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
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看着大江之上的波涛涌动,士颂的内心也是波澜起伏。
他倒是没有关二爷那般的豪情万丈,敢带着周仓就去赴宴。
他现在的这艘船上,周泰,鄂焕二将,就站在他的身边,代表着汉族和蛮族的拥趸。
而且现在不单单是颂卫营的护卫了,暗组护卫,早就半公开的站到了前台。
只是暗组护卫通常都带着面具,别人不知道面具之下的暗组成员,真实身份到底是谁罢了。
虽然说刘备是自己的盟友,这次还是做中间人,引导自己和孙权再次“结盟”。
但士颂认为,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再如何小心谨慎,都是正确的。
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更何况,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刘备过江去见周瑜的时候,不也是带着关羽护卫吗?
自己现在的地位,怎么也比历史上刘备此时的地位,要高出许多吧。
带上一支水军护卫,加上自己身边的颂卫营和暗组中的“影爪”十三卫,也很正常。
等船只开到江夏渡口夏口港时,刘备早已经带着诸葛亮和关羽在此迎接。
不等士颂下船,刘备便感叹道:“多年未见,楚侯风采依旧啊。”
“刘皇叔在江夏和曹军,东吴周旋,屡战屡胜,威名远扬。我在交州,在南疆都多有听闻。今日再见刘皇叔,您才是精神饱满。复兴汉室之大任,看来非刘皇叔莫属了。”
士颂自然也是笑着打哈哈,说些表面上恭维的话。
只是士颂目光一动,发现了刘备身后的诸葛亮时,很是吃惊。
落寞,失望,无奈,甚至还有一丝杀意和懊恼的情绪,都在这个瞬间,在士颂的胸中涌起。
刘备注意到了士颂眼神有异,连忙出言解释道:“楚侯有所不知,当日我等从襄阳退兵,孔明为避免被曹军所掳,和百姓一道南下,便来了这江夏定居。”
“刘备也是久闻卧龙先生之名,三次拜访,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如今孔明已是我军军师,如何联合抗曹,我都听他指挥。”
“原来如此。”士颂心中一叹,自己准备了许久,筹谋那么多,终究还是挡不住命运中的力量啊。
这诸葛亮不是自己的妻弟吗,自己是全心全意地对待他,给予他各种支持。
到头来,他学业有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岁了,却把我一脚踹开,还是跟了刘备。
士颂的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颇有一副自家养成的白菜,被刘备拱走了的感觉。
“楚侯。”诸葛亮当然是知道士颂的心思的,这里也是连忙老老实实地给士颂行礼。
之后便不再有任何过多的言语,毕竟此刻,还不是说他个人事情的时机。
只是诸葛亮也不知道,他在士颂的内心,有多么重的分量。
士颂不顾刘备的脸面,当场便说道:“这孔明乃是我亡故内人之亲弟,其三弟诸葛均,如今也在我楚侯府中效力,我多次邀请这孩子来楚候府中出仕,他却一再推脱,估计是怕人说什么仗着他姐姐的势吧。”
“不过,如今孔明既然选择了出山,不如还是和我一道回荆南吧,和令弟诸葛均一起,在我楚侯府中任职。一来,对得起你故去的姐姐,二来,你们兄弟二人也可团圆,三来我也安心,免得你姐姐说我。不照顾她家亲属。”
当面挖人墙角,这是个很失身份,掉份子的事。
但这事情,也要看是为谁而做。
若是诸葛亮愿意,士颂当场给他跪下来都行。
“楚侯,如今,我已是刘皇叔麾下军师,这次将力主刘皇叔和楚侯以及吴侯联盟抗曹之事,共抗曹操,不也是在为楚侯出谋划策嘛。”
“击败曹操,于公,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于私,也为我故去的姐姐,还有楚国三十万将士的英魂平恨。”
诸葛亮当然不会直接拒绝士颂,但他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那就是目前这种情况来看,不论是效力士颂,还是效力刘备,甚至是效力孙权,短期内的目标,甚至中期目标都是一致的。
大家的利益,是不会有冲突的,那就是大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
不论是即将到来的赤壁决战,还是战胜曹操之后,如何向北攻略曹操地盘的事宜,大家都是可以合作的。
士颂的内心,微微叹息一番,心说情况,也确实就是这么个情况。
自己,还是先把眼前最大的威胁和敌人解决再说吧。
至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刘备,自己已经占据了益州,他刘备还能再翻起什么浪花来吗?
但即便是如此安慰自己,但士颂一想到诸葛亮这位扭转乾坤,翻天覆地的能力,士颂的心里,总有一些不安。
“也罢,今日来江夏,倒不是为你孔明而来。先商议原定之事,至于你孔明,我再想办法吧。”士颂顺着台阶就下了,但嘴上,到底没有认输,终究给自己留了一线机会,避免自己真有机会把诸葛亮给撬过来时,却白白错过。
简雍其人,士颂是见过,这时候,也是赶忙上前,笑着清开道路,刘备在一旁,顺势伸手做出姿态:“楚侯请,吴侯已经久候多时矣。”
孙权已经来了,还等了自己许久。
这倒是让是让士颂有些意外,“孙十万”本事不行,但说起胆子,那是真的不小。
历史上,他一次次率领十万大军铩羽而归,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一次次以身犯险,让自己陷入了被斩首的境地。
如张辽威镇逍遥津之战,不就是一支小股精锐部队,差点偷袭得手斩了孙权,导致东吴大军顺势崩盘吗?
在这一点上,士颂和孙权其实还真有些相似。
而孙权和刘备,其实在曹操快速平定北方之前,还多有交战。
自己所在的这个时空中,孙权在背刺了自己之后,率领大军想要攻略江夏郡。当时为了显摆他自己的能力,还特地把周瑜等一批东吴干将调入交州一线,和徐庶对峙。方便他自己,亲自率领东吴精锐嫡系,攻击刘备。
结果就是,刘备仗着关张赵的勇猛,简单的一个埋伏,就把孙权给打崩了。
孙权大败而归,人马损失却并不多,但士气算是彻底被打没了,加上东吴背信弃义的行为被《武陵传语》大肆宣传,导致东吴将士,越发没有战意。
后面孙权即便是放权给了周瑜,程普等人,让他们来攻略江夏。但失去了最佳时机的东吴,在面对刘备的死守,和士颂集团的支援,还真就拿不下江夏郡。
到了曹操北方大胜之后,两家的关系才逐渐缓和。
所以按道理来说,孙权来江夏,其实比自己还要危险,完全可以说是孙权跑到了敌对势力范围内,算是深入虎穴了。
就从胆略这一点来说,士颂还是蛮佩服孙权的。
毕竟历史上,真实意义上的“草船借箭”的原型人物,正是他孙权孙大胆。
“幼泽兄,楚侯!”孙权见到士颂走进商议地点,立刻起身拱手行礼,脱口而出,便叫喊了士颂的字,以示亲近之意。
而后,他装作口误一般,尊称士颂为楚侯,极力营造一副自己以士颂为自己榜样,偶像的样子,希望能给士颂一个好的印象,方便后续的联盟事宜。
“吴侯?”士颂当然没有见过孙权,但是孙权的外貌实在是太有特点了。
对于碧眼紫髯的孙权,士颂一直认为,多半是孙坚的外邦姬妾,给孙坚留下的孩子,不过是把名字,挂在了吴国太的名下。
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孙权这里,发生了千百万分之一的基因变异。
只不过,士颂此刻,也懒得去关心孙权的真实出身。
辨认出孙权之后,简单地笑着点点头,说道:“都说吴侯比我还要年轻,今日一见,也的确如此,只是这胡须长得倒比我快。”
说完这不着边际的话后,士颂便大咧咧地走到了孙权对面坐下。
而后才观察起孙权这次带来的近臣。
出乎意料地,居然不是周瑜,也不是张昭。
当然了,这种时候,把周瑜和张昭留在家里一个主持军务,一个主理政务,也是应当的。
“吴侯身后这两位,倒是眼生。怎么不见周瑜周大督都啊?”士颂笑着询问着的同时,也在仔细查看。
其中一人,体貌魁伟,皮肤黝黑,虽然身穿文官服饰,但给士颂行礼时,士颂却发现其虎口处,居然有老茧。
若是士颂估计不错,这人也是个允文允武之人。
另外一人,颇有长者之风,眉宇之间,和诸葛亮略有几分相似,只是脸型很长,士颂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像是一张马脸。
“楚侯,周督都另有要务,此次来不了江夏。这两位也是我江东重臣。我来给楚侯介绍。”
“这位鲁肃鲁子敬,便是公瑾至交好友,为人仗义,熟读兵书,通晓古今。如今为我帐下军师将军。”
孙权的介绍,让士颂心中凌然,原来是鲁肃啊,难怪难怪。
历史上的鲁肃,可不是后世影视剧中,那种好好先生的样子。
历史上的鲁肃,能文能武,尤其是一手弓弩和骑射技术,即便是在高手如云的三国时代,那也是排得上号的。
刘备长坂坡大败之时,鲁肃便带来了东吴联合的意图,面对曹军,身为文臣的鲁肃能跟着刘备的败军一起作战,射杀曹军追兵,当时就让刘备刮目相看。
而鲁肃其人,不论是历史上,还是在这个被士颂搅乱了的时空里,都是孙权最为倚仗信任之人,是孙权最大的心腹。
这种三方会谈的重大场合,带上鲁肃,对于孙权而言,确实是比带上周瑜要更加的符合孙权的需求。
“这一位,说起来,也和楚侯有亲。”
“这位复姓诸葛,单字名瑾,乃是故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早年游历江东,被人举荐,效力我东吴,乃是一实干之才。如今才华渐显,我自当重用之。今日也是想着,带来见一见楚侯。”孙权说完,嘴角微微一笑。
“原来是兄长。是说眉宇之间,颇有几分和故人相似之处。”
士颂听说这人便是诸葛家三兄弟的老大诸葛瑾,连忙站起身来。
说起来,这位也算是自己的大舅哥了,当年自己也有和诸葛诗语聊过诸葛瑾的问题,但是诸葛诗语明确表示,大兄有自己的安排,让士颂不要过多干涉。
现在看来,诸葛家三兄弟,还真就一家一个,分了个明明白白。
老大效力东吴,老二效力刘备,老三效力自己。
想到这里,士颂的内心就吐槽不已,这都是什么事啊,怎么分给自己的这个,偏偏是最没有存在感的那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