实际上不能延。「妄延种」,就是跟那个修外道、仙道是一类的。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纵恣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天魔种。
这段经文是开示行者进入识阴区宇所出现的第八种邪知邪见,「真无真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重复经文解释同上。
观命互通:在识阴区宇,他看到一切的万法相互之间都有不可思议的相互的摄受力。万法都是一个本体,它可以变现出无量的有命或者无命。有命无命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在玩魔术,在表演游戏而已,我们执着在里面,就会给自己造成痛苦和烦恼。但是出于好奇心呢,在人道、天道是不是很快乐啊?就跟做游戏一样。既有快乐的游戏,也有烦恼的游戏。因此,在这个识阴区宇里仍然会打妄想。
却留尘劳:破除了行阴后,他能够知道过去、现在、未来,所以想起过去的时候还有点留恋,比如在天堂、人道那种快乐。恐其销尽:想着马上都要成佛了,这些东西都没有了,以后再想乐也乐不到了。意思来讲,快成佛之前是不是再快乐一下呀?
便于此际坐莲华宫:他这个时候把坐莲华宫当成好玩,自己变现一个莲华坐上去。告诉大家,连鬼神、妖魔鬼怪都可以变现莲华台,坐在莲华上现庄严相,这是一种神通法力。广化七珍:自己变化出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玛瑙(见《阿弥陀经》)。「七珍」是表无量的珍奇宝物。多增宝媛:自己还变化出许许多多的美女,「宝媛」是表美女。如果是女众的话呢,她可能要多增宝男。纵恣其心:「纵恣」就是放纵、放荡,来做这个男女下流的事,自得其乐。
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这里是非真计真,自己认为这是快乐,其实这正是痛苦。由于有此种心态,所以必下无间地狱。吒枳迦罗,成其伴侣:「吒枳」,是一个人,解释成汉语叫做结缚,专门制造烦恼。「迦罗」,翻译成汉语叫我所作,认为这个世间的万法都是由我所来成就,他们能够变化成就这个世界,能够束缚众生,管理众生,变化众生。
迷佛菩提,亡失知见:真正的菩提,真正的解脱,是对整个十法界万法刻骨铭心地感受到都是我一个念,生也是我,死也是我,生不值得爱,死不值得害怕,都是我自在变现。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是我自在变现。明心见性的大菩萨能以无量色身三昧变佛、变菩萨、变天、变人、变鬼、变畜生乃至变泥巴瓦块、变风、变雨,在十法界各个法界教化众生,处处感到自在快乐。虽然诸佛菩萨与我们时时刻刻在一起,你能不能感觉到啊?感觉不到。因为你是以凡夫的心来看待诸佛菩萨。众生眼中,诸佛菩萨也是众生;在佛菩萨眼中,众生皆是佛。当我们心态改变了以后,明心见性以后,你再看一切的万法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你对一切充满了关爱,充满了慈悲。明心见性了,你就是见佛。佛在《妙法莲华经》讲,舍利弗,有人听你讲《法华经》,这个人就是见你,就是见我释迦牟尼佛,就是见到了一切佛、一切大菩萨。这个法唯智能知,唯智能解,唯智乃证。成佛成菩萨是我们心态的解放,所以「迷佛菩提」就是迷的这个菩提。
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邪思因」无非是我执、情执。一切的邪思邪行,以贪男女之欲为根本,万恶淫为首。「立炽尘果」,「炽」是非常明显,非常强烈,不可以改变,就是这回事。「立炽」,就是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它带有非常恳切、严厉、强烈的警告。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天魔种:以贪男女之欲等这种邪思邪行作为因地心,作为成佛的真本、真因,不能成就究竟的涅盘果,只能成为吒枳、迦罗这一类的天魔。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唯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缠空种。
这段经文是开示行者进入识阴区宇所出现的第九种邪知邪见,「定性声闻」。针对已经证果、断除了分段生死的阿罗汉圣人而言,在破除识阴的过程中,也有可能走火入魔,而且这些阿罗汉已经发心回小向大,来修法我空。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重复经文解释同上。
于命明中:「命明」是讲进入识阴区宇那一种特征,怎么「命明」呢?他能知道十二类众生的生生死死、来龙去脉、相互之间的这种轮回变异,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不懂得这都是由我们的一念心随着所造种种业缘而变现,他最多认为是你的业缘所产生,也就是所谓的因缘和合而生,注意,这与因缘和合而有不一样——因缘和合而有是指我们生生世世做人、做鬼、做畜生、受福报、受苦痛,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中本来就有这个东西,它是随着我们做种种善业、恶业、无记业这个缘显现而已;因缘和合而生,是指我们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是因为因缘和合以后而产生的这个东西。所以要懂得缘起性空,性空是本有,缘起是性空随缘显现出妙有。那么因缘分散而死了,死是不是妙有啊?生和死都是妙有。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非无,非生非死,有无、生死皆是随缘显现而已,这是佛法的命脉。讲这个「命明中」,实际上是明而不明,如果明了的话,他就不会走火入魔。
分别精粗:四空天的天人的生命比有色界的要精明一点,做人比做鬼、做牛马的命要精,狗啊、猫啊的命比那蚯蚓、细菌的命是不是要精呐?是这样作分别。在现相上似乎得到了一些道种智、差别智,但在质量上还没有从根本上能够把握粗与精。
疏决真伪:有智慧的人处理日常事务有条有理,没有智慧的人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西瓜。无论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要学会调理。「决」,通过调理,我们就可以分别轻重缓急、是非好坏,取长补短。「真伪」,大体来讲,无漏为真,有漏为伪。无漏,小则阿罗汉,不落三界六道,通教、别教的菩萨不会漏到小乘,究竟而言,一心三藏才是无漏,这是绝待之真。所以明一心三藏之菩萨,在见道位即为真修、真无漏,不漏一法。有漏就是伪呀,细说广说,分为无量的层次。同为凡夫,你有一点点善心,就能得到一点点受用。漏在贪,你就要得贪报;漏在嗔,你就受嗔恨心的报应。所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就能使我们的生命层次在生生世世中逐步地圆满。
因果相酬:通过「疏决真伪」,从粗相上来看,他懂得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无量法门,无量法界,各有各的不同层次的解脱功德。那么从总体上来讲,他懂得要以无漏之因才能成就无漏之果。
唯求感应,背清净道:对于我们修一心三藏法门的人来讲,你越精进,功德提升越快,你大作佛事,不断地提起观照,就有感应。我怎样与这个茶杯感应?我怎样与对面吹来的风感应?是风吹我?还是我吹风?对于修禅而言,这是最敏感的一个问题。他就是不能求感应,必须保持一种动静平衡、定慧相等的心态,什么都不想,但是必须提起正念。他是观静待变,不可以求感应,稍微一动就容易走火入魔,因为他没有明心见性。一感应了,只知道行善断恶,断的那个恶是谁啊?是不是还在断自己呀?
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见苦断集」是讲声闻之法——苦集灭道四圣谛法门。「见苦」,你就明白什么是苦,苦苦、坏苦、行苦,还有所谓八苦等种种苦。「断集」,「断」是消除,「集」是形成诸苦之因。诸苦之因无非是贪、嗔、痴、慢、疑等种种邪见邪行。「证灭」,是解除了肉团身分段生死,证得人我空。「修道」,就是通过种种办法来断掉苦因。在《阿弥陀经》里有讲,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讲全了是三十七个道品,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居灭已休,更不前进:「居灭」就是成就人我空,证到了四果罗汉。「已休」是以此为圆满,从此就休息了,再不修行了。「更不前进」,什么事也不想做了。阿罗汉开了宿命通以后,他看到自己无量百千万亿年以来做人、在天的时间只不过是刹那而已;而做鬼、做畜生、下地狱的那个时间却是无量无量百千万亿年,他看到那个上刀山、下火海、进油锅的果报以后吓得全身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都在流血,失魂落魄,所以他再也不敢到六道来,连在天上享天福都不敢。也就是有些人所担心的,既然我们本来是佛,那么堕落为众生再成佛以后,还会不会再堕落为众生?阿罗汉有这种心态,所以他再也不敢从空出有,不敢来行菩萨道教化众生。
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有些经典上把阿罗汉说成钝根阿罗汉——钝根就是笨蛋;也有些经典上把阿罗汉说为焦芽败种,既然是败种,那还有没有用啦?没用了,焦芽也没有用了,发的芽已经焦了,它再也不能长出植物了。
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无闻僧」就是前面讲的无闻比丘,把初禅天说成是初果罗汉,把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就说成是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他连什么叫罗汉都不懂,认为证到了禅定功夫就是阿罗汉。就像这个阿罗汉一样,他不懂得什么是佛,认为证到了阿罗汉就是佛,是不是一样的错误啊?「成其伴侣」,定性声闻与以上的增上慢人属于同一类型。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他失去了佛知佛见,而以偏空涅盘来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圆精」的「圆」是讽刺义,是偏圆,偏于精而背离了粗。他把有形有相的万法那种所谓的粗当成了别人,也就是说只求美善,而否定丑恶,这叫「圆精应心」。只见好事、美事,而躲避丑事、臭事、脏事,所以这里圆不圆呐?他不懂得即美即丑、即善即恶、即一即多、即空即有,这才是我们的真心本性。「成趣寂果」,成就了这种寂灭的果位。本来可以继续向前走,但自己把自己障碍了,这叫「违远圆通」。「背涅盘城」,佛在《法华经·化城喻品》把小乘人的涅盘说为是化城,到这个宝所才走了一半的路,居化城而当宝所,你就是背涅盘城。
生缠空种:这是挖苦讽刺,怎么「缠空种」呢?虚空也是我们一种无明的化身,因为四果罗汉解除了肉团身这种生相尘劳之苦,证得个虚空身,也就是灵体跟虚空纠缠在一起,是不是很枯燥无聊啊?圆顿大法把小乘人的人我空说成是枯定。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盘,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这段经文是开示行者进入识阴区宇所出现的第十种邪知邪见,「定性缘觉」。特对修缘觉、独觉这些修行人而言。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重复经文解释同上。
若于圆融,清净觉明:破除行阴以后,在缘觉、独觉修行人而言,已经证得六根通用,能够觉照到万法相互之间的生死轮回、来龙去脉,但不知其所以然。发研深妙:在观照到这种觉明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用功,定力转深,感觉更加殊胜。
即立涅盘:这个时候他非常珍惜、看重这种自在解脱,然后不敢再动,害怕还会出现那种六道轮回。他从现在开始永远不敢再去攀六尘之缘,随之六根是不是废掉了?废掉以后,因为我们心里就只想空……空……空,是不是能把身体变空啊?我们这个心既能把空变有,也能把有变空。这里他以空性涅盘作为究竟涅盘,而不前进,不会再去破除法执而证法我空,更不存在去破二空去证三空真如。
则堕定性辟支:堕落是指先前发愿成佛的菩提心现在堕落了。「定性」,就是再也没有多大用处了,最大的福报就是当个辟支佛。辟支佛,讲全了叫辟支伽罗,解释成汉语也叫解脱。诸缘独伦:「伦」是表类,「缘」是表缘觉。他从十二因缘的任何一个环节下手都能成就。独觉是指在没有佛和佛法的年代,修行人凭过去世中的善根,独自在宇宙中求得一种空性解脱。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这里的阿罗汉和辟支佛不肯回小向大,最后成为同一个类型。
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心:这个「觉」是有邪觉,「心」是有我执,「?」是契合、圆融,以自己的邪觉当成真心,还自以为是圆融圆满圆通。成湛明果:这里「明」是指无明,以邪知邪见来以为就是佛知佛见,就是成佛究竟。这里「湛」是非湛,是自以为是的那种湛。
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觉圆明:「生」是成就,成就了这种妄觉,却自以为已经是圆满的大光明;或者解释为成就的这种邪觉,其实仍然是无明。不化圆种:他没有把法执化掉,却自以为已经圆融圆满圆通。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进。
即使在识阴区宇所出现的十种邪知邪见,前面已经破了四十七关,第四十八关通不过,最后还下无间地狱,是不是非常可怕呀?
如是十种禅那:「禅那」就是禅定,外不动为禅,内不乱为定。所谓外不动为禅,明白整个十法界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对外部环境还动不动心了?你心里还害怕不害怕了?这就是当处禅那、当处禅定,这就是如来禅,这是出世间上上禅,这是自性本禅、自性本定,这是首楞严大定。而这里的禅那是对境之定,是生灭之法。
中途成狂:在半道上走火入魔了。原因就是打妄想了,既然有自他之别,就难免发生邪知邪见。因依迷惑:他没有明心见性,「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像这种禅定,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不尽,都要走火入魔。于未足中,生满足证:为什么?他不知道什么叫「满足」,什么是如来果位。他是瞎子摸大象,所以非果谓果,未足谓足。
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这都是在识阴区宇中用心发生了问题。要修禅定,应该始终保持动静平衡的心态,以定慧均等的原则观静待变,不忘正念,是这种用心,稍微动心起念你就走火入魔。这种法好懂、好讲,但行起来很难。许多人到不了识阴的境界,在前面色阴境界都出不来,即使到了这种境界都还会出大纰漏。「故生斯位」,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往往凡夫因地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是啊!众生的毛病总是把自己看得很高,总是想占人上风,即使再下劣的人,他一定会把眼光瞄准一个不如自己的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凡夫不懂得见贤思齐,就是有一个我执,我们好好检点一下自己。
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境界现前的时候,我们按照自己的习气去选择,结果破坏了自己的定力,给自己造成业障。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先习迷心」,修禅定之所以走火入魔,生邪知邪见,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都是与自己过去世中的习气有关系。「而自休息」,是停步不前。「将为毕竟所归宁地」,是未证谓证。这就是过去世中的那种自以为是、贡高我慢的习气在最关键的时候伤害自己。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他根本都不懂得什么叫「无上菩提」,这不过是鬼神外道的境界,他却作为成佛菩萨的境界,所以是大妄语啊。
外道邪魔:心外求法即为外道,回光返照则为正道。所感业终:是福报满了以后。堕无间狱:因为破除行阴之后,他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人天福报了,自己变现金银财宝,自己变现美女供自己享受是不是福报啊?凡是享乐的人,他总有这个习气,到福报耗尽的时候他都改不了。改习气要从小的时候改起,不能纵容自己,不要等以后再说吧,不能自己原谅自己,我们现在想改就能改,否则到一定的时候你想改都改不了。
声闻缘觉,不成增进:虽然不成增进,但他还有增进的希望。因为他既然进入识阴区宇,已经是回小向大的菩萨,已经有了功德,那么如果这些声闻缘觉见到了一心三藏的道理,这些人真是刹那常住。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岐路。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汝等存心:佛在每讲这么一段经文,都是这么语重心长。「存心」就是用心。秉如来道:「秉」就是恭敬奉持。「如来道」,狭义地来讲,如果把这种动静平衡、定慧均等的法门传下去,把五十种阴魔境界这种情况预告后来人,让他们在境界现前之时心里有个底,也能成就;从究竟义来讲,这个「如来道」是一心三藏无上之道。此法无风险,当下大成就。
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佛这个号令是对谁而发?古今中外几千年,乃至当今世界,好好查一查,好好想一想,我们这一代人任重道远,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不要带着遗憾去见老佛爷。我每当看到这里就感慨不已,真想自己有无量的千百亿化身!可是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全体同修,大家都来发心,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传万,像滚雪球一样,诸佛菩萨、天地护法神明会铭记我们的功德,我们要把这个心发得非常真实。
普令众生:一个「普」,说明《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心地法门适合于一切修行人,它是无量法门总纲领,它就是我们宇宙人生的真面目。不存在谁根机浅深、谁文化高低、谁有没有修行过,只要你来听闻大法,必得受用无疑。觉了斯义:是明白这个道理。
无令见魔自作沉孽:「见魔」特指识阴区宇这十种心魔——邪知邪见;「自作沉孽」是自己害自己,「沉」是沉沦之义,「孽」是坏、邪、糟糕之义。
保绥哀救,销息邪缘:「绥」是保护,「哀救」是以慈悲心救度众生,「销息」就是销除,「邪缘」就是邪知邪见那种因缘。明来暗销,把正知正见提前警告修行人,就可避免未来有邪知邪见的发生,但是也要当事人能够接受才行,否则救不了他,佛也不度无缘之人。
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岐路:「令其身心入佛知见」,无非是为众生开示如来藏妙法,令其悟入如来藏妙法,除了如来藏妙法之外其它法皆是方便说。大家注意,方便法虽说难修难成,但果真如法修行的话,也一定能成就。修禅必须按照「动静平衡、定慧均等、观静待变、提起正念」的原则来修,这十六个字做到丝毫不差,你就能成就,不可以怀疑。问题是你能不能做到这些,这又当别论。而一心三藏妙法对修行人来讲,只要你听懂了就能成就,百分之百,而且修得好当下成就;差一点,也不过多听几天、几个月、几年而已,最终都能成就,绝不是遥遥无期,而是指日可待。
这里「入佛知见」以后,马上跟着一个「从始成就」,这个法重要啊——从一开始就已经成就,成就你不落三恶道、不落六道轮回,成就你为分真即佛,到最终成就圆满大佛。「不遭岐路」,你中间没有岔路可走。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如是法门」,是像一心三藏这样的法门。「先过去世微尘如来」,是过去恒沙劫中的无量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我们作双重观照——第一,乘一心三藏之心而开,得无上道;第二,像阿罗汉、辟支佛那样,先破除粗重的见思烦恼,证得人我空。「乘此心开,得无上道」,他总会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时候,迟早成就这种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