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刘禅专心于教育,那么,皇太子的教育他当然也有精力顺手亲自抓了。
刘谌显然比刘禅更能坚守,或者说刘禅并没有当年老刘那样催着要孙子的紧迫感。
刘承乾是在刘谌二十岁的时候出生的嫡长子。
他是当今皇帝的第二个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取名诗诗。
两字名,这也是刘禅移风易俗的一个行为。
单字两字的名字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连皇太子都这样了,谁还敢质疑?
不仅不质疑,反而一大堆官僚士大夫纷纷给自家的小孩子改双字名,追风赶时尚。
如此一来,全国的重名率得到大幅缓解。
当然,重名这件事总是不可避免的。
就比如根据人口统计,全国叫张三的有上千人。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口普查的深入,两字名的使用到底是便利了许多。
刘承乾几乎和刘谌一样幸运,不仅得到父亲的偏爱,还得到爷爷刘禅的偏安。
父皇刚受禅登基,便下诏立十二岁的他为皇太子。
然后刘禅就把他带到自己的身边,亲自教导。
儿子性子上很像先皇,刘禅可不愿意吃亏,那么自己的孙子还是要像自己些才好。
刘禅不仅亲自指导他学习《韩非子》《六韬》《春秋》《汉书》等典籍。
还不断将自己对心理学和博弈学的理解经验都传授给他。
经过两年的推动,格物学已经成为了太学州郡学的核心必修科目之一。
延熙二年,赵子龙逝世,追封忻王,谥号平。
为赵云办理完丧葬之后,刘禅决定出去走走,去巡视一下天下。
虽然有打着考察各地教育落实情况的幌子游山玩水的嫌疑,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天下一统,他又不像秦始皇那样搞那么大的排场,只是让数千精锐御林军随侍而已,花不了多少钱。
而且,他还能当一当判官,地方上百姓有被官僚欺压的冤屈,刘禅也能为他们平反昭雪。
两千石以下的,刘禅直接就给砍了或者流放。
两千石以上的则会去信皇帝让他下诏砍了或流放,给予皇权尊重。
在刘禅的影响下,刘谌对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也是相当憎恶的。
太上皇此举就像是替他当了回‘巡察御史’,自然是全力协助的。
每一次将那些鱼肉乡里的罪臣惩处,接受百姓的感恩戴德之时,刘承乾都是十分欢喜。
“承乾啊,告诉大父,你喜欢做这样的事吗?”
“惩恶扬善,孙臣当然喜欢。”
“哈哈,但是如果仅仅是看到惩恶扬善,替百姓做主,那你还只是看到了表层。”
刘禅拉着刘承乾的手,看着车辇两旁跪拜的百姓,语重深长的说道。
“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任何不能明白‘以人为本’的诸侯和君王都不会长久,他们的势力也不能长久。”
“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吃饭,喝水,呼吸,只是从事的百工不同,而君主的责任则是治理万民。”
“灵帝以降,袁绍、袁术、吕布等任何诸侯,他们都不把底层人当人看,被推翻被干掉那是必然的结局。”
“这些所谓的诸侯不过是士族群体多方投资所扶持起来的代言人罢了。他们心中从未将黎民百姓与自己视为同等之人。”
“说得再直白一些,他们压根儿就不认为黎民百姓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对于这些高高在上的家伙而言,黎民百姓如同牛马,可以被随意驱使和利用。
“更为可悲的是,由于黎民百姓人数众多,在这些诸侯和士族眼中有时连牛马都比不上。牛马能够承担更多种类的劳作任务,它们具备更强的生产能力。”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在那些诸侯心目中,黎民百姓不仅远远不及牛马那般有价值、有用处,而且在对待两者的态度上也是天差地别。”
“这种极度不平等的观念和待遇,使得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而上位者不听民之声,百姓会忍耐一段时间,但忍耐终究有限,忍无可忍之下,便会民反焚天。”
“陈胜吴广如此,绿林军赤眉军如此,黄巾军亦是如此。”
刘承乾皱了皱眉,随后狠狠点头道:“孙臣明白了,这就是父皇常常跟孙臣说的,君主要接触民众,不能被官僚阶级的封锁,否则就会成为笼中鸟。”
“很好,”孙儿能够看到这一步,刘禅很满意。
“光武帝先娶南阳阴丽华,后娶河北郭圣通,遂得天下人心,而取天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刘承乾低头沉思片刻,而后回答道:“是南阳豪强和河北豪强,他们手里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光武帝得到这些,才拉起千军万马逐鹿天下。”
“但是他们的钱粮兵马,都来自于土地庄园,来源于土地上生活的黎民百姓,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刘承乾立刻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看来,你父皇把你教导的不错。此些豪强将土地尽皆兼并,致那些自耕农皆破产。继而,彼等将此些自耕农收归己有,令其种地劳作,但却将所有的生产所得占为己有。”
“然此些豪强,将所产之物尽皆私吞,根本不向朝廷纳税。如此,豪强愈发强盛,朝廷则愈发衰弱。故历代君王皆须谨慎,切不可重蹈覆辙。”
刘承乾立刻握紧拳头,坚定地保证道:“孙臣记住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豪强把土地和黎民百姓抢了去,并且还要告诉后世子孙也要如此。”
刘禅就这么一路巡查,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徐州、扬州……并没有固定的计划,都是刘禅临时决定去下一个地方。
而当地的官吏忽然接到太上皇要来自己辖区的时候,没有一个不紧张万分的。
一路上的文风教化,山川水土、商业经济,人文吏治也是让刘承乾大涨见识,深刻理会了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的道理。
延熙四年七月十八日,刘禅正在荆州江陵视察的时候,忽然接到了来自长安的一则奏报。
当即停止了巡查的计划,立刻归去长安。
十日之前,他最后一个倚仗重臣,诸葛丞相薨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