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继位后,大汉国力下滑愈发的明显,檀石槐统领的鲜卑几乎每一年都会入侵汉朝的边疆,边境军民百姓被杀害的,掠夺的,不计其数。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八月,汉灵帝集结军队,分三路出兵塞外进攻鲜卑部落。
第一路由乌丸校尉夏育率领,从代郡高柳县出发,攻打东面的鲜卑部。
第二路由匈奴中郎将臧旻(臧洪的父亲)率领南匈奴的大量军队,从雁门郡北上,攻打中部的鲜卑部。
第三路由破鲜卑中郎将田晏率领,从云中郡出发,攻打西部的鲜卑部。
三路大军皆各自统领一万余骑兵,分兵出塞,意欲推进两千余里,对北方的鲜卑族进行围剿。
得到消息的檀石槐命令东、中、西三部首领各自率领本部落的部众迎战。
汉朝的诸位将军既低估了对方的战力,也高估了己方的战力。
结果夏育等人均遭到惨败,甚至连符节和辎重全都丢失,各自仅率领数十骑亲卫亡命逃回关内。
汉军士兵仅战死的人就多达十分之七八,最后仅有一成的将士逃得性命,返回了关内。
仅此一战,不但挫败了大汉的军威,还让鲜卑族愈发的不可一世。
此后数年,檀石槐开始继续四处用兵,甚至一度打到了倭国的海域,并击败倭人的军队。
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时年四十五岁,他的儿子和连继任为整个鲜卑的首领之位。
和连不仅才干和能力不如他的父亲,而且贪财好色。
继位之初,就立刻发动南下侵略汉朝的战争,想依靠战争为自己挣得巨大的声望。
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在进攻北地郡时,被当地的守军射杀。
几乎他父亲檀石槐前脚刚走,他就下去向父亲报到了。
相信如果檀石槐真在泉下见到了儿子和连,一定会狠狠的暴打他一顿,如同秦始皇看胡亥一样。
檀石槐与和连两代鲜卑首领的前后脚离世,加上和连的儿子骞曼年幼,也让庞大的鲜卑一族再次走向分裂。
当初被檀石槐分为东、西、中三部的鲜卑则最终全部分崩离析。
首先发生叛乱的是西部鲜卑,因为西部鲜卑中包括了二十余西域小国与部落,他们只服檀石槐。
檀石槐死后,他们立刻脱离鲜卑一族。
不仅如此,西部鲜卑的首领与魁头不合,魁头是檀石槐之孙,和连兄长的儿子。
和连死后,其子年幼,魁头成为了鲜卑族的首领。
但是却并不能服众,西部鲜卑在失去诸多小国与部落的支持后,见到与自己首领不合的魁头上位,立刻宣布脱离鲜卑,自立门户。
数年后,和连之子骞曼成年,与魁头争夺整个鲜卑首领的位置,导致中东部鲜卑发生激烈内战。
骞曼战败,导致支持自己的部众死伤殆尽,本人也下落不明。
魁头带领的鲜卑部众虽然取得胜利,本人却在这场内战中战死,最终由魁头的弟弟步度根代领其众。
自此之后,中东部的鲜卑也逐渐衍化成三大团体。
其一是步度根率领的鲜卑部,势力主要分布在并州的雁门、太原郡一带。
其二是轲比能为首领的鲜卑部,其势力主要分布在幽州的上谷郡、代郡等地。
其三是原东部首领统属的东北若干小国,因为受到的内乱比较小,刚开始是分裂后的鲜卑中实力最强的。
但是因为与乌桓相邻,分裂后的东部鲜卑不是乌桓的对手,被对方逐渐蚕食与打压,他们不得不退回大兴安岭地区。
而占领中部区域的轲比能,因为地域优势,渐渐在汉末发展成为诸多鲜卑势力中最强大的集团。
之后多年,西鲜卑被南匈奴打压不断,他们只能不断收缩,最终定居在上郡的南部区域与北地郡的南部。
拓跋珪、拓跋焘爷孙来到这个时代后,降临之地即是上谷郡附近的一个小部落,隶属于西鲜卑。
拓跋珪作为北魏的开国之君,鲜卑历史上的道武皇帝,自然不是久居他人之下的存在。
而拓跋焘更是被同时代的刘宋认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在游牧民族的历史地位上甚至超越了冒顿、檀石槐。
在他们的谋划下,首先要在这个小部落站稳脚跟,然后逐渐谋取西鲜卑首领的位置。
如此一来,才能在这乱世之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以他们超越这个时代两百年的历史积累,他们有信心重现当年鲜卑一族空前绝后的盛况。
只是如今的西鲜卑却并非他们拓跋鲜卑一脉,他们还是想在西鲜卑掌控大权后,寻祖溯源的找到自己拓跋氏一脉。
拓跋氏是鲜卑历史上的帝室十姓之一,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拓跋鲜卑与檀石槐建立的鲜卑部落大联盟不同,他们在檀石槐最强势的时候,从东北西迁到了河西走廊,开始在那里定居生活。
所以拓跋鲜卑又称河西鲜卑。
拓跋珪、拓跋焘两人当初在上郡伏击董卓的军队,造成宿将郭汜的阵亡,并在部落中打出了名气。
草原民族以武为尊,哪怕出身不好,但是武力强大,同样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敬畏与仰慕。
拓跋珪、拓跋焘两人原本想找个机会刺杀西鲜卑的首领,然后趁机窃取首领的位置,结果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他们西鲜卑的首领真被人刺杀了。
正好当时有汉朝的使者到来,想联系西鲜卑攻打三辅地区,以此调动董卓的军队,好让皇帝与朝中反对董卓的大臣发动政变。
结果汉朝的使者成了替罪羊,差点死在了上郡,好在自己护卫的拼死掩护下,加上他躲入到了来往边境与中原的商队之中,才逃过一难。
之后上郡东部的牢姐羌部落突然向西鲜卑发动进攻,妄图在对方首领遇刺身亡之时,对西鲜卑一网打尽。
危急时刻,拓跋珪、拓跋焘爷孙再一次挺身而出,组织大军击退牢姐羌的军队,拯救了西鲜卑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