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积极备战,广东,福建战端已开。
年初,朝廷派俞咨皋,陈子龙,陈继盛招降南中国海海盗。许素心归降,杨禄,杨策,钟奇作壁上观,李魁奇,刘香拒绝朝廷招降,嗅到不安的味道。
俞咨皋,陈子龙来势汹汹,代表朝廷态度强硬,又从辽东调来善战的陈继盛担任南海水师副总兵,计划取代怯战畏战,和海盗眉来眼去的俞咨皋。
纵横四海的海盗,即刻开始整兵,欲先发制人出击,提前抢占优势。
郑芝龙,高起潜,陈子龙前脚离开福建,李魁奇后脚派三十艘小船,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广东南澳县发起进攻。
以此试探朝廷态度,及广东,福建兵勇战力。
只要偷袭得逞,广东卫兵龟缩不出,李魁奇则计划大规模出击,袭击广东沿海城池,乡镇。
可惜,李魁奇小觑陈继盛,陈继盛担任南海水师副总兵,虽然受制于俞咨皋,对待海盗的态度却比俞咨皋更强硬。
他上任即颁布悬赏,凡斩杀海盗重赏,凡举报海盗藏身地重赏。
故而,李魁奇部袭击南澳县时,即刻遭遇巡游的南海水师凶猛还击,激战中,十余名明军战死,李魁奇部付出十倍代价,被南海水师击沉二十余艘小船,剩余兵勇落荒而逃。
李魁奇收到战败的消息,临时改变策略,派所部驾驶海船北上劫掠福建。
海盗北上劫掠途中,与南海水师驻澎湖的游击将军王尚忠,率领的三十多艘战船在金门海域狭路相逢。
王尚忠临危不惧,从容指挥,明军重创海盗,缴获三艘海盗大船,击沉十余艘海盗小船,数百海盗或死或伤或被俘虏。
连续两次劫掠失败,海盗损兵折将,李魁奇实力受损,思前想后决定亲自领兵对厦门港发起突袭,欲报仇雪恨,树起在台湾海峡的威望。
然而,这次他的对手不是怯战畏战的俞咨皋,而是在辽东久经考验的陈继盛。
陈继盛召集南海水师诸将,分析讨论海盗意图,最终,俞咨皋坐镇广东,陈继盛亲率万名精锐水师坐镇厦门。
所部高应岳,张永产,刘应宠,邓枢各率领五千精锐水师,在南海水师辖区巡游,密切监视李魁奇部海盗。
两军狭路相逢,迅速将海盗逼向厦门港。
李魁奇事先不知陈继盛率领重兵坐镇厦门,率军发起偷袭时,遭遇陈继盛领兵展开凶猛还击。
海岸陈列的火炮齐射,成排成排火铳射击,当场击沉李魁奇部三十多艘大型战船,二十多艘小型战船。
李魁奇尚未回过神,陈继盛率领水军杀出,夜间,海面化为火海,陈继盛更冲上李魁奇战船,斩杀李魁奇部两名头领。
李魁奇丢盔弃甲,率领少量残部落荒而逃。
明军在厦门大获全胜,重创李魁奇部,然而,李魁奇的后援部队在泉州得逞,成功劫掠沿海村庄,击沉朝廷十几艘船只,封锁泉州港,迫使泉州附近的村庄向他们进贡粮食,猪牛,更肆意劫掠百姓。
为此,福建巡抚熊文灿大怒,要求泉州卫兵出击,迅速击溃李魁奇的海盗,解救百姓,恢复泉州港的秩序。
可惜卫兵战力羸弱,远不及彪悍的海盗,非但没能击溃海盗,反而损兵折将。
直到陈继盛率领南海水师杀来,派遣南路副总高应岳为先锋,率领水师纠缠李魁奇部,他亲自领兵从外面包围李魁奇部,欲将李魁奇部绞杀在泉州港附近。
此时,各路海盗暧昧,有人试图劝和,有人开始和熊文灿,王尊德接触,计划率兵投降。
李魁奇被困在泉州港,数次率兵突围,均遭陈继盛率军击溃,不久,郑芝龙率领东海水师抵达,精兵两万,战舰四五百、火炮上千门,全军装备掣电铳,鲁密铳。
这支精兵乃郑芝龙班底,经过朝廷配备和补充各类火器,铠甲,经过一年多训练,战力更胜从前。孟乔芳率领四卫军抵达福建,迅速接管福建边防。
顷刻,李魁奇处境越发艰难,陈继盛率领万名精兵追杀,已经够让他难堪,结果老对手郑芝龙率领两万精兵杀来。
陈继盛,郑芝龙密议后,是夜,陈继盛派遣部将邓枢率领两千精兵夜袭李魁奇部,破李魁奇部十三艘战船,斩获十九艘。
李魁奇连战连败,不敢贸易作战,被迫派人同陈继盛,郑芝龙和谈,直接惨遭陈继盛,郑芝龙拒绝。
不得已,李魁奇派使者驾船出海,寻求刘香及西方诸国帮助,希望他们联合同明廷作战。
结果信使未能逃出东海水师,南海水师的天罗地网,惨遭南海水师俘虏。
陈继盛,郑芝龙,高起潜阅览李魁奇的求救信,纷纷神色欢喜。
见状,郑芝龙不吝夸赞:“李魁奇奸诈,却接二连三在陈将军手里吃亏,厦门之战,重创李魁奇部,今在泉州港包围李魁奇残部,李魁奇犹似案板鱼肉,将任人宰割。”
这时,陈继盛出声说:“李魁奇必死无疑,任由你我拿捏,然而,单单消灭李魁奇部,不足以让大明水师制霸南中国海,何不将计就计,请君入瓮。”
此言出,高起潜,郑芝龙齐刷刷望向陈继盛,顷刻间,猜出陈继盛意图。
顿时,郑芝龙不由得高看陈继盛几眼,以前认为毛文龙部不足为虑,全是散兵游勇,孰料,皇帝从皮岛调来名参将,竟然有这么善于战略。
郑芝龙当即朗声说:“我马上派人乔装打扮,迅速将李魁奇的求救信传出去。”
若能成功诱使刘香派兵前来驰援,东海水师,南海水师合力,恰好在泉州港击溃刘香部海盗,省的两大水师在各地搜寻刘香部踪迹。
倘若荷兰人参战,恰好趁机敲打敲打对方。
这时,高起潜出声说:“既然是将计就计,请君入瓮,我们的战略则要微微改变,毕竟,接下来面对的敌军不光有刘香部,兴许还有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
这场硬仗至关重要,决定大明能否称雄南中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