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没有听出石韬有为华歆求情的心思,觉得石韬不过是在做着正常的阐述。
没有去思索石韬的话,他继续分析道:“这华歆此来,必有说头。”
“’什么大汉天子使者,不过是块破破烂烂的遮羞布而已。诸位以为,曹操把华歆派来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恶心我,让我一刀把华歆砍了?然后公开说我反叛大汉?”
“不可能吧,这几年来,我们和曹操之间,早就撕破脸皮,要对骂,何必送个这种货色过来祭旗。”
贾诩微笑不语,默默看了马谡一眼。
马谡会意,这是自己老师在给自己暗示,让自己来帮主公进行分析呢。
要说起来,士颂对马家两兄弟那是真的很重视,马良被他丢给了刘巴,马谡丢给了贾诩,一个持重政务,一个主攻谋略。
他们兄弟二人,颇有刘巴,贾诩后继之人的感觉。
如今马家,在整个士颂集团内部的地位,那是骤然提升不少,再加上陆逊和唐瞬这两个年轻武将,一个帅才,一个猛将之资。
这四人,被称为“南楚四杰”,被视为整个士颂集团未来的核心骨干。
马谡对士颂行礼后,又对刘巴贾诩拱手,而后说道:“华歆此来,想必有几点目的。”
“一来是明面上的,彰显他曹操的威势,出使的目的,不是来让我们如何,而是让中原各路将领们知道,曹操手上的权柄之重。”
“当然了,曹操前番水战失利,现在正需要时间操练水军,用派出使者逼迫我等投降,也能成为他安抚手下请战文武的借口,此一点,不必多言。”
“其二,便是华歆此来,身上带的是天子书信也好,还是他曹操私人信件也罢。说来说去无非一点,告诉我们要么投降,要么等死。”
“但问题是,主公是愿意向曹操低头的人?”马谡说到这里,嘴角露出了讥笑。
自家主公什么个性,他当然知道,只怕是整个楚国打没了,逃到海外去,也要积蓄力量再杀回来的主。
百折不挠,永不言弃才是他的人生信条,自己对此也是十分钦佩,才愿意抛去荆北家业,为他效力。
“那么,第三呢?只怕才是最为实用的一点吧。”
士颂已经习惯了这个年代的谋士了,只要分析起来,就会罗列一二三。
马良刚才那两点不说都是空话,但是对面的人可是曹操,绝不会下闲棋的,虽然前面两个目的已经对曹操有作用了,但士颂知道,曹操派华歆来到武陵来见自己,必然还有别的目的。
马谡点点头,说道:“还有第三点,也是曹操惯用的伎俩,那就是离间计!”
“离间?”士颂听到这两个字,忽然就起了鸡皮疙瘩。
自己印象中的曹操,还真真是一个离间计的大家。
不论是自己知道的那个时空,还是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时间线上,曹操已经用离间计取得了不少的成功了,这计谋还真不得不防。
马谡再次重复此计,并做出了分析:“对,就是离间计。”
“我们的抗曹联盟之中,刘备自不必多说,和曹操争斗了半辈子,从北到南,和曹操可谓是一生之敌。”
“那孙权呢,情况看似比刘备要好,但是孙权已无退路,要么投降曹操,被曹操所圈养后杀之,要么就战死沙场,再无别的选择。”
“那孙权虽然年少,但不到最后关头,只怕绝不会轻易言降。而且世人都说他孙权有勾践之忍,这样的人,想要在大军压境时,劝其投降放弃抵抗,可谓是痴人说梦。”
“幼常,你这是何意?难道说你觉得主公反而是三家之中,最有可能投降的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本来在这种会议上,很少说话的士干,忽然发言了。
士家人由于比较特殊,在士颂对自家人颇为不重视的背景下,大多都是做着中下层普通的官职事务。
如今算得上是楚国宗正卿的士干,是除了欧夫人外,士家子弟中,最具有话语权的人了。
士干现在的官职是楚中史,算是士颂仿汉朝的三公九卿官职制度中,对标九卿官职中的宗正一职特别设定的,叫什么其实不重要,但职位的意思,大家都明白。
所以对于士干,楚国文武还是都会给几分面子的。
“中史大人不必动怒,且听我言。”马谡连忙安抚士干,而后说道:“想来曹操的用意,便是让这华歆来做那劝降之举,想要来稳住我们,拖住我们。让我们在其攻灭刘备,孙权之时,不要出手相助刘备孙权。”
“唇亡齿寒,如此浅显的道理,我们能不懂?”石韬本想再说上几句,却被一边的徐庶给拉住了。
虽然两人并非同一派系,但毕竟还算是有些私交。
马谡微微一笑,顺着石韬的话继续说道:“华歆的劝降之举,成或不成,对于曹操而言,都无关紧要。”
“他要的,不过是华歆做过这事,而后便可对外散布流言,说是我们和他曹操暗地里有些来往,准备出卖刘备和孙权的利益,来换取我们南楚的利益。他会用这些了流言,为下一步行动做铺垫,来破坏我们三家之间的联盟。”
“人来之前,这样的流言,怕是都已经准备好了。”徐庶也对此表示了支持。
士颂听完,虽然觉得有理,但总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
对面那可是曹操,难道只有这点伎俩?
当然了,一般人即便是有这种伎俩,执行不到位,玩不好也是白搭。
曹操的计谋看似简单,但也只有他能完美的执行到位,把计谋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也是曹操的过人之处。
但士颂本着谨慎再谨慎的态度,看向了贾诩,希望马谡的老师,给他再补充补充。
贾诩自然明白士颂的意思,这时候,他也不会藏私,毕竟都被士颂拉上了贼船。
于是,贾诩补充道:“幼常所言,应当不差。但还需考虑一点,离间我们南楚和刘备孙权之间的关系,不用只离间主公和孙权刘备之间的关系。”
“华歆此来的目的,定然是想要在群臣之中散布流言,尤其是翻出我们东吴之间的旧账,让文武群臣,内心对东吴有所抵触。即便是明面上有着联盟,但私底下,却巴不得对方被曹操所灭。”
“此外,现在曹操平定北方,百万大军南下,看似优势巨大,正是人心动摇之际。”
“他华歆,可在武陵书院处散布各种谣言,鼓动士人百姓,早早暗中投降曹操,以免往后被动。甚至还会散布谣言,说谁已经暗中投效曹操了,尤其是刘备孙权那边的臣子。”
“这些流言的内容,可能是这样的,即便刘备孙权有决战之心,但他们手下文武之中,有心投降之人,大有人在。华歆真真假假散布的这种消息,会让我荆南文武将士,内心不免浮躁,最差也会让军士之间,出现隔阂,怀疑和自己关系不好的人,是不是暗中投降了曹操。”
“如此一来,我们三方即便依旧保持联盟抗曹,但抗曹集团内部,早已经勾心斗角,暗自设防了。”
贾诩说完后,士颂心中一紧,终于明白自己一直担心的是什么了。
在他看来,这才是计谋的精髓所在。
明明都觉得是谣言,是假的,但是这种针对人心,针对人性的谋略,的确让人防不胜防。
稍不留意,就会中招,而后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处于劣势地位。
就好像历史上吕蒙偷袭关羽得手,派出使者去见关羽后,顺便带上了将士们的家书。
使者明面上的任务,没有达成。
但私底下,却把关羽的军心搅乱,令士兵逃散了大半。导致最后关公困守麦城时,手下都没有多少将士可用。
“说来说去,这华歆总不能真就一杀了事吧。我倒是想要杀了他,但如此这种局面,杀他只怕还不太好办。”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将计就计,我们来一出反离间,或者用华歆,给曹操带回去一些错误的信息。”
士颂也不迂腐,也不固执,想要灵活运用对方的人员,为自己办事。
能说出这样的话,其实对于士颂而言,也已经算得上是一种成长了。
若是从前年少轻狂的他,只怕绝不会顾忌那么多,直接砍杀了华歆再说。
“主公想用反间计?”
徐庶没想到士颂会抛出这么一个问题,略微思索后说道:“那得需看华歆如何出手了。若是真如方才幼常所分析那样,想要在荆南散布各种流言,想要离间我们和刘备孙权,同时扰乱人心。庶这里,倒是有一应对之策。”
士颂看向徐庶,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徐庶继续说道:“其实我等都知道,不论曹操是否派华歆前来,刘备,孙权以及我们自己内部,多多少少都会有人起二心,为他自己留后路,和曹操那边暗通曲款。他们或是向曹操投诚,或是泄露我军机密。”
士颂无奈地点点头,别说现在了,也别说华夏了,整个世界,不论哪个民族,都会出现这样的败类,给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抹黑。
“我们可安排人手,暗中顺着华歆的招数,给他想要的信息。”
“或者说,是他自以为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徐庶的话有点绕,但在座的都是聪明人,一下子也都明白了他的意思,不过就是士颂在另一个时空中,读到的“蒋干盗书”的故事。
为敌方传递错误信息,引导对方做出误判,从而影响战局走势。
说到这里,士颂忽然想起了蒋干,这个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的赤壁大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物,如今却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了。
而徐庶的这个任务嘛,交给如今也算是掌握一部分暗组情报和运作的蒋干,倒也不错。
当天晚上,马良和孟光回到楚候府,把他们和华歆之间的接触汇报给士颂。
果然,那华歆对他们一再传递的消息就是,曹操允许士颂投降,只要士颂愿意低头服软,让出荆南和益州北部,他曹操就能代表朝廷中央,以献地之功勋,封士颂为南楚大王,世世代代,永镇南方,为南楚国国王,大汉属国之主。
听到这话,士颂是哈哈大笑。“这曹操老儿是欺我年少,还是欺我南楚无人,如此条件,如此拙劣的离间分化之意,我怎会同意。”
士颂更是在心里默默吐槽,你曹操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要真是顺着你的意思,让出这些土地,成为大汉朝的附属国国主,你儿子曹丕篡汉之后,我这个大汉的附属国国主要不要为宗主国的皇帝报仇呢?真是可笑之极。
“主公,还有一事。我们不得不防。”马良自然不会把华歆劝降当一回事,但他还是很认真地向士颂禀告。
说华歆话里话外,透露出孙权,刘备那边,已经有不少人暗中和曹操往来了。
虽然没有明说,但看华歆的表情,只怕是荆南这边,也有不少文武,也有人和曹军暗通曲款了。
“季常,那华歆可有说,是那些人和他们联系过吗?”士颂收起了笑容,也开始打听起来。
“说是东吴老臣,三代宿将故旧,比比皆是。”不等马良回话,孟光连忙插嘴,接着又补充道:“听说东吴那边,文臣一溜的劝说孙权投降,要不是鲁肃和周瑜帮孙权顶住了压力,只怕现在,我们反而会陷入两面夹击之中了。”
“捕风捉影之事尔,华歆也是在试探。无妨!”
士颂摆摆手,而后,把徐庶的反间计给马良孟光二人说了,又派人找来蒋干,给他嘱咐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