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不说自己有心成全,但是卡在胤祄年龄上了吗?
那小阿哥就跟他约法三章!
现阶段他年龄还小,不宜远洋冒险,让亲人们跟着牵肠挂肚。
那他就暂时留下来,一边继续研究新课题,一边静静长大。等八年后,他都弱冠之年了,总该能突破年龄上的限制了吧?
啊这……
被问到当面的康熙到底还是点头:“能了能了,到那时候,咱们小十八能去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然后,他手里就被塞了根毛笔:“口说无凭,立字为据。为防八年又八年,生把儿子从小阿哥拖成老阿哥,汗阿玛就签上您的御笔,盖上您的玉玺吧!”
“也算是给儿子一句准话,让儿子接下来的日子也有些盼头。”
小家伙可怜巴巴地看过来,把笔往他手里塞了又塞。
康熙还能怎么着?
铁画银钩地签了字,再在他的强烈建议下传玺宝,盖上玉玺呗!
结果……
这一套流程刚弄完,就听小家伙在心里兴奋狂喊:[哦嘞嘞,哦啦啦~初步小目标,就算完成了!圣旨在手,陪康熙爸爸走完最后一程,就能奉先帝遗诏纵横四海去咯~]
[到时候谁都不能阻止我,就算是继位新君也不成!!!]
[以后新君好好的,咱就隔三差五回家看看。否则的话,就扬帆海外把能打下来的地界都打下来,一辈子致力于全世界都归中华~]
本以为哄孩子,结果被孩子哄了的康熙:……
诸皇子、恪靖、弘晳并保泰:!!!
万分震惊之余,还得随时准备着,仔细帮忙规劝。以免龙颜大怒,真把小家伙狠狠收拾一顿。
结果直到胤祄喜滋滋如获至宝地捧着那张盖了玉玺的合约出了乾清宫,康熙也没露出哪怕一丁点儿不快来,只胤祄前脚走,后脚他那老脸就像门帘子似的呱哒一下撂下来。
所有人等齐刷刷跪下,争相为胤祄求情:“汗阿玛息怒,十八弟他……他好歹也是一心为大清,矢志为大清奉献一生呢。”
“十八弟还是特别孝顺您的,一提起康熙六十一年,小声音都低落了。显然是舍不得您,但被他所知道那个原本的历史线影响太深。”
对对对。
就是这么回事!
八九十跟十四生平第一次对自家四哥高度认同,并眼神示意他会说就多说亿点。
但很显然,四阿哥很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说完这么两句,就认认真真给康熙磕了三个头。愿他看在胤祄一片赤子之心与诸多贡献的份上,千万多包含一些。
太子则轻笑:“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小十八的想法虽然大胆放肆了些,但不妨碍他一直忠君爱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汗阿玛、支持大清啊!”
“即便您万年后,他可能会被新皇针对,有家不能回。都没想着带人带船去另起炉灶,还惦着为大清开疆拓土呢。这份忠心,绝对不下当世任何一人。”
康熙冷幽幽的目光看过来:“你会针对他?”
太子:???
他就是比方,简单打了个比方而已,怎么大锅就扣在他头上了?
汗阿玛雷霆震怒,噼里啪啦一顿骂。
并特别严重地警告:“别的也就罢了,朕死之后,也管不得你们如何勾心斗角。但大清能有今日,小十八功不可没。你给老子牢牢记心,要始终疼他,宠他,使他尊贵无比、快乐无忧。”
“但凡敢怠慢一点,你就给朕等着吧!”
那咬牙切齿的,好像他真干了什么狼心狗肺事儿一样。
直让太子头皮发麻,赶紧举手发誓:“汗阿玛放心,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儿子始终记得。若非十八弟勇敢顽强,战胜病魔,成了咱们大清辅星。儿子如今,都已经被两立两废,幽居咸阳宫了。”
“此时怕是正日日买醉,以期忘记那些被亲阿玛盖章不孝的痛苦经历呢!”
其余人等震惊抬头,都目瞪口呆地看向太子:好家伙,这是被怀疑烦了,直接掀桌子了吗?
啧啧。
勇还是太子勇啊!
他都不怕汗阿玛恼羞成怒,真废了他这个太子?
这样的疑问,康熙其实也有。
甚至大龙靴都仿佛有自己的意志,特想印在某混账王八羔子的大脸上。
结果一低头,就见太子眼中满是真诚,并隐隐有泪光闪烁。
太子胤礽生而克母,此等人古称不孝……
曾经被胤祄叭叭过的一废太子诏书猝然浮现在脑海,康熙整个皇帝都颇不自在。
整个语气都和软了不少:“不会就不会呗,做甚老提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呢?”
“朕,朕这不也是念及原本历史线上的种种凄惨,唯恐重蹈覆辙。这才三令五申,生怕尔等忘记小功臣之功么!”
所有人等忙跟着太子身后行礼,表示不会,绝不会。
虽然十八弟更大、更重要的功劳不能为外人道,但他们这些知情者永远不会忘记,原本历史线上大清和他们自己会是怎样的结局。
因而更加倍地感谢十八弟,感谢他的到来。感谢他提供的种种线索,做出的一切成绩。
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大清。
于公于私,他们这些当兄长姐姐跟大侄子的都会好好保护他。
绝不让他经历任何世间磨砺、人心险恶。
你以为这样康熙就满意了?
并不!
他立即就开始了鸡娃模式:“你们能有这份心,朕颇感欣慰。不过……”
太子认命上前扶住他胳膊:“汗阿玛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儿子等一定尽心竭力。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康熙满意颔首:“既然如此,那就都积极准备起来吧!”
“从现在开始努力,争取到康熙六十一年到来之前,复仇名单上的那些国家都已经成为历史。四海列国,都是大清藩属或者是行省。”
“汗阿玛,您的意思是……”
康熙背手踱了几步:“朕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是吗?诸位且努力,尽量在八年之约到来之前让大清四海无强敌,不必小十八再费心拓土开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