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虽然广袤,但随着文明的发展,再广阔的领土都终将被踏在脚下。
空间一道便是踏足宇宙的捷径。
李行空现在对于空间的认知,尚且处于一个比较粗浅的状态。
由于晋升金丹之后没有什么时间来进行理论研究,李行空对于空间一道的理论理解还停留在自己琢磨空间袋时的水准。
但由于搭乘了蜗牛人的空间节点,准确的说,是蜗牛人从它的宗主国手里搞到的歼星舰自带的空间跃迁方式。这一趟搭车让李行空对于空间有了更多的领悟,以及更深刻的认知。
所以对于现在的李行空而言,他对于空间方面的实践能力要远高于他的理论水准。
这就跟一些凭经验干了一辈子活儿的老匠人一样,虽然你说什么勾股定理,弧线公式他完全听不懂,但上手来操作的时候,做出来的玩意那是个顶个的完美。
没有理论的支持,可能也能摸索出一条道来,但后续想要再精进,那就得看运气了。
没有实践的支持,那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想要真正的在空间一道上有所精进,那就得理论和实践并驾齐驱,缺了哪一项都不成。
空间一道的学习相比于修行而言就有些枯燥无味了。
修行的时候,卦象齐开,全身心高度集中,体内的法力也在时刻保持运转,生怕出了什么差错,这时候往往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但理论学习就不一样了,知识已经在脑海里了,需要的是李行空去消化,理解它。
卦象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在他将知识点理解完成之后,提供一个模拟的操作环境,并进行相关的演算,主要的工作量还在李行空自己的身上。
先结合自己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将亲眼见到过的空间手段与知识体系结合起来,因为这些他都已经见过了实物,所以在学的时候会更快一些。
蜗牛人的空间折跃手段是第一个搞懂的,他们的这项技术并不算太过困难。
主要还是依靠大量的能量和计算能力,将两点之间的空间打通。
说是空间折跃,其实也就是一个大号的空间袋原理罢了。
而在途中遇到的商会舰船的折跃方式,在2年之后,李行空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
商会的舰船每次折跃的时候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它只是确定了自己要前进的方向。
而它能够折跃的方式也比较独特,简单理解的话,可以将整个宇宙之中的空间当成自己家里的窗帘。
有起有伏,但整体是连续的。
而当起风的时候,整个窗帘都会被风吹的高高扬起,窗帘之间也会产生接触。
商会的舰船便是利用这一特性,在空间与空间接触的时候,轻轻的往前一推,只需要极少的能量,便能借助自然的力量,实现超远程的跃迁。
由于这种跃迁方式本身就是在顺势而为,它并不会自己去创造什么空间节点,李行空自然也没法在它消失的地方找到任何踪迹。
...
学海无涯,匆匆二十年扬帆闯荡。
空间一道需要琢磨的东西太多,李行空又持了一个谨慎的心态,每学过一点,便催动卦象演算个成千上万次,让这点知识真正的落袋为安,这学起来的速度自然慢了不少。
但慢也有慢的好处,李行空对于空间的认知可谓是日新月异,水涨船高。
这么多年的学习自然不只是为了充实理论,李行空也在为自己遇到的修行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空间一道卡住的修行问题一共有两个方面。
一是灵魂劫,需要在体内开辟一道空间,用作存储记忆,整理思绪。
二是添增卦象,如今的八门卦象已经有些不太够用了,为了后续修行的速度再次加快,亦需要一道空间,用作开辟卦象,行演算之用。
这两关都需要扎实的空间知识作为基础,而后在自己的体内动手,所需要的设计自然要稳妥一些。
除了空间的大小之外,其稳固性,隐蔽性,以及对外的防御性,与身体交互的灵敏性,都需要一一考虑。
毕竟这玩意严格来说,已经涉及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在这种事上,容不得一丝差错。
二十年的理论研究,李行空也算是将处理灵魂劫的空间整出了一份初稿。
以现在的法力总量,以及身在日冕层之中,太阳能够提供的能量加持,这一道空间的大小大约能开辟到一洲之地。
这个大小对于李行空而言,已经充裕的很了,毕竟它的用途,只是用来存储记忆,人体这般大小,已经够他修行到今天了,一洲之地,怕不是他从系统这里毕了业都用不完。
而这一道空间的入口处,李行空也将所学到的所有防护手段都给它加持上了,密密麻麻的法力回路,堆叠成了一座金光闪闪的小型宫殿,将空间的入口防护的严严实实的。
这一道设计图出来之后,李行空不由得想到了《黄庭经》。
虽然很多的理论有所区别,但《黄庭经》所述之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内丹体系,黄庭三宫。
这三宫大家也都有所耳闻,分别为泥丸宫,绛宫,丹田宫,主掌精气神。
而李行空这里想到的并不是原版的三宫,而是在联想到了这理论之后,发现自己的设计好像还能再拓展一下。
自己的体内,又何止是灵魂与卦象需要开辟空间呢,自己的气海金丹不同样可以开辟么?
灵光一闪,李行空有了新的思路。
不妨就借三宫之名,取泥丸宫做卦象宫,主演算之能,取绛宫做灵魂殿,储记忆于其中,最后开丹田宫为金丹居所,储万法之源。
毕竟如今神州的修行,也确确实实是李行空在独自探索,前辈古人,除了些许心得典籍,没有留下任何的修行痕迹。
而李行空也是一个起名废,懒得给这些修行节点起什么新的名字,借用一下古籍,想来也没什么毛病。
什么三宫九窍,炁体源流,作为道家术语,它本身就与修行相关,如今用来真的当做修行术语,也算是名副其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