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明正身,叶轩命何掌柜备下暗室。待张存孟藏匿妥当,他掐诀念咒,须臾间竟幻化出与张存孟分毫不差的形貌。
金陵城各处暗桩同时骚动。当\"张存孟\"现身隆丰商行的消息传至城西别院,正在擦拭佩刀的李自成指节泛白,刀锋在青砖上划出火星。
\"果真是他?\"李自成套上粗布短打,混入市集人流。行至商行百步外忽地驻足,鹰隼般的眸子扫过檐角瓦当。
亲卫李过凑近耳语:\"叔父,探子报那厮似要趁夜出城。\"
\"荒唐!\"刀鞘重重顿地,\"身负重伤岂会自投罗网?这金陵城...\"话音戛然而止,李自成瞳孔骤缩——商行二楼凭栏而立的,分明是那张令他夜不能寐的面容!
幻象中的\"张存孟\"似有所觉,转身隐入厢房。李自成正要追击,却见目标已从侧门闪出,几个腾挪便消失在街角。
\"追!\"十数道黑影从茶摊酒肆暴起。前方人影忽快忽慢,转过三条街巷后竟凭空蒸发。众追兵面面相觑,为首者一拳砸在青砖墙上:\"见鬼!方才还在眼前...\"
叶轩对尾随张存孟的探子施放幻术,令其产生目标仍在原地的错觉,实则目标早已脱离监视范围。李自成因无法捕捉\"张存孟\"行迹被迫蛰伏,心底对这位旧部展现的能耐生出强烈质疑。
返程途中,李自成反复推敲张存孟凭空消失之谜,忽忆起隆丰商行那次偶遇,惊觉对方或许已归顺叶轩麾下。这位义军首领的多疑症发作,认定唯有让知情人永远沉默才能守住机密。
若张存孟当真投诚叶轩,李自成深知必须速战速决,否则苦心经营的民心根基恐将动摇。仿佛上天回应其焦虑,曹文诏突然加速推进清查隐匿田产的行动。
张氏族长神色仓皇前来求见,只因曹文诏锁定的暴发户家族,暗地里与张家存在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这个自封世家的暴发户,全仗张家暗中扶持才勉强跻身名流之列。
\"老爷!出大事了!\"
张家总管踉跄着冲进内院,惊破张氏族长与第十六房侍妾的温存时刻。衣衫不整的侍妾被猛然推开,族长强作镇定喝问:\"何事这般失态?\"
管家额角沁满冷汗:\"禀家主,刘氏全族......除女眷及未冠少年,悉数被押入诏狱!\"
\"混账!\"族长拍案而起,实则痛心刘家万贯家财尽入官库:\"为何此刻才报?\"
管家战战兢兢解释:\"线人甫得消息便快马传讯......\"
族长稍敛怒容,连发指令:\"速遣暗桩监视刘府与官衙动向,备轿前往杨府议事。\"此刻杨府已聚集各世家话事人,唯缺林、程两家代表。
杨氏族长冷眼扫过缺席席位,既命探子紧盯林程二府,又与众家主密谋应对官府此番敲山震虎之举。众人不知,他们安插的耳目早被连根拔除。
叶轩治愈张存孟伤势后,幻化其形引诱李自成入局。当\"张存孟\"现身市井,金陵城骤然陷入诡异寂静,旋即市声鼎沸如常,全然不似数九寒天景象。
伪装者刚转过街角,商贩堆里骤起擒贼呼声。叶轩抬眼便见人影疾冲而来,暗器寒芒隐现袖间。
疾奔的\"窃贼\"面上虽显仓皇之色,实则暗中观察着每条街巷的动向,刻意贴着叶轩所在方位迂回穿行。数名灰衣人如同清道夫般为他扫除障碍,更添几分蹊跷。
街角蜷缩的老乞儿骤然暴起,挟着邻摊幼童便往暗巷钻去。孩童双亲的哭喊声与追赶的脚步声交织,整条长街霎时如沸水翻腾。闻讯而来的衙役们被接二连三的意外绊住脚步,待增援赶到时,又有商贩惊呼失窃,混乱如瘟疫般蔓延。
涌动的人潮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层层叠叠涌向叶轩驻足的方位。混杂其中的亡命徒们目标明确,更有李自成鹰隼般的目光在暗处闪烁。张存孟伫立隆丰商行飞檐之上,虽未亲身涉险,铁青的脸色却昭示着局势凶险——李自成的暗桩正如蛛网般笼罩全城。
始作俑者叶轩早已改换装束,如游鱼般穿梭于纷乱市井。当张存孟携袁崇焕等人步下阁楼时,那些伪装成百姓的刺客纷纷现形。被叶轩封住经脉的杀手们,如同待宰羔羊般被军士们挨个擒获。
李自成刚摆脱世家纠缠,便见满街官差押解着数十人犯——竟全是他苦心布下的暗探。\"尔等怎敢如此!\"他怒击案几,檀木桌面应声绽裂:\"分明交代过要里应外合擒拿张存孟,那厮现在何处?\"
李过与诸将垂首噤声,半晌才嗫嚅道:\"禀闯王,张存孟...又凭空消失了!又?\"李自成瞳孔骤缩,猛然醒悟:\"这两次围剿,他皆是忽隐忽现?\"见侄儿颔首,这位枭雄顿时通体生寒。
\"速传令各部即刻收网!\"李自成指尖深陷掌心,复盘数日布局后冷汗涔涔——原来张存孟早布下金蝉脱壳之计,而能助其脱困者,除却曹文诏与袁崇焕,更有暗中窥伺的世家势力。
当夜,李过持密令奔走各大世族。翌日破晓,张家与程家率先发难,米粮布帛价格陡涨十倍,市井哗然如惊雷炸响。这分明是宁损千金也要拖垮朝廷的杀招,更将曹文诏置于烈火烹油之境。
曹文诏清查隐户的雷霆手段,终是点燃了世族积怨。刘氏宗亲被囚天牢的消息,犹如掷入油锅的火星。其余世家闻风而动,盐铁茶瓷等民生之物皆成天价,黎民百姓攥着钱袋在商铺前绝望徘徊。
联姻世家的寒门望族陷入两难:是屈从朝廷苛政苟全,还是与世族共抗暴令?就连已向曹文诏投诚的士子们,此刻亦在藏书楼中辗转反侧——清查隐户的利刃,终究架在了他们祖传的田契地册之上。
民众始终如一的信赖朝廷决策,物价飙升反而激发民间互助热潮。金陵城并非门阀专属领地,市井商贩与诸多望族皆与朝廷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