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珩也同意了,这个旨意一下来,可是引起了那些老古董们的不满,哪有这么干的,规矩就在那里,你遵守不就好了,非得改。
他们有理,高曦月和永珩更有理,规矩放那里不就是让人改的吗,再说了,又没说不让她们进宫,只是等皇后到了再行册封礼而已,怎么就不合规矩了,我觉得挺和的。
反正不管怎么说,圣旨已经下了,你总不能因为一句不合规矩,就让皇上出尔反尔吧,难道你认为规矩大过皇上?
这话一出,那些老古董也不敢说什么了。
高曦月觉得虽然皇权和封建坏处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好处,当两个相碰的时候,那皇权一定高于封建。
高曦月没管这些事,而是检查了一下进忠现在的身体和武功,跟着不会拖后腿了,高曦月就开始想下一回偷溜去哪里。
进忠也问了高曦月上一次出去都做什么了,得知高曦月在南方待的那两三年是在土匪窝里,吓得直捂胸口,跟那些山穷水恶的土匪。
这回进忠练武练的更起劲了,那可是土匪啊,还不知道以后娘娘会去哪里浪呢,他必须好好练武,不说保护娘娘,总不能拖娘娘的后腿。
高曦月让辛夷进宫了,让辛夷训练进忠,下回出宫肯定要带着进忠,南方待了两三年,这回准备去搞事情,出海!
辛夷在进宫之前,就让手底下的人拿着图纸去了沿海城市,准备船只去了,这回可不会自己走了,她准备带一些人手,去搞事情!
很快,就到了永珹成婚的日子,高曦月特地和永珩说了一声,让金玉妍去永珹的府邸主持婚礼,她和永珩在宫里,并没有去婚宴上,只让千落送了礼过去。
金玉妍还以为只有等到第二天,请安的时候,才能看到永珹和他的福晋,没想到太后娘娘下了懿旨,让她去府邸上!
这不止能看到永珹和福晋,还能受礼!
金玉妍提前一天接到懿旨,都傻了,接了旨之后,差点儿跳起来,心里都已经准备给太后娘娘立个长生牌位,收拾东西就住进永珩的府邸了。
永珹成婚之后,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高曦月要准备年宴的事情,今年多了几个永珩的嫔妃,宫权交给她们在拿回来,那就不好说了。
所以干脆她担个名头,让千落她们准备就可以了。
☆.。.:*?°☆.。.:*?°☆.。.:*?°☆.。.:*?°☆.。.:*?°☆.。.:*?°☆.。.:*?°☆
过了年之后,辛夷就直接离开皇宫,去监督造船了,顺便找一些水性好的手下。
高曦月直接在宫里摆烂了,等着永珩成亲,平日里除了顶着进忠练练武,就是和璟妧一块儿玩儿。
直到帝后大婚的前一个月,高曦月才开始忙起来,因为她要过目所有的流程,任何地方都不能出差错。
婚前的礼仪有纳采和大征,这两样早在定下张知鸢的时候,就已经走完流程了,剩下是成婚时的礼仪,册立、奉迎、合卺和祭神。
皇帝贵为天子,不可能在大婚时进行“亲迎”礼,只派遣使节先到皇后府邸对皇后进行册立,然后再把皇后迎入宫中,因而称“奉迎礼
迎娶皇后所用的凤舆并非是与百姓--样的红色喜轿,而是帝王专用的明黄色轿,并且上面没有“喜”字。皇后乘坐凤舆入宫时,要提前在凤舆内放置御笔“龙”字。
高曦月看了凤舆,没有什么问题,还有皇后大婚的时候穿的凤冠霞帔,都是现做的,高曦月也看过了,让千落带绣娘去让张知鸢试了,又回来改。
皇后头遮绣龙凤同合纹的红缎盖头,坐在凤舆内向宫中行进时,-手持金质双喜“如意”,手持苹果,以表示平安如意。
到了乾清门,皇后下轿,交出手中的如意和苹果,再怀.抱一个金宝瓶跨过火盆,才能进到殿内。
等到了洞房坤宁宫时,跨过马鞍,才能行真正代表男女成为夫妇的合卺礼,即喝交杯酒,表示夫妻二人同饮共食,结为一体。
剩下的就是婚后礼了,庙见、朝见、庆贺、颁诏和筵宴。
洞房各礼行过之后的第二天,皇后要与皇帝一起去皇家的宗庙祭祀,这就是“庙见”,目的是求得祖先神灵的接纳。
“朝见” 是选择吉日到慈宁宫拜见皇太后的礼仪。
由于皇帝大婚是国家的重大庆典,所以王公大臣都要叩 拜在丹陛之下进献贺表,“庆贺礼” 就以宣读贺表为主要内容。
“颁诏礼”是最明显的区别于官民的婚礼,即在皇帝成婚之后,昭告天下,使天下皆知,这是从国家角度设定的一个礼仪。
之后还有一个“筵宴礼”,筵宴结束,皇帝大婚礼仪的帷幕才终于落下。
等到永珩和张知鸢的婚礼结束之后,高曦月等张知鸢熟悉了宫里的生活之后,就让人找来了张知鸢。
“臣妾参见皇额娘。”
“都说了不用行礼了,快过来坐。”
“好。”
张知鸢挺知足的,太后娘娘从来没有管过她什么,也不催生,更不会对她说什么管好皇上的话。
皇上也待她很好,她甚至都不用压制后宫的人,皇上身上的威严过重,早在她进宫见后宫众人的第一次,皇上就替她撑过腰了,警告众人不能在后宫兴风作浪,更不能挑衅皇后的权威。
这让瓜尔佳妃非常生气,她虽然也是旁支,但被一个汉人压一头,还是有点儿生气,在皇后进宫之后,正准备要给这个汉人皇后一个下马威呢,就被皇上给警告了。
只能把自己手里的小动作都收敛了,安安静静的在宫里做妃子。
高曦月让张知鸢坐下之后,就拍了拍手,千落端着凤印和账本走进来了,张知鸢愣了一下,“皇额娘,您这是?”
“凤印你带回去,总在哀家这里也不是办法,以后每日来哀家这里,哀家教你处理宫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