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虽然有着几分自负,但是他并不自大,知道贵为国公的张亮实力完全不弱于他。
而方才张亮之所以向他低声下气,也是因为不想谋反大事受到影响而已。
正是因为杜荷清楚他和张亮掌握的势力,才没办法保全贾敦颐性命的同时,还能保留他洛州刺史的官职。
至于找太子李承乾出面也没用,一个要谋反的人还会惧怕李承乾吗?
到时候别说李承乾,就连李世民这个皇帝,恐怕张亮也不会放在眼里。
而让贾敦颐犯错误被贬的想法,也是从房玄龄让房遗爱自污的计策里得到启发。
沉默片刻。
贾敦颐低声说道:“杜尚书,下官并不眷恋这刺史的官职,可下官若是离开洛州,那洛州的百姓该怎么办?”
“郧国公和他的一众养子,会不会重新报复分到田地的百姓呢?”
这几天洛州城的百姓正准备翻地春耕,等不到这一季的庄稼收成,恐怕陛下和太子也差不多要返程回长安。
到时候百姓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定会重新落于张亮和其义子手中。
这种人性的险恶,贾敦颐见过太多。
杜荷摇了摇头说道:“贾刺史,张亮不会在洛州待太久,让洛州城的百姓再忍个一年半载吧。”
“这么多年百姓们都忍过来了,也不差现在这么一会。”
虽然杜荷有办法收拾张亮的一众义子,但是为了让张亮随李泰谋反,杜荷现在还不能轻举妄动。
否则他一旦打草惊蛇,张亮便会如同惊鸟潜伏起来,到时候李泰不一定敢谋反。
贾敦颐并没有询问张亮离开洛州的原因,他知道杜荷这么说肯定有大事要发生。
他心里没有百姓这个顾虑后,当即朝杜荷抱拳说道。
“杜尚书,下官该如何犯错被贬?”
“下官愚钝,还请您指教。”
他这个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好父母官,让他想办法治理州郡还有经验,让他想犯错被贬还真把他给难住了。
犯错也是一门学问,犯的事情太小不会被贬官,可犯的事情太大恐有性命之危。
别看犯错不需要人教,可做到精准控制的犯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杜荷皱着眉头思索片刻,他随后微笑着说道。
“蓄邪黩货如何?”
蓄邪黩货是唐律中明文写出来的罪行,即利用手中的职权贪污纳贿,属于被贬官的一种。
杜荷接着说道:“贪墨300贯上下即可。”
像贾敦颐这种刺史身份的人,贪墨数百贯就足够贬官。
贪墨少了李世民只会批评他几句,贪墨多了得被关押和处罚徒刑,这不利于他日后被重新启用。
唐朝有能力的官吏可以德行有缺,但是不能缺的太狠,否则便会过犹不及。
“这...”
清廉一世的贾敦颐,听到杜荷给他想的这个罪名后,他的脸上顿时露出犹豫的表情。
他这辈子最憎恨的人,便是那帮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之辈。
现在让他背负这样的罪名,让他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杜荷微笑着说道:“贾敦颐,这只是你的脱身之法罢了,又不是让你真的贪墨300贯,你无需有心理负担。”
“只要你自己两袖清风,做事堂堂正正,心里无愧即可。”
一个以清廉着称的官吏,忽然间背上贪赃枉法的罪名,想想都挺有意思。
贾敦颐当即应道:“杜尚书,那本官就依您的建议自污!”
没想到他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杜荷这个年轻人看的透彻。
他自己做事堂堂正正,上对得起陛下,下对得起百姓,只是利用这个罪名脱身而已,有什么不能想通呢?
杜荷看到贾敦颐答应下来,他点了点头说道。
“贾刺史,这段时间你自己运作一番吧,等到太子差不多返回长安时,本官再去太子面前检举你。”
“太子在洛阳的这段时间,张亮和他的一众义子不敢对你动手。”
如果连贪污这种小事都要自己帮忙,那他也没必要去搭救贾敦颐这个刺史。
贾敦颐连忙应道:“请杜尚书放心,下官会办的妥当!”
接着他又恭敬地朝杜荷躬身行礼,满脸感激地说道。
“杜尚书救命之恩,下官没齿难忘!”
呃...
杜荷看着贾敦颐的胡须掺杂着缕缕白发,加上他嘴里掉了几颗牙齿,心里有些莫名的喜感。
他摆了摆手说道:“贾刺史,这只是小事一桩罢了,坐下来吃肉喝酒吧。”
像贾敦颐这样的人不需要说太多废话,帮他一点小忙就感恩戴德不停。
解决了生死大事的贾敦颐,这时候终于放下心来吃肉喝酒。
...
贞观十九年三月十三日。
东岳泰山。
山南岱庙前。
一座高耸的圆丘祀坛上,穿着一身大裘冕祭祀服饰的李世民,手中捧着一把香烛,恭敬地朝泰山的方向祭拜,随后又向苍天的方向祭拜。
今日在岱庙前搭建的“封祀坛”祭拜泰山的山神,以及祭拜苍天,并向苍天昭告他做过的功绩。
明日一早便登泰山的山顶,并在“登封坛”上封玉策。
后日一早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
到时候再举行各种献礼,封禅仪式便大功告成。
别看封禅仪式只是说去泰山封禅,可全部流程走下来极为繁琐,别说那帮年老的文臣,就连李世民的身子恐怕都吃不消。
当李世民祭拜完山神和昭告苍天后,下方的一众官吏和甲士大吼道。
“陛下圣明!”
“祝陛下龙体安康,威仪四海!”
“祝大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稷传载千秋万代!”
负责李世民祭拜仪式的官吏,在众大臣和将士们的声音低下来后,他们对着香檀的方向嘀嘀咕咕说着好话。
所言不外乎保佑明天的天气晴朗,保佑封禅顺顺利利,保佑李世民龙体安康和大唐江山永固之类的好话。
李世民看着圆丘祀坛下方的岱庙,他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淡然之色。
岱庙乃是汉武帝到泰山封禅时,命人建设的一座祭拜寺庙,这也是后来光武帝、汉章帝和汉安帝来泰山封禅时,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
李世民自认功盖汉武帝,所以他并没有进岱庙祭拜山神,而是选择在搭建的圆丘祀坛上祭拜。