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厅里,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贾琏都在。
贾母本来还很高兴,在与王熙凤四人商议明日的十五元宵节怎么过,突然发生这事,心情都不好了。
叫来了邢夫人、王夫人,看她们想怎么处置这钱家。
贾母问旁边的鸳鸯,道:“丫头,钱家?是不是在账房管账的那家人?”
鸳鸯低头回道:“老太太,是的,就是那家人,钱渔是钱家的独子。”
贾母不满的道:“钱家在我们贾家做账房也有两代人了,怎么眼皮子还这么浅?”
每个行当都自有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只要不太过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似乎无可厚非。
做花匠的人,帮主人家买株花儿,买棵树苗,赚一点差价,还不算太过分。
将主人家活得好好的盆植,给偷搬回自己家去,说盆植死了,让主人家再花银子去采购一次,那就太贪婪了。
贾母忽然想起来什么,问道:“鸳鸯,这钱家的女儿,以前是不是入赘了一个姑爷,姓赵的?”
鸳鸯道:“老太太您记性真好,正是赵太太的兄弟,改姓钱了,也在账房做账房先生。”
贾母不知贾环很反感钱家,有些为难了,道:“环哥儿还在院里吗?也叫他来吧,看看他如何说?”
如若贾环帮钱家求情,贾母还是乐意给自己的孙子一个面子的,从轻发落钱渔。
王夫人收了钱家过年送的礼,给钱槐塞进贾兰院子做了书童,将钱渔放进大观园做了管盆植的花匠。
出了这事,心里也不高兴,一直没说话。
………
贾环跟在琥珀后面,来到厅里,给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问安,对贾琏等人点点头,也坐了下来。
贾母道:“环哥儿,琥珀跟你说了吧?这事你怎么看?”
一个丫鬟给贾环上了茶,贾环道:“老太太,孙儿的意见,让琏二哥找林之孝,再带几个人,去围了钱家,再慢慢查账,看看他们有没有其他贪污的事,再决定怎么处置他们吧!”
此话一出,全场安静了。
过了一会,贾琏才反应过来,高兴的起身道:“三弟说得对,我看他们家,十几口人,住两进的院子,家底着实不少。”
钱家老头是贾府老账房先生了,他有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女儿都出嫁了,钱渔是他唯一的孙子。
钱老头退下去之前,将儿子和女婿都塞进了账房做事,钱老头的女儿都出嫁了,大女儿嫁给赵太太的兄弟,前两年存够了银子,买了房子,也搬出去住了。
贾环道:“钱渔从贾家偷了几十盆盆植回家里,摆在院里,钱家人难道看不见?孙子偷东西,一家人都觉得理所当然,这家人的人品,可想而知。”
贾琏兴奋的道:“三弟说得在理,先围了他们,咱们贾家也不冤枉他们,查清楚再说,嘿嘿,如果查出来他们都不干净………”
贾母望向邢夫人与王夫人,道:“你们俩呢,怎么说?”
邢夫人很乐意看王夫人丢脸,现在贾琏也很给她面子,刚才告诉贾琏,钱渔偷了盆植,贾琏马上带人去拿了钱渔。
邢夫人瞥了一眼王夫人,道:“老太太,我觉得琏儿和环哥儿说得在理,一个下人,敢明目张胆偷咱们贾家的东西,不严惩的话,以后下人个个都这么干,咱们贾家就算有金山银山,也不够他们拿的?”
王夫人知道这钱家帮不了,也点头同意。
贾母对贾琏道:“琏儿,你去一趟吧,让赵国基带多一点人去帮你,再让林之孝找几个人查钱家的账。”
贾琏领命就要走,贾母轻飘飘的说了一句,以后抄家所得,五成上交进府里的公账,剩下的,琏儿你给其他办差的,也分一些喝茶钱。
贾琏有些惊讶,自从上次查抄赖家,贾母分了银子之后,规矩变了?
想一想,也正常,贾家还欠国库几十万两银子,总不能每次抄家,都让贾琏一个人捞了。
贾琏兴冲冲的走了之后,王熙凤望着他的背影,盘算着,要想办法分一杯羹,要不然,他手上银子太多也会变坏,竟然瞒着自己,在外面置了外宅,包养尤二姐。
王夫人淡淡的望了贾环一眼,暗道:这孽障,真是心狠手辣,赵姨娘兄弟的亲家都下狠手,一点人情都不讲。
金钏低头在王夫人耳边小声说了几句,王夫人眼睛一亮,对贾母道:“老太太,我听说,钱老头的女儿嫁给一个姓赵的,前两年才搬出去住,姓赵的也在贾家账房做事,是不是派人去告诉琏哥儿,连他家也一起查查?”
这是要查赵姨娘的兄弟。
你环老三不是无情吗?那就连你生母的兄弟一起查,让赵姨娘丢脸。
听了王夫人的建议,贾母望了贾环一眼,见他在悠闲的喝茶。
贾环不会表态的,哪怕贾环将来要抄钱槐的家,也会置身事外,让其他人去做这事,自己不会沾手的。
贾母摆摆手,道:“算了,大过年的,就查钱家吧,其他人不要管了。”
晴雯来了贾母门外,禀报给贾母,韩王府派人来请环三爷。
贾母道:“唉,环哥儿差事太忙了,才回家,又要出去了。”
贾母担忧贾环没时间读书,殊不知,从初八到今日,贾环都在王乾那里读书备考,效果更胜自己埋头苦学。
………
贾环去到了韩王府,这次只有朱康在,马盛光与章童还没来,过年两人家中也有亲朋好友来,忙于招待应酬。
小胖子见贾环来了,跟他说了皇上给他们四位皇子的任务,替国库追债。
贾环道:“这替国库追债,一定要抄家吗?”
小胖子道:“这倒没有讲,应该是收回银子就行了,父皇的意思,这些人欠的账最少要还回来一半,顽固不化的,才抄他们的家。”
贾环道:“殿下,皇上给咱们多少时间,来追收这欠债?”
“父皇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
过了大半个时辰,章童,马盛光也到了,晚餐时间也到了,韩王让府里摆一桌,几人边吃边聊。
众人商议之后,觉得这次皇上考核几位皇子,不宜太出风头,主要看其他几位皇子的表现,不用争第一。
贾环也觉得,这收债的差事,不是什么好事,债务不要收得太快,如果韩王府收债是最快的,以后皇上都给他们负责替国库收债,就麻烦了。
贾母与两位太太,王熙凤、李纨、迎春、探春、贾琏、贾环在荣庆堂商议的事,当日,就在贾府下人之间传开了。
钱渔偷了大观园的一处盆植回家,被琏二爷发现了。
贾琏带人把钱家给围了,环三爷不仅没帮钱家说话,还同意琏二爷去抄他们,王夫人更是落井下石,提议查赵太太的兄弟,可是贾母没同意,赵太太的兄弟,逃过一劫。
钱槐的母亲,哭哭啼啼的去找了赵太太,道:“大姐,那个佛口蛇心的,真狠啊,过年前我家还给她送礼,不仅给她,她身边的嬷嬷,也给了一份,谁知道她一点情面都不讲,竟然还要查我们,真是黑心肠的,太狠了。”
赵太太见小鹊在外面拿茶准备进来了,伸脚踢了一下钱槐母亲的鞋。
钱槐的母亲愣了一下,抬眼见赵太太偷偷冲她挤了一下眼,愣了愣,回头望见小鹊端茶壶给她倒热茶,似乎有些明白,也闭嘴不说了。
赵太太支使小鹊去贾环的院子走一趟,去看看贾环回来没有。
赵太太不耐烦的道:“你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别哭了,大过年的。”
钱槐的母亲抹了抹眼泪,道了,她的父亲钱老头和兄弟给贾琏磕头求饶,愿意献出全部财产,只求琏二爷放过他们一家人,别将他们送去衙门法办。
钱家一家大小如果被送去衙门法办,到时候被判上几年,能不能活着出来都不一定了。
贾琏知道他们家和赵太太,贾环的关系,给了一个机会钱老头,说如果贾环同意,可以考虑放他们家一马。
钱家就派人去找钱槐的母亲。
赵太太哼了一声,道:“现在知道找我环哥儿了?早干嘛去了?你们不是喜欢巴结那个佛口蛇心的吗?”
钱槐的母亲又一顿哀求,说自己知道错了,是想给儿子和侄子找份好差事,才去找王夫人的,谁知道她翻脸不认人。
钱槐的父亲,毕竟是赵太太的亲兄弟,赵太太心软了,道:“如果环儿还在家里,我去问问,不能担保环儿他一定会答应,他如果不答应,你也别恨我,谁叫你侄儿偷了府里这么多盆植!”
钱槐的母亲连忙道,说怎么会恨大姐呢,大姐能帮去问,心里很感激了。
过了一会儿,小鹊回来,说环三爷不在府里了,不过三爷出门前,给晴雯留下了一句话。
环哥儿说如果赵太太过来找他,就跟赵太太说,如果想帮谁,可以去找老太太商量,三爷没意见。
贾环知道自己这娘,虽然嘴巴不饶人,不是一个能狠心对自己兄弟的人,也不想她太为难。
钱槐的母亲大喜过望,恳求的目光望着赵太太,赵太太没让她失望,让她回去等消息吧,赵太太起身去找贾母求情。
赵太太去到贾母院子,贾母似乎也不意外赵太太的到来,听完赵太太说明来意,派人去找贾琏,没收了钱家的财产,放过钱家一家人。
钱家的人,除了钱槐与他爹还能继续留在贾府办差,其他人全部被清出贾府。
…………
燕王回到王府,和王渊商议之后,立刻派人去知会欠债的三家,立刻归还国库的欠款,否则,自行承担严重后果。
燕王与王渊的想法一样,既然皇上同时给四个皇子派下追讨国库欠款的差事,就要做到最好,收得最快。
先礼后兵,今日给他们知会了,给两日的时间他们,不还债,就带人去抄家。
既然要得罪人,就做得彻底一些,争取第一个收回欠款,反正这三个官员,也不是自己阵营的人。
楚王府与蜀王府,各自在府里商议,也是差不多一样的态度,这次是皇上给几位皇子的考核,一定要办好这事,不能心慈手软,在皇上心里丢分。
楚王与蜀王都派人去通知了欠款的官员,必须立刻还欠国库的旧账,否则后果自负。
………
十五日,元宵。
贾府上下喜气洋洋,这最后一日过年了,后厨早早就开始忙活了,今晚上的元宵大宴不止荣国府,贾家很多族人都会来。
早上给把事先做好的冰冻元宵,分给各家,让他们回去自己煮。
除了元宵,荣国府还发了两斤肉,这是过年最后一次发东西了。
惜春早早去到潇湘馆,黛玉已经醒了,正在梳洗。
惜春道:“林姐姐,云姐姐,咱们去三哥哥院里玩吧?”
黛玉奇道:“四妹妹,平时你自己一个人,也没少去环哥儿院里,今儿怎么害羞起来了?要我们陪你过去?”
惜春不好意思的道:“我想点炮仗,要人多才好玩。”
上次宝玉与薛宝琴他们在大观园点炮,宝玉被贾赦与贾政骂了,就没点过炮仗烟花了。
今日十五,再不点,就要等到明年了。
叫了黛玉与史湘云,惜春又派丫头去叫贾兰、薛宝琴。
来到贾环院里,贾环昨晚上天黑了才回来,已经起床了,正在吃早点。
听惜春说想点烟花炮竹,贾环让小吉祥拿银子去买,这次惜春不让贾环出银子,要自己掏银子买烟花炮竹。
史湘云与贾兰也说,这次要自己掏银子,不好老是让贾环花钱。
最后四人一人出了一两银子,去买烟炮竹,巳时(九点),就开始在贾环院里放炮。
今日宴客,贾赦也早起了,贾琏昨晚抄了钱家,被贾赦叫过去,敲了两百两银子。
贾赦心情不错,与邢夫人一起吃早点,听到炮竹声,听声音很近,应该是荣国府里面的,不是大观园那边的。
贾赦喝着碧粳米粥,问道:“点炮是环哥儿院子吧?”
一个丫鬟道:“大老爷,是四小姐、史姑娘、薛姑娘、兰哥儿他们在环三爷院里点炮。”
贾赦点点头,道:“今日元宵大宴,客人来了,听到府里有炮竹声,挺好的,很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