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屈氏一族源远流长,它的命运与楚国息息相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楚国屈氏出现了许多名人,文人骚客、威猛武将都有。
诸如:楚武王时的莫熬屈重,楚成王时的将军屈完,息公屈御寇,屈家第五代则是楚庄王时期的“车右”屈荡及“另类”的楚人-足智多谋又好美人的屈巫。
前589年楚共王继位的次年,楚国打算发动进攻鲁国的阳桥之战,战前楚共王派屈巫臣去联络齐国,以便告诉齐国楚国联合的出兵日期。
屈巫臣趁此机会,经过郑国时,派副使把财礼带回楚国,自己带着夏姬先逃亡齐国,又逃到晋国,最后因为晋国大夫邵至的关系留在晋国做了臣子,“晋人使为邢人夫”。
此后,其子以邢为氏,称邢侯,自此屈巫臣便脱离了楚国屈氏家族。
屈巫臣的“背叛”行为,导致极不好的后果。楚共王七年(前584年),令尹子重,司马子反为报当年之仇,“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
屈巫大怒,发誓要“必令子罢於奔命”,即让子重与子反疲于奔命。
由此,屈巫建议晋国扶植楚国后方的吴国,并且屈巫亲自去吴国教授吴人战法军阵等等,史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
屈巫对楚国确实忠诚,但不够绝对忠诚,在子重子反”分其室“之前,确实没做过损害楚国的事;对屈氏确实重视,但不绝对重视,跑到齐国,只带自己一家,族人全留在楚国,族人被”杀“之后,又十分愤怒,不惜助吴也要”灭“楚。
屈巫(巫臣)一支最后被灭族,由屈荡(屈叔沱)一支才成功取代了屈巫臣一支原有的地位,成为屈氏家族新的大宗,屈氏家族随即开始重新崛起。
屈到继承屈氏世袭的官职——莫敖,其子屈荡为连尹,连尹是楚国中级官员的一种。
屈建在屈到死后以屈氏宗子身份继任莫敖一职,在屈建继任莫敖的次年(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陈侯如楚,公子黄想二庆于楚,楚人召之。使庆乐往,杀之。庆氏以陈叛。”
由于成功领兵平庆氏叛乱,公元前年548,楚康王任命屈建为令尹(楚相)。这是屈氏首次做到楚国最高官——令尹,屈建为令尹,莫敖的位子就给弟弟屈荡了。
楚康王任命屈氏为令尹,主要是因为屈氏势力大受打击,家族根基尚不够牢固,楚王来这一手,必然会受到屈氏的全力辅佐。
令尹屈建去世之后,楚灵王时期的屈申和屈生二人先后继任莫敖一职,同时期的屈罢只做了一个地方官。
屈生的儿子屈庐是春秋时代屈家最后一个有史料记载的屈家成员了,但有关他的事迹,史料记载很少。
春秋与战国之际,史料缺失严重,很多屈氏成员的都不能确认其身份,没法细说。而且战国时期屈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楚国属于旧贵族势力,已阻碍了楚国正常发展。
屈宜臼是战国时期楚悼王时期屈氏重要成员,代表楚国旧贵族的利益。他反对吴起变法。主张“尊行祖宗之变”,并且从贵族中举贤臣。再之后就是“吴起变法”,吴起被旧贵族杀害,新任楚君楚肃王杀旧贵族。
公元前386年~381年(战国初期),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
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战国初期诸国的领头羊)。
但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吴起被射杀,变法以失败告终。
这一次变法险些改变楚国的命运,假如没有以屈家为首的守旧势力极力反对,那后面就没有秦国什么事了。和商鞅变法唯一的区别就是商鞅死后,继任国君秦惠文王依旧力排众议,坚持变法的成果,而楚国则恰恰相反。
从这一点上来说,屈家断送了楚国强盛乃至称霸天下的道路,是楚国的罪人之一。不过就算是在后世,都逃不出这个怪圈:初时拼命攫取权力,而在得到后又拼命阻止别人抢了自己的好处,因此改革派、革命派就变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顽固派。
他们不是不明白这样做是厚颜无耻、不可理喻的,但就是压制不住自己的私心,一旦得到了权力、金钱的好处后就再也不想放手了。因而不惜“指鹿为马”,欺骗、忽悠民众的事情,而且越到后来,伪装的手段越高明,但任你如何折腾,也逃不过亡国的下场。
屈氏一族之所以能在楚国长盛不衰,大概就在于以下三点。
其一,屈氏世袭莫敖一职,莫敖从春秋到战国其地位不断下降,但始终处于高层官员中,这也就保证了屈氏世代传承。
其二,屈氏在“文”方面有建树,比如屈完,屈巫臣还有屈原等等,他们都负责过楚的外交路线。
其三,屈氏的势力始终威胁不到王权。屈氏最大的一次危机是屈巫臣为美人,给屈氏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屈氏一族在战国中晚时期,出现了华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278年), 原哥也是华夏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与代表作家。
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也就是华夏古典四大美女的老二-昭君妹妹的老乡了。
屈原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早年他很得楚怀王重用,官至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可惜了我原哥,跟错了对象。熊槐啊熊槐,你咋能相信张仪这个卖嘴的,主动与齐国断交呢?你早年也是个有为君主,击败魏国,灭越国。看来你晚年老糊涂了。”王浩暗自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